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到底有多繁荣富裕,数据告诉你实在话
2019-11-24 23:35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更是留下了许多璀璨的精神财富,古人的智慧在今天都令人赞叹不已。古诗词的造化更是登峰造极,唐朝的诗,宋朝的词,文化的繁荣必定以经济为前提,才能出现一批批优秀的词人。
虽然宋朝有弱宋之称,但是其经济实力以及富裕程度远高于有盛唐之名的唐朝。宋朝的科技较发达,政治清明,其灭亡皆是由于外患造成的,这在中国历史上可是难能可贵的。都说烈商、礼周、暴秦、强汉、雄隋、盛唐、富宋、蛮元、刚明、奴清。那么南宋到底有多富裕呢?
有一个数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虽然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但相对在财政上的改革被破坏得较少,而且此时距张去世仅十几年,估计这个数目比张居正当国时期的岁入也少不到哪里去)。
明末天下大乱,在后金和农民起义的两面夹击下,明ZF先后增加了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征收,即著名的“三饷加派”,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烽烟四起。那么这种为时人评为“饮鸩止渴”的做法为国家带来了多少收入呢?大概每年1000万两左右。也就是说此时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如果我们认为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清朝的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一些,国家初定的顺治7年(1650)岁入1485万两。咸丰年间(1850前后),岁入约为3000-4000万两。数量仍然远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估计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直到清朝末年,国家岁入才达到了宋朝的水平。(由于兑换率折色率等方面原因,可能会对宋朝的岁入有所高估,但即使如此,宋朝的岁入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依然是一个无疑的事实)
那么那庞大的财政收入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一下下面一组数字就知道了。熙宁10年(1077)北宋赋税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明朝著名的财迷皇帝明神宗(万历)以“矿税”的名目,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压榨工商业者,8年间总共搜刮到了200万两白银,不足宋朝的一个零头),占70%。这个数字说明,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业社会悄悄迈进了。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业收入才再一次超过了农业税。
在南宋时期,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农业,而是更加先进的工商业,曾经的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业社会迈进了。请看以下几点:
1 制瓷业
南宋的瓷器,不论在产量还是制作技术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当时,烧造瓷器的窑户,遍布全国各地,所造瓷器各具特色。南宋制瓷业的规模相当繁荣,例如临安凤凰山下的修内司官窑,所烧瓷器“极其精制,釉色亦莹澈,为当时所珍”。
2 造船业
在北宋的基础上,南宋造船业一步发展。官营作坊以造漕船为主,同时造座船、战船、运兵船等,民营作坊则制造商船及游船。明州、泉州、广州等造船业中心均制造大型海船。1974年,在福建泉州湾发掘出一艘南宋末期的海船,根据其长、宽、深计算,载重量当在二百吨以上。
发达的造船业不仅发展了漕运,更兴盛了海外贸易,高宗末年的市舶收入岁达200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63万贯的两倍多。
在南宋时期,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农业,而是更加先进的工商业,曾经的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业社会迈进了。请看以下几点:
3 丝织业
南宋的丝织产业发达,像在苏州、杭州、成都都有官营织锦院,织机数百台,工匠数千人,丝织品种类繁多,精致美观。
而且随着棉花种植的推广,棉纺织业逐渐普遍,得到进一步发展,是南宋纺织业中的重要成就。1966年浙江兰溪县南宋古墓中,出土了一条随葬棉毯,说明江南地区不仅能织布,而且还能织毯,反映了棉纺织业的新发展。
再接着宋朝的经济,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禁军的中级军官就可以拿出1000贯钱去买一把刀(林冲买刀),而在“三言二拍”或者“聊斋志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百金”在当时就已经是一户中人之产了。在中学课本里我们曾经读到一位北宋大臣抱怨世风奢靡时说:现在的农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丝质的鞋子。难怪有的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当来自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仅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人文明的元朝大都城时,竟然感到眼花缭乱,宛如身处人间天堂。(对马可波罗的存在以及他是否来过中国还有争议,但是世人所公认的是“马可波罗游记”描写的确实是当时欧洲商人接触到中国文明之后的见闻感受)
如果说那些描述还不够具体的话,我们还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些事实:
宋朝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纸币和银行信用。
宋朝时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其中,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始大量应用(已知最早的印刷品是中晚唐的“金刚经”卷子);火药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火药的记载是在晚唐);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
宋朝第一次出现了工匠传统和哲学传统合流的迹象(“梦溪笔谈”),在西方,这是近代科学大发展的先声。
宋朝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的日本与朝鲜。
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宋朝“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每年商税收入达1975万贯,宋朝商税甚轻,住税3%,行税2%,如以平均2.5%计,则一年纳税商品额即达80000万贯,平均每人8贯以上。
南宋绍兴末年(1162),仅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关税收入即达200万贯,宋朝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也就是说每年仅从上面三个市舶司进口的纳税货物即达2000-3000万贯,这样估计南宋人均进出口额当在1贯以上,甚至可能达到2贯或更多。
在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同时,宋朝的政局总的来说也比较清明。既没有宦官和外戚专权,后妃干政,也没有地方势力的割据。在“不以言论杀人”的传统下,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那些因为“忤旨”或者被打击排斥的人们,最多也就是流放岭南,真的没有人因此被处死。
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宋朝实际上正处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曾经有过发展出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么我认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
可以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开封,位于豫东平原的中心,又称汴梁、汴京,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九帝,是当时著名的文化、经济、艺术、政治中心,其繁荣程度,后世难以企及,还是中国最早有犹太人定居的城市。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国库收入为7070万贯,最高达到1.6亿贯文,即便南宋丢失半壁江山,国库财政收入竟也高达1亿贯文,这样的税收后世难以企及。熙宁年间开封米价400文一石,宋代一石66公升约100市斤米。按现在市场普通米价2.50元/市斤估算,400文=250元RMB购买力,即1文钱0.625元(宋时一贯钱为770文),一贯钱481.25元。按熙宁十年国库收入为7070万贯文计,其时国库收入约为340.24亿RMB。
而宋朝的繁荣富裕从官员的俸禄可以看出来:
宋朝拥有良好的财政基础,加上朝堂上实行“重文轻武”的策略,因此对士大夫(主要是文官)十分优待,执行高薪养廉的制度。那宋朝的高官们收入到底有多高呢?下面先说明一下宋朝官俸制度。
宋朝官员的俸禄大致可分为“正俸”、“加俸”、“职田”三类。正俸包括俸钱,春冬服装衣料等。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宰相、枢密使每月俸钱300贯,春冬衣料每年绫40匹,绢60匹,棉100两,罗1匹,每月禄粟100石;地方官员如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俸钱为20贯,小县县令12贯,每月禄粟五至三石,且地方官员还配有职田。除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与具体官职挂钩。
宋神宗元丰年间,官制改革,将官员的寄禄官与差遣的称呼分别开来。相应地,官员的正俸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由寄禄官而得到的料钱,以及由差遣拿到的职钱。元丰改制后,宋朝的官制没有太大变化,一直延续到南宋。下表是北宋年间部分高级官员的俸禄:
有学者据当时每石米价六七百文到一贯钱估算,得出宰相的月薪约90000元人民币,这待遇确实高得令人咋舌。
以我们熟悉的北宋年间的包拯为例,包大人开封府任职期间,兼任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事。按宋仁宗嘉祐年间颁布的《嘉祐禄令》,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
按《宋史·职官志》,包拯在开封府做第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粮,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麦。此外,每月还有20捆(每捆6.5公斤)柴禾、40捆干草、1500贯“公使钱”。
另外,作为外任藩府的高级地方官,朝廷划拨给包拯20顷职田,也就是2000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这2000亩耕地按每亩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进项。
最后权知开封府事每月还有100贯的添支,每年冬天发给15秤(每秤7.5公斤)的木炭。总计包拯一年的各项收入:20856贯铜钱、2180石大米、180石小麦、10匹绫、34匹绢、2匹罗、100两绵、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干草。如果把包拯每年的各项实物收入都换成钱,当时400文铜钱的购买力和现在25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当,21878贯铜钱合计1367万元。宋朝官员薪水之高可见一斑。
都说“唐强宋富”,从以上史料以及数据,宋朝的繁荣富裕可见一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