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衡水冀州:打造城市文明“金字招牌” 提升市民幸福感

(来源:网站编辑 2023-12-11 22:02)
文章正文

衡水冀州:打造城市文明“金字招牌” 提升市民幸福感

在冀州古城遗址采风,感受2000多年史迹遗存的厚重底蕴;从碧水湾码头乘船泛舟湖上,体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和谐美景;在冀州旧城街区漫步,感悟历史古城的繁华与沧桑……这是衡水市冀州区美丽宜居城市面貌的一个个精彩缩影,也是冀州市民幸福文明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

今年以来,冀州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百姓幸福指数为目标,着力改善城市文明宜居水平,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五个标准化”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在文明城市上创出新高度

该区坚持高位统筹,以上率下,成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各区级领导为副组长、各创建责任单位党政一把手为成员的区创城工作指挥部。实行网格化管理,把城区划分为131个网格,全区12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分包;2500多名党员干部进小区、上街巷、站路口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系。

该区以“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活动为主题,广泛开展“时代新人·冀州好人”文明市民评选;举办“365百姓故事汇”群众宣讲等。持续开展“党员双报到”“访千楼、进万家”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周二、周五、周六”创城志愿活动,参与人数达32000多人次,创新开展“冀”城小院拉呱会,在微信小程序“民生冀州”中开通“我要报事”居民诉求通道,将居民市容环卫、教育管理等各类问题线索通过“信息化平台”转交给有关部门有效处置,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420多件,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在文化活动上谱写新乐章

冀州区立足自身特点,统筹各类可用公共空间资源,全力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重点聚焦城乡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因地制宜进行建设,打造有特色、有品位、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截至目前,共谋划建设了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图书馆长乐分馆、区新华书店等14家公共文化空间。

该区结合艾草、宫廷剪纸、田园棉手织布、三皇炮捶等传统民俗文化,举办了读书会、艺术展、非遗传承等公共阅读和艺术普及活动,提升群众知晓度、参与度,切实推动公共文化空间品牌化建设。同时依托景区、特色主题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载体,开展大合唱、朗诵会、全民健身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当主角、唱大戏,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截至目前,各公共文化空间为市民带来了包括阅读活动、书法、美术、研学、文艺演出等190余场文化盛宴,累计参与人数32000余人次。

在文旅融合上绘就新画卷

该区聚焦“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主题,着力做好文化、生态两篇文章,先后实施了古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及碧水湾码头、博览馆、滨湖公园提升等多个文旅项目,不断优化环湖风貌,提升景区软硬件设施及运营管理水平,几大景区“串珠成链”,构成一幅五彩纷呈的衡水湖南岸“风光画卷”。同时,该区大力发展生态游、乡村游、研学游等业态,丰富文旅四季场景,着力构建起全域、全季、全业态的旅游发展格局,全面做活集夜景、夜购、夜食、夜游、夜娱于一体的旅游“夜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今年7月推出的“冀州之夜——碧水湾电音节”,营造了多元化夜间文旅消费新场景,累计吸引游客5万人次。

在“五个标准化”建设上描绘新蓝图

农村党建“标准化”,强化组织保障。该区专门出台《关于乡村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专能化、活动阵地实效化、理论武装系统化、组织生活常态化、为民服务主动化建设,全面夯实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其中,在优化基层班子上,该区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领导班子,382个村全部实现“一人兼”,村班子平均年龄下降13.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党支部书记比上届提高了34%,企业家型党支部书记占46.6%,一大批致富能人、返乡商人、退役军人进入村班子,成为农村发展“领头雁”。

乡村治理“标准化”,构建善治格局。该区在完善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机制上持续用力,全面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截至目前,382个村全部建立了“六有”综合服务站,组建了村干部、党员为主的3000多人的代办队伍,累计代办事项达24000多件,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159件,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架起党群“连心桥”。

乡村文化“标准化”,弘扬新风正气。该区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和活动室建设,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乡村文化生活,全面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其中,在完善村规民约上,该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巧妙融入村规民约,结合村情民情“量身定制”,对婚俗改革、村内畜牧禁养、鞭炮禁放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在日常行为中潜移默化,外化为行为自觉,并通过开展“孝贤榜”“好人榜”等道德模范评选宣传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激发群众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淳朴乡风。

农村产业“标准化”,强集体促增收。该区指导各乡镇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实际,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规划,一村一方案,一村一“处方”,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截至目前,全区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316家。其中,门家庄乡以“党支部+协会”的形式,探索“土地托管+优质小麦”统一标准生产模式,带动邻近3个乡镇22个村种植高产优质小麦近3万亩,累计带动1650户农民增产增收。

村容村貌“标准化”,提升幸福指数。该区将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乡村“宜居度”和百姓“获得感”的重要抓手,采取干部组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集中力量开展村庄“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五大行动。截至目前,全区村庄完成硬化43.5万平方米,拆除残垣断壁124处,清理积存垃圾3.7万立方米,新装路灯717盏,种植树木6.9万余棵,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理论宣讲有声有色

惠民服务走深走实

“没有革命先烈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祖国的繁荣昌盛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学习先烈们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日前,在位于衡水市冀州区的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展览馆里,一场主题为“不忘英烈初心,传承革命精神”的红色故事宣讲热烈举行,宣讲员的真情讲述和肺腑之言,不时博得现场学生的阵阵掌声……

连日来,冀州区深入挖潜当地红色资源,立足“学”,着眼“活”,聚焦“实”,大力开展“红色宣讲”系列活动,让理论宣讲有声有色、深入人心。

依托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学理论。该区充分利用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展览馆、六师路、白家庄战斗纪念塔等红色资源,深入挖掘革命先辈和先进人物事迹,积极开展听一场红色讲解、上一堂红色党课、重温一遍入党誓词、重走一遍革命道路、读一本红色书籍等特色活动,增强了理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截至目前,该区已组织开展各类“红色党课”活动20余场次。

宣讲红色理论,引领党员悟思想。为更好地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学思践悟,该区一方面主动邀请区委理论宣讲团、“走基层”宣讲团、“三老”宣讲团、“小红帽”宣讲团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理论宣讲;一方面充分利用农村“大喇叭”“小马扎”“小麦穗”等多种接地气的形式深入到村办企业、乡村学校、田间地头开展理论宣讲。同时,该区还以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展览馆、“新中国外交官红军小学”为依托,开辟红色精品文旅线路。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1.8万余人。

传承红色基因,聚焦民生办实事。该区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列出“民生清单”,扎扎实实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其中,在助农增收领域,该区与新发地集团签约种植面积达到2.94万亩,探索出了一条传统农业高位“嫁接”市场、向高效农业升级的新路径;在改善人居环境领域,该区按照“一园一景致、一园一特色”的设计原则,大力实施公园游园“增绿”工程,累计改造面积达8万平方米,全面营造便捷、舒适、优美的公共绿色活动空间。(樊加伟)

打造“冀小宣”宣讲品牌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日前,在衡水市冀州区街道办会议室,一场别开生面的“冀小宣”理论宣讲擂台赛举行,来自基层的“冀小宣”宣讲员们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浅出地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声情并茂的宣讲形式不时赢得现场群众热烈的掌声……这是该区不断创新形式、开展理论宣讲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冀州区组织老党员、社区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组成“冀小宣”宣讲小分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居民小区、公共广场等场所,结合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形式把党的方针政策讲明白、讲透彻,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让宣讲更接地气。截至目前,该区八大居民社区累计开展“冀小宣”理论宣讲2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5000余人。

“自从退休以后,每天我都来社区参加活动,在娱乐、休闲、健身的同时,还能通过宣讲活动学习党的惠民政策,晚年的生活太幸福啦!”社区居民王霞兴奋地说。

据了解,冀州区“冀小宣”宣讲小分队除了“面对面”讲政策、传思想,还深入了解百姓诉求和所思所盼,进而“零距离”送服务、回应群众。截至目前,该区依托“冀小宣”宣讲活动,累计调解各类居民矛盾纠纷80余件,办实事210余件,让每一位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党始终在身边。“每当社区群众把我们当作自己人,掏心窝地倾诉身边的烦心事时,一种崇高的责任感驱使着我尽最大努力回应百姓关切,解决实际问题!”社区“冀小宣”义务宣讲员闫雪芮说。

据冀州区街道办主任陈重维介绍,下一步该区将在广大居民社区继续打造“冀小宣”宣讲品牌,深挖社区“一居一品”特色文化,用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樊加伟)

“拉呱会”微宣讲传递好政策

拉家常唠民生情暖百姓心

“今天的拉呱会上,我听到了关于城市建设的理论阐述,这些年公园多了、环境美了,原来都归功于这些好政策啊。”刘淑芹大妈在参加完衡水市冀州区长乐社区组织的拉呱会后说。

“拉呱”是冀州方言,为唠嗑、聊天的意思。今年以来,该区创新形式,通过“拉呱会”这种拉家常、讲故事的方式深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零距离、面对面宣传普及群众最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民生保障等各项惠民政策,传递党的声音,凝聚奋进力量。全区各社区党支部以小区广场“拉呱会”的形式搭建起宣讲议事平台,把“拉呱会”作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和收集群众“疑难杂症”的重要抓手,围绕群众在春耕生产、饮水用电、医疗保障等方面遇到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集思广益,现场摆问题、听建议、出对策,推动理论宣讲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以件件行动温暖民心。

据了解,冀州区构建起“党建引领、资源下沉、多元主体参与”的网格创建格局,并以城区八个社区为基础,建立了“街道办—社区书记—片主任—楼院长—单元长”为主体的五级网格体系,由社区网格员、党员“和事佬”、志愿者等为成员组建“拉呱小组”。“拉呱小组”成员每周两次走楼串户访民情、听民意、传政策,遇到大家关心的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拉呱小组”牵头,收集建议,协商对策,并充分结合党员“双报到”活动,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与到“拉呱会”中,现场办公,当场解决。此外群众自发组织“拉呱会”,交流分析民生热点问题,形成议题并向社区党组织进言献策,“拉呱会”真正实现了干部和群众的“双向奔赴”。截至目前,全区开设议事广场5个,组织拉呱会200余场,共解决民生实事50多件。

“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拉呱小组’整体水平、强化其实际效能,不断吸纳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以及热爱公益事业人员参与管理服务,做好党的声音的传播者,并推动居民需求不断发现、民生实事迅速解决、矛盾纠纷即刻化解,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冀州区文明城市创建办公室干部王永双说。

(辛培、贾佳)

聚焦百姓身边事

理论宣讲活起来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搞好自己的‘土特产’,就是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日前,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门家庄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宣讲“进农村”宣讲活动正在火热进行,在学习了新理论后,大家对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带来的变化进行了热烈讨论,村民们积极建言献策,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今年以来,冀州区注重联系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依托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载体,开展了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进农村宣讲活动。他们创新形式,将“固定讲台”换成“流动课堂”,开展“席地宣讲”“板凳宣讲”“小院讲堂”“串门式宣讲”等面对面、心连心、互动式微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接地气、入人心。

“我们组建了‘银发先锋’宣讲队,让村里退休老党员发挥余热,结合村里情况讲理论,拉家常中为乡亲们带去党的好政策,大家都愿意听、愿意问,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该乡老党员石兴旺高兴地说。

为扎实开展宣讲活动,该区加大后备干部培训力度,让基层干部深入调研民情民意,在宣讲的过程中设身处地与农民群众共情,围绕基层所想、群众所盼,将理论宣讲生动化,让群众坐得住、喜欢听、听得进、记得牢。此外,各宣讲团根据每个村不同的发展特点提前列出提纲,将利民政策、特色种植、庭院管理、法律普及等知识融入其中,让宣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农村落地生根。截至目前,该区共组建农村宣讲团近400个,开展各类宣讲2000余场,覆盖群众8万人次。(辛培)

道德模范进社区

理论宣讲润民心

“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日子一定会一天更比一天好!”近日,在衡水市冀州区古城社区,“河北好人”、冀州区道德模范寇宝莹和广大社区居民围坐在一起,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分享了她创办衡水好人网冀州站并带领志愿者关爱帮助弱势群体的“感人故事”……这是该区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开展特色宣讲活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助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冀州区在全区300多名先进典型中遴选出36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市民组建宣讲团,通过事迹分享会、座谈交流会等形式,围绕模范事迹、创业奉献、普法宣传等方面,先后到社区、机关、学校、农村、企业和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分众化、互动化开展“面对面”交流宣讲。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区组织全国道德模范、十大诚信之星、最美退役军人张志旺等道德模范群体开展宣讲活动90余场,举办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巡展30余场,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这些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当好宣讲的“领头雁”,通过“沾泥土”“带露珠”“小切口”的宣讲方式浸润百姓心田,受到了广大社区群众的一致欢迎。“今天的宣讲内容接地气,令我受益匪浅,使我的思想受到了洗礼。今后我要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榜样,尽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人,在生活中创造出自己的价值!”冀州古城社区居民王女士说。

(杨方宇)

理论宣讲进网络

共绘文明同心圆

今年以来,衡水市冀州区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通过立体化、分众化宣传,着力推动理论宣讲进网络、入民心,共绘精神文明建设同心圆。

突出鲜明主题,做好宣传阐释。该区将网络传播平台作为宣传的重要阵地,通过电子屏等宣传载体,实现机关单位、旅游景区、车站广场、商场超市等场所宣传全覆盖。以“网信冀州”“冀州宣传”微信公众号、“冀云冀州”App等新媒体平台为载体,开设专题专栏,及时转载中央主流媒体重要稿件至首页首屏头条,广泛持续报道全区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学习做法及成效。目前已累计推送相关稿件90余条,累计阅读量10万余人次。

强化宣讲引领,凝聚奋进力量。该区依托社科理论骨干、党校思政资深骨干讲师,在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氛围更浓上下功夫,为融媒体中心、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从业人员、网络宣传员作专题宣讲13场,引导新媒体从业人员全面学、系统学、长期学、深入学、贯通学,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确保理论宣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畅通传播渠道,深入基层一线。该区把握互联网传播优势,整合全区各乡镇、区直部门及下属行业、行政村、社区等微信群993个,搭建区、乡、村三级微信矩阵,实现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建立起上下贯通的信息传递网络,让党的创新理论抵达网民指间掌上,实现随时学随地学,真正入脑入心。

(杨方宇)

开展特色主题宣讲活动

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日前,一场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建功新时代”的社区文艺演出活动在衡水市冀州区博物馆广场举行,腰鼓舞、三句半、快板、大合唱等接地气的演出形式,给百姓奉上丰盛“文化大餐”的同时,也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浸润进百姓心田……这是冀州区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冀州区创新载体、创新形式,通过组织“小麦穗”“小红帽”“拉呱会”等冀州特色宣讲队伍,走进田间地头、村口街巷、社区小区开展系列宣讲活动,以百姓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开展鲜活生动的解读宣传,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冀州“小麦穗”宣讲团,成员主要由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基层党员代表及村民代表组成,他们的宣讲阵地灵活机动,宣讲形式灵活多样,有易于交流互动的面对面宣讲,有机动灵活的情景剧、案例再现、大舞台等,同时还创设了“田间小讲堂”“大队课堂”“一门店一阵地”等品牌,宣讲内容紧紧结合党的惠民政策,确保宣讲内容从“主动脉”延伸至“毛细血管”,全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我镇‘小麦穗’宣讲团积极探索‘互联网+’的宣讲方式,将宣讲工作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服务活动有机结合,全面拓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推动宣讲工作走深走实。”官道李镇“小麦穗”宣讲团团长刘晓慧说。

穿梭在城区乡村的“小红帽”宣讲团,成员主要包括机关、社区、乡镇、农村等社会各个层面的先进模范和身边好人百余名,他们按照各乡镇、政法、财税、教育等系统分编23个小组,运用入户走访巡回讲、社区集中公开讲、文化活动灵活讲等形式,坚持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一对一解答、心贴心交流。其中,冀州区法院“小红帽”宣讲团在包联小区开展的“法治进社区,家门普法入民心”宣讲活动,用身边鲜活的典型案例告诫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让社区群众受益匪浅。“深入浅出、务实亲民,真心为这个普法宣讲点个赞!”刘淑芹大妈的一席话引发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行走在街头巷尾的“拉呱会”宣讲团,组织广大党员志愿者和社区干部走出来“点对点”“面对面”开展志愿服务和宣讲活动,在社区广场、农村小庭院、企业车间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内以“拉呱唠嗑”的形式,让群众有求能诉、有理能讲、有话能说,把民主协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有事大家一起商量,进一步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冀州区长乐社区党支部书记石宝玉说,“拉呱会”充分借助“热心市民”这一丰富灵活的社会资源,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说到了百姓心里,将群众反映的一件件民生问题落到了实处,让老百姓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社区干部们感觉再忙再累也值得!(樊加伟)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