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尔滨”火了,上海文旅除了《繁花》之外还有什么牌?丨2024上海两会时间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1-26 23:55)
文章正文

  大肉包子3元一个、豆浆2元一杯、羊汤10元一碗……前段时间,花50元就能吃到“兜着走”的新闻带火了哈尔滨的早市。而在上海,电视剧《繁花》的热播对黄河路产生的作用,几乎达到了“复活”的程度。

  如今,黄河路沿街不少店铺已焕然一新,五颜六色的招牌点缀出繁华的新气象,络绎不绝的游客用新奇好玩的拍照姿势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流量,而更多的“宝总”正在赶来的路上,期待电视剧里的光芒也能照进现实。

  相比“尔滨”当地文旅局的主动助力,黄河路的火热,呈现出自由生长的状态,也引起了参加上海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议。

  就有代表提出,“自由生长”的黄河路,有没有可能规范化管理,由所属区域制定发展规划?除了黄河路,代表委员们发现,上海文旅还有很多“未被看见”的地方,以及很多值得讨论的空间。对此,《新闻晨报》记者在会场进行了采访,听他们为上海文旅出谋划策。

  一条黄河路,5家排骨年糕店

  1月的午间,记者又一次来到黄河路。虽然是下雨天,正在这条路打卡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空气中漂浮着蝴蝶酥的香气。为了吃到国际饭店里刚出锅热乎的蝴蝶酥,排队的人群已经从黄河路排到了体育大厦门口。

  队伍中,有位阿姨是老吃客,说她曾经数过,“一次出炉的蝴蝶酥大概可以卖给25个人”。《繁花》的助力让蝴蝶酥更火了,没有个两三小时,这口美味还真没法吃到。等候的人们倒是不紧不慢,撑着伞,嘎嘎三胡,一副笃悠悠的神态。

  就在《繁花》播出的前一天中午,记者曾来探访过黄河路。当时,路旁不少店铺都是冷清状态,只有佳家汤包等网红餐饮店维持着不错的客流。才过了半个多月,情况就不一样了,路两旁的新店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原本灰蒙蒙的楼宇之前,被不少五颜六色的招牌和灯光所点亮,还有数不清的同款“我在黄河路等你”的蓝色路牌,让人有种穿越回电视剧的感觉。

  黄河路当年最兴旺的是饭店,而今最火的“招牌美食”却是一道小吃——排骨年糕。“阿拉是老上海阿姨做的,味道老正宗了”“汪小姐同款排骨年糕,这边排队打卡”……虽然摊位前已经有不少食客等待美味出锅,各个店家还是使出浑身解数招揽生意。软糯的年糕搭配上酥脆的猪排,再淋上秘制的酱料,游客们一边品尝着这道老上海传统美味,一边拍照上传到社交媒体。

  《新闻晨报》此前报道过,从凤阳路口到北京西路口,短短数百米的路段,一共开了5家排骨年糕店,价格统一为每份20元。现场,一位店员告诉记者:“现在一天至少能卖出几百份。”由于《繁花》的“超强带货能力”,这些小店的的排骨年糕销量出现了大幅度增长。

  黄河路上开了几十年的几家老字号情况又如何?作为“至真园”原型走红的苔圣园,如今颇有盖过武康大楼的风头,几乎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标配。正值饭点,苔圣园店内早已坐满了不少在等位的人,其中不乏一些老外。一旁的易拉宝上介绍着店里推出的各种“至真繁华宴套餐”,价格从568元到1880元不等。前台领班告诉记者,他们的年夜饭早已预定一空,只剩一个4人位。

  另一家曾作为《繁花》拍摄取景地的粤味馆,五层全部包厢的年夜饭也同样被预定一空,“哦呦,我们店一直老很火的,又不是因为电视剧才这样咯。”前台爷叔的回答颇有几分“傲娇”。

  顺着黄河路继续citywalk下去,还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沿街饭店不是已经开业,就是在开业的路上。一家烤肉店的大门两旁摆满了祝贺开业的花篮,里面早已座无虚席。年轻的老板娘正招呼着客人,忙得不亦乐乎。另一家老上海餐厅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很快就将迎接第一波客人到来。这些新的“宝总”们也许都期待着,电视剧里的光芒能照进现实。

  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宽的马路上车来车往,但黄河路并没有出现拥堵的情况。午后1时许,黄河路长江公寓门口的十字路口上,至少有5名驻守交通岗位的执勤人员正在忙碌。记者注意到,现场还用红色的挡板将游客行走的路线和机动车路线隔离出来。

  路的当中有一个临时交通信号灯。长江公寓居民杨先生告诉记者,灯是1月9日左右装起来的。“这个路口本来没有红绿灯。电视剧播到高潮,大家都来拍至真园的原型苔圣园,马路上人来人往。有了红绿灯,人和车过马路就比较安全。”

  “现在黄河路每天晚上都要热闹到前半夜,我们都习惯了。不过,电视剧的热度总会过去吧?”一位执勤人员这样说。

  黄河路“重新崛起”,热度能否延续?

  被电视剧带火的黄河路,也引起了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的广泛关注。市人大代表、上海岸之上文学艺术工作室创始人唐吉慧得知黄河路上竟然有5家排骨年糕店,直呼“没想到”。对于黄河路,他的记忆还停留在二十多年前的热闹场面。

  “有段时间老去黄河路吃饭,但没吃过排骨年糕。那时候不是冲着小吃去的,都是坐到饭店里。黄河路的饭店,价钱不是很贵,但菜新鲜,花样又多,可以说物美价廉,很对普通老百姓的胃口。”

  那时从他家到黄河路,单程就要一个小时,但他还是乐此不疲地感受这份烟火气。

  盛极一时的黄河路美食街,什么时候开始淡出市民生活?唐吉慧告诉记者:“当年常去的饭店至今还在,但我大概有五年多没去黄河路了。”

  他认为,这是城市发展中的一种必然。“过去,市中心出名的美食街就那几条,除了黄河路,就是云南路、乍浦路……后来,越来越多的区域都有了自己的成熟商圈,吃饭聚会的选择变多了。对我来说,也无需舍近求远。而且,新的商业体、餐饮店层出不穷,越建越时尚,黄河路据说还是老样子。”

  但这并不意味着,黄河路的名字会从唐吉慧记忆中褪色。得知《繁花》让黄河路重新“火”了起来,赋予它生机,唐吉慧由衷感到高兴。

  “黄河路是城市的一个记忆点,我认为,城市的记忆点是需要保护的。今年上海人代会,我要提交一份关于建立城市记忆保护场所的建议。”

  他解释:“说到保护,人们往往会想到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其实老百姓生活中还有很多看似普通的记忆点,比如每天路过的大街小巷老房子,比如以前常去的黄河路。这些记忆点,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承载了一代代人的日常生活印记和乡愁,融化在血液里,构成温馨的共同记忆。如果它们消失了,我会觉得很可惜。”

  他进一步说明,需要记忆的不止是人,城市也需要记忆。“人和物在特定的空间有过交集,有过情感流露,这个空间就能留存于人们和城市的记忆之中,触发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记忆的城市,才有延续的历史。历史越丰富,城市就越有特色和吸引力。一旦这些记忆点消失,对应的回忆被抹除,对于市民来说就如同一座新城。面对远道而来而来的游客,我们还怎样告诉他们这座城市的故事,让他们口口相传,吸引更多人前来打卡?”

  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潘书鸿同样注意到了黄河路这一波的“重新崛起”,并对这波热度能否延续表示关切。他分析,黄河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从1950年起,上海的城市原点就在黄河路起始处的国际饭店,国际饭店曾因‘远东第一高楼’的身份享誉全球。黄河路地处人民广场商圈内,离南京路步行街、外滩、淮海路都不远,来上海旅游的人很容易路过它。与其让黄河路上的商家野蛮生长,不如趁着热度,对黄河路、人广地区乃至整个黄浦的文旅进行适当的管理规范,提出发展规划。”

  此次参会,他计划提交一份建议,呼吁关注黄河路及其所在商圈的长远发展,提升上海软实力,打造上海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形象。

  有文化底蕴,却没成“网红”,怎么办

  在上海,值得一逛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在思考如何助力上海文旅时,市人大代表、上海四维乐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厉明就将目光投向了距离黄河路不远的延中绿地,2023年上海人代会,他曾提交过一份“关于改造‘延中绿地’,建设上海城市中心公园的建议”。厉明告诉记者:“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承办了该书面意见,提供了不少的数据。不过,延中绿地的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补充后在今年人代会上再次提出。”

  占地23万平方米的延中绿地是休憩健身观光旅游的理想场所,和黄河路一样,它本身也具有文旅价值,中共二大会址、上海音乐厅、《上海青年》编辑部旧址等历史保护建筑都坐落于延中绿地。

  但厉明发现,这里缺乏一般公园具备的设施和功能,比如儿童乐园、青少年滑板场地、小食饮料亭,亦无给游客休憩的咖啡茶馆。他建议,未来可以考虑增添这些设施和功能,并布置上海市花“白玉兰园”等等,丰富城市中心公园功能。

  市政协委员、上戏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发现,走红的“尔滨”“黄河路”都属于当前的“网红”打卡地,只要流量还在,无需担心客流。但一些本有基础成为“网红”的马路、地标,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充分展示其中魅力,需要有人将它的亮点充分挖掘。

  比如华山路,它的马路比较宽也比较长,适合散步。沿街艺术名人故居遗存和著名艺术机构较多,如枕流公寓、蔡元培故居、白杨故居,以及上海戏剧学院、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马兰花剧院等等。从旅游休闲街区角度来说,并不逊色于“网红”武康路。

  为此,今年两会,他决定递交一份提案,针对“打造沿华山路艺术生态示范区”提出看法。他建议将华山路与武康路联动,升级为艺术生态示范区,形成武康路——安福路街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扩区效果,甚至打造新的华山路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提高城市文化能级。

  至于华山路沿线各艺术机构和名人故居,厉震林认为,他们也应当积极营造文旅氛围,提升整体功能水准。比如上海戏剧学院,做好校区对社会开放方案,让青春洋溢的校园成为华山路的点睛之笔。作为上海市重要演出场所的上戏实验剧场,其规划定位应该提升为市级公共剧场,成为国际剧协在沪活动的重要平台以及国际高端演出剧院,沿华山路艺术生态示范区的重要节点。

  借鉴“尔滨”经验,让老建筑向游客敞开大门

  “尔滨”火了,“沸点”是冰雪大世界。同样的,电视剧《繁花》也为上海文旅带来一波热潮,据统计,2024年春运期间,广州、深圳、大阪、重庆等赴沪航班成为热销航班。

  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表示,《繁花》作为上海题材的都市文艺作品,不仅传播了上海的城市奋斗精神,也在全国成为了收视、网络和线下互动等多方面的现象级事件,进一步带动了全国各地游客来沪旅游的热情。

  他告诉晨报记者,2023年度,应该说,上海文旅还是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接待入境游客达到了364万人次,好于预期,也领跑全国城市。“一江一河游览”“建筑可阅读”“海派城市考古”等上海都市旅游的IP也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文旅发展方面的建议。

  首先,入境旅游发力要联动上海基地的航空公司。2024年春运,春秋航空国际地区的航班量同比大幅提升14%。外籍旅客预计占比达到17%,同比上升13%。举家出游的旅客从去年的32%提升到今年的48.5%。

  作为都市旅游重要载体的观光巴士,其最受欢迎的双层敞篷车型在2023年9月下旬退出。他希望,具有国际化元素的双层敞篷车能尽快回到上海的街头。

  “建筑可阅读”“海派城市考古”等都市旅游IP深入人心,但是,仅仅欣赏优秀历史建筑的外观,已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在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创新利用方面,既要协调文保部门,也要协调建筑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单位,借鉴“哈药六厂”,向游客免费打开大门,让工业、建筑等城市资源,真正融入到旅游产品和服务中。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