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深入古城遗址揭秘夏商周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6-23 18:20)
文章正文

    两座遗址谁为商都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商。商统治时间长达600年,但是商的第一座都城的位置却一直是个谜团。据文献记载,商由于战乱曾多次迁都,加上年代久远,给考古学家寻找商的都城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河南省省会郑州是一座繁华的现代都市,没有人会想到其地下竟然埋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1950年,郑州市一名小学老师无意中在此发现了商城遗址,该遗址面积达25平方公里。考古学家在长达几十年的发掘中,陆续发掘出祭祀坑、制陶作坊、城墙等遗迹以及一些商代大型青铜器。不过,考古学家惊喜过后又开始思索一个问题:这里是商代哪位王的都城呢?

当时组织发掘工作的安金槐先生认为它是第六个商王中丁建的城,名叫?都。不过李伯谦的老师北大教授邹衡先生并不认同,他提出郑州商城不是?都,而是商汤所建的亳都。

就在考古界倾向于郑州商城是亳都时,在距郑州市约80公里的偃师市也发现了一座商代都城。这座都城建立的时间同郑州商城相仿,只是规模与之相比稍微小一点,同样出土了青铜器和宫殿遗址。

这个发现让考古界陷入争论之中,这两座城究竟哪座是真正的亳都呢?邹衡先生认为郑州商城就是亳都,而偃师商城是桐宫,是商汤特别为孙子太甲而建的城市。“但是很多史学家并不同意,他们觉得偃师商城规模很大,不应该仅仅是个桐宫。”两方的观点争执不下,陷入胶着状态。

因为郑州商城遗址埋在一座繁华的现代城市地下,必然给考古挖掘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但李伯谦还是找到了一些新的线索。他在郑州商城遗址发现了一个长达100多米的城墙,经年代测定后确认这座城墙早于郑州商城的建立。其二,他在郑州遗址发现了一个随葬青铜器的墓葬,出土的两件青铜器所显现的年代是迄今为止在郑州发现的商文化系统中最早的。

由此李伯谦认为:郑州商城,即史书上称的亳都,可能有两次建造过程,在大城建立之前,那里就曾有过一座小城。不过为何会有两次建造过程,李伯谦却没有找到答案,直到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发掘才有了新的发现。

    商王伐夏之战

上世纪90年代,距离郑州商城西北20公里处,在一个叫大师姑的村子里,考古学家们又发掘出一座古城。这座古城的存在年代属于二里头文化二期到四期,即大师姑城属于夏中后期的城池。李伯谦认为,郑州在商代原是一座小城,后来扩建成了一座大城,而二里头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桀的都城,在距它6公里的地方就是偃师商城。经过测年,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建立的时间在同一时代,只是具体时间上略有先后,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

李伯谦推测,这些城池的分布和建立与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那就是商的第一个王汤征伐夏的战争。

商起源在豫北冀南,最初不过是受夏人控制的一个小部族,但是随着不断发展壮大,商人有了灭夏取而代之的想法。公元前1600年,商汤带领一支强大的军队开始了征伐夏的战争,这是一场关系到政权更替、你死我亡的战争,敌对的双方都做了精心的准备。

“商汤的军队首先沿着现在的山东省和河南省交界处一路南行,最后驻扎在今河南开封市的杞县。这是因为夏商力量对比悬殊,商汤为稳妥起见,选择了迂回路线。此处不仅是夏实力空虚之处,而且是夏夷交界之处,商在此正好联合夷的力量,一起向西行进,进攻夏都二里头。”

在向西挺进的路上,商汤军队必须突破夏的一座军事重镇——大师姑城,它就坐落在郑州的西北方。它是夏为了防守东夷而修建的,守备的军队兵力雄厚。为了扫除西进路上这个障碍,商汤军队驻师郑州,在那里经过几个月的积蓄和整顿后,一举攻下了大师姑城。随后,商汤继续西行,经过几场艰难的战斗后,攻下了夏的都城二里头,结束了夏400多年的统治历史,将历史翻到了新的一页。

但是不久后,商汤决定在二里头夏都的旁边建造一个规模很大的城池,这就是偃师商城,历史上称为西亳。“建立偃师商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监督夏遗民。虽然保留了宗庙,夏遗民还可以祭祀祖先,但是如果遗民要造反,偃师商城的驻军马上就可以控制局面。”

据文献记载,商汤灭夏桀后,又回到亳,即现在的郑州商城。“回到郑州后,商汤将原来的小城扩大成有3圈城墙的郑州商城。所以我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基本是同时建造的。两座城都可以被认为是商的都城,如果分主辅的话,可能是以郑州商城为主。”李伯谦说。

    晋侯沉睡之地

公元前1046年,居住于陕西地区的周族势力推翻了商的政权,中国历史进入了第三个王朝——周。周在占据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之后,又征服了四周的众多小国。

为了统治东方的大片领土,周王把司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周朝的第二个王周成王在镇压山西南部的唐国叛乱后,把自己的弟弟分封在那里,一个日后称霸了160多年的诸侯国——晋由此诞生。

公元前453年,晋国被3位大臣瓜分,史称“三国分晋”,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晋国从此消失。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在经历过时光的洗淘后不曾留下些许痕迹,甚至连它的始封地和晋国都城所在地都成了悬而未决的谜题。

直到1992年,在山西南部一个叫天马曲村的地方,一场严重的盗墓事件才将晋侯墓地推到了考古学家的面前。

史书记载,从有晋以来,共有36代晋侯。在天马曲村遗址仅发现9座晋侯陵寝,这9个晋侯到底是谁呢?

1993年,在一座几乎被盗光的晋侯墓中,李伯谦带领的考古队发现了重要的线索。尽管这个墓几乎被盗空了,但是它还留下了一些青铜器。其中有两个青铜器是编钟的配件。原本墓中有16个青铜器组成的两套编钟,其中14个青铜器被盗流落到中国香港,后被上海博物馆马承源先生购买回来。根据铭文,这两套编钟是晋侯稣的物品,稣,正是晋献侯的名字。

晋侯墓前后经过6次挖掘,出土了许多珍贵的器物,其中最多的是青铜器,共400余件。其中,礼乐之器占绝大部分,这些器物上的铭文成为了剖析墓主身份和名字最直接的证据。

晋侯墓位于山西省翼城县和曲沃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每个晋侯墓都有一个陪葬的车马坑以及一个或两个夫人墓,各个墓位的排放十分严格,他们的分布规律也成为了推断晋侯身份的重要线索。

在晋侯墓地最后一次发掘中,李伯谦意外地发现了一件晋的第一代统治者——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文物。“出土了一件方鼎,现在还没有完成修复,它上面有长篇铭文,记载了周王举行祭祀的大典。这件铜器是现今我们找到的唐叔虞唯一的一件铜器,是在他儿子墓葬中发现的。”很快,9个晋侯墓墓主的身份一一得到证实,李伯谦带领的考古队也为每座墓葬进行了测年,为之后构建西周时期的年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晋侯墓的发现和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解决了晋国历史上的一些难解之谜,纠正了文献中有关晋国历史记载上的一些失误,极大地丰富了晋国史、晋文化乃至西周考古的内容。在李伯谦看来,随着考古手段和方法的进步,以及不断的考古发现,那些夏商周历史谜团,终将会解开。

责编:刘海丰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