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咸阳凭什么成为“最具幸福感”上榜城市?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7-16 14:11)
文章正文

□文 城端传播 王继成

最近,咸阳古都再度迎来一个高光时刻。

元旦前,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瞭望智库等联合发布“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在地级市类别中,温州、徐州、佛山、台州、咸阳等10座城市上榜。

对于咸阳来说,它创造了一个“唯一”和一个“第一次”——西北地级市中唯一上榜城市,也是咸阳第一次摘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

1

这样的荣誉,对于缺乏存在感的咸阳来说,太不容易了。

尽管其名号拥有着“天下第一帝都”,甚至“世界第一帝都”的骄傲,但比照如今作为三四线城市的光景,说咸阳是中国最失落的城市之一,也不为过。

自2000年以来,咸阳与西安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经济总量从占西安的37.78%降到如今的21.96%,甚至被榆林、延安、宝鸡超越,一度沦为陕西第五城。

也是从2000年开始,咸阳当时以彩虹厂为代表的西北最强大的电子工业,因“液晶时代”的到来遭受强烈冲击,转型滞后,开启了“跌跌不休”的下坡路。而同样曾叱咤风云的保健品产业也随着国家监管、市场口碑不佳而下跌,“保健品之都”一度频频被“维权新闻”缠绕。

2002年,为解决纺织工下岗再就业问题,咸阳又成立领导小组“市足疗办”,大力发展足疗产业,却遭遇一众媒体的围观和坊间揶揄,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段尴尬历史。

在这个背景下,同年提出的“西咸一体化”,在很多学者和坊间的理解中,便更多指向为西安对咸阳的“吞并”,甚至有本地学者倡导“三分咸阳”。可以说,在很多“外人”意识中,咸阳甚至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咸阳的成绩单,有多么不尽如人意。发展疲软,自然影响到城市的直观形象。办事效率低下、惰性思维成风、缺乏创新意识,成为人们提起咸阳的第一印象。

2

不是没有努力。

信息显示,咸阳也曾在“西咸一体化”中表现出积极性。

早在2001年,咸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政府向东南方向拓展,拉近与西安的距离,比如修建“世纪大道”,就显现出咸阳向西安“靠拢”的意愿。当时,咸阳有自己的打算,想借助交通一体化,吸引西安的人才、技术、资金入咸,奈何西安谋划的重心在南边的高新区,两座城市并不在一个调上。

而后,“西咸一体化”破局的关键一步,是西安和咸阳同步建设“沣渭新区”——两座城市,各建了一片新区。其中,“西安版”沣渭新区位于渭河以南,东接西三环,面积125平方公里,后变更为沣东新城;“咸阳版”沣渭新区位于市区南部,南邻长安,西达户县,东接西安未央区,总面积78平方公里。此外,咸阳还选拔一批精干人员,全力打造泾渭新区,后改区域范围变更为秦汉新城、空港新城局部、泾河新城。

可以说,西咸新区的崛起,咸阳付出不少心血,尽管这种苦心经营当时并未跳出“城墙思维”,而从后来发展看,咸阳城市受到的冲击却也是很大的。原有几个新城经济数据自然也要划掉。如人们比喻的,咸阳主城区也像果肉被剥离的果核,被三面包围,发展已进入“超高”难度。

在这种背景下,民众感觉到咸阳的“萎靡”,就不奇怪了。

咸阳不能说没有努力,但这种努力,更多像温吞水一般的按部就班,与那些先进城市雷厉风行的气息相比,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3

2017年以来,西安掀起的“行政效能革命”,给咸阳上了生动的一课。

昔日人们调侃的“废都”,一夜翻身,让成都、合肥、郑州等城市都为之一惊。人们提起西安,不再是土旧、封闭,而是开放、活力、激情,历史中那个聚天下英才傲视四方的古都,隐隐中仿佛又“王者归来”了。

背负着巨大压力的咸阳,面临大西安的强势崛起,危机感更加强烈,开始求变了。

特别是2020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出来后,咸阳经济总量被宝鸡再次超越,经济出现负增长。2020年下半年的10月,时任咸阳市委书记提出要打一场攻坚战:止滑促升,决战收官。

精气神,是一座城市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它意味着人们的斗志、信心和凝聚力,意味着从官员到普通市民整体精神面貌的革新——有了人心共振,才能继而有资源的汇聚,带动城市日新月异。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崛起史,开放前沿的深圳如此,深处内陆的成都如此,即使后起之秀的长沙、合肥,包括三线城市里的“黑马”洛阳、衡阳莫不如此。

咸阳自2020年下半年起的节拍和步调之密集,恍若2017年以来西安的“灵魂附体”。

市级领导带头包县(市)区、包项目、包企业。这年10月初,咸阳2020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包括彩虹超薄高透光电玻璃、中南高科等32个项目,涵盖现代工业、基础设施、基础教育等多个领域。

接着10月13日,陕西河南商会咸商协会招商引资恳谈会召开;10月16日,大西安(咸阳)文体功能区第四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10月20日,“百企进咸投资兴业”“金秋季”招商引资专题周兴平市、咸阳市科技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举行;与此同时,渭城区2020年第四季度总投资11.5亿的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随后,又先后有“金秋季”招商引资专题周武功县、长武县、乾县等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其间,连通咸阳高新区与沣西新城交大创新港的“渭河5号大桥项目”开工,颇能看出咸阳干部们的风气革新——市委书记担当此项目“三包三促”负责人,多次到现场办公,督促如期推进项目。

去年3月,咸阳又出台《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包括上线“一件事一次办”在线办理系统、市财政设立5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众多举措。而其剑指的新目标中体现的“敢想敢干”也让人眼前一亮——努力打造电子显示、高端能化、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服务业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5月,咸阳召开全市消费促进工作促谈会,提出“2021质量提升暨咸阳千企万店县区行”,此外,这一年还组织开展了“秦人秦品”“一县一品”“花样咸阳”等活动,网红促销、电商物流等时尚打法纷纷上阵。

放眼看去,过去一年,整个西北,能拿出这样高光表现的地级市,屈指可数。

这座城,活了。

4

数据会说话。2021年咸阳的成绩,可用“刮目相看”来形容。

比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数据是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3%,全省数据是同比增长22.8%,咸阳增速为33.4%,全省第一,放到全国也是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把这个数据拉到1-8月,许多城市在三季度的社零总额增长出现了疲软,陕西全省增速也降到了15.2%,咸阳却进一步增长到37.24%,可谓惊艳。

再看“十一黄金周”:共接待游客775.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1.8亿,而以大型聚餐为主的酒店销售额,同比上涨近20%,以旅游为主的民俗餐饮消费,同比暴增30%以上。

看经济总量,前三季度GDP达到1777.11亿,与宝鸡差距缩小到8亿,增速达8.1%。其中外贸进出口总额117.39 亿元、同比增长49.4%,高出全省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在西安GDP增速放缓到5.7%的背景下,这种成长更显出咸阳的“自力更生”。

而在西安本次疫情到来后,作为最早发现确诊感染者的咸阳,其果敢处置也令人印象深刻,不仅迅速控制住疫情,更成为最先驰援西安的兄弟城市之一。

带着这样的成绩单,回看咸阳,会得出一个更为客观的结论:这座埋没在西安光环下的城市,其实有许多闪光点。它曾斩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而无论是咸阳人,还是曾驻足这座城市的人们,也都提到它生活压力小、让人放松、有人间烟火气的怡人气息。

唯缺的,是机会,是优质就业,是城市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价体系中,有就业指数、生活品质指数、生态环境指数、城市吸引力指数、公共安全指数、交通指数等细分指标。显然,2021年的咸阳,在这些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未来会怎样?

相信经此疫情,人们会更加深刻认识到,两座城市“同城化”的模式,特别对于内陆发展仍较为滞后的城市来说,在有利于风险抵御、城市精细化管理层面,要远远优于行政一体化组成超大城市的模式。

此后从中央到地方,各层级政策与机会,或也将更有利于咸阳的“奋发自强”。

不过,也正如两千年前,秦王扫六合,是背靠商鞅变法后秦国百年的奋发图强。对于咸阳来说,仅仅靠2021年的“灵光乍现”还远远不够,咸阳还需拿出老秦人跬步千里的干劲。

若能如此,将不仅是咸阳之福,也将成为大西安之福,关中之福。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