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处于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区,是历史悠久的西北文化名城,享有“中国第一帝都”和“古丝绸之路第一站”之美誉。
近年来,咸阳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核心,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统揽,深入贯彻党中央“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林业生态建设以每年2万公顷左右的速度递增,森林覆盖率达到30.55%,城乡绿化总量和质量显著提升,一个生态友好,人文荟萃的现代化咸阳正在向西部强市迈进。
政府主导 高位推动
咸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建设,把生态建设工作作为实现“四强三领先西部强市”咸阳梦的大事来抓。成立了由市长卫华任组长的咸阳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抽调专人组建“创建绿模”办公室,专门负责创建重点策划、规划编制、方案制定、技术指导和资料收集等工作。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年度目标责任制,整合全市林业、城建、交通、水利、旅游、农业、扶贫开发等各方资源,分解绿化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听取绿化工作汇报及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绿化任务,经常亲自带队调研、检查绿化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联手推进的国土绿化工作局面。
城乡一体 高点规划
咸阳市始终坚持以规划引领城乡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按照“统筹城乡,一体绿化”的总体要求,把山、水、林、田、路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建设。编制了《咸阳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暨城乡绿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印发了《咸阳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实施方案》,将城区绿化、县区绿化、镇村绿化统筹规划建设,通过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绿色长廊、河流水系绿化、绿色产业富民、城乡园林化、城市绿化提质增量、街景添绿、身边增绿、社会造绿、绿化巩固创绿十大工程,构建“一核、两河、三区、三带、九线、十一片”的国土绿化发展格局。规划到2020年,新增绿化面积12.8万公顷,全市森林面积达到41.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0.6%,致力将咸阳打造成为山清水秀、绿网交织、宜居宜业的西部生态绿城。
城市园林 精品绿化
立足“绿化、美化、文化”并重的理念,城区建设坚持用绿色传承文化、展现底蕴,相继建成清渭楼广场、文咸广场、丝路公园、古渡公园、咸阳湖生态景观长廊等多个具有秦汉文化特色的精品城市绿地,城区公园达到6个,绿地广场17个,大型城市绿地29处,小游园、街头绿地60余处,绿化街道85条。结合城市升级和旧城改造,大力实施三万工程(万亩绿林、万亩水面、万亩湿地),在城北建成文林公园、千亩绿林和望贤绿林生态屏障;城南建成沣河生态公园、渭河生态景观林带;城东打造兰池大道、秦汉大道绿带;城西实施西渭苑绿林、城西快速干道防护林带,城区逐步形成了“南湖北林、南水北绿、东西搭配”的生态绿网,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3%,绿地率达37.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32平方米。
林业发力 县区增绿
近年来,咸阳市依托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大力开展荒山荒坡造林绿化、道路绿化、绿色家园示范村和农田林网建设。一是用道路绿化搭建绿色框架。结合千里绿色长廊和道路升级改造,在高速公路两侧采取栽植一行针叶树种、三行阔叶树种的“1+3”模式,树下种植格桑花;县乡道路两侧栽植大规格常绿树种,树下栽植花草,实现了“路路见树,树下有花”,全市高速公路绿带达到610公里,县乡道路绿带达到15367公里。二是用荒山绿化打造绿色高地。选用高大乔木全面绿化直观坡面,持续扩大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面积,通过工程造林不断加大矿区生态修复力度,打造了旬邑石门山、淳化爷台山、彬县南北两山等绿化精品工程,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1.15万公顷。三是用四旁植树丰富绿色网络。结合绿色家园生态示范村建设工程,通过送苗下乡,大力开展四旁植树,实现了进村道路林荫化、村中广场绿地化、房前屋后多彩化,全市实施绿色家园示范村2380个,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0.8%。
舆论引导 全民兴绿
再造绿色咸阳,生态西部领先,是咸阳梦的壮丽乐章,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是咸阳人的美好祈愿。咸阳充分利用广播播报、电视报道、报刊专栏、网站专题,开展了全方位、多角度、大范围的绿化宣传和生态科普知识教育活动,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国土绿化。市绿化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通知》《全民义务植树倡议书》和《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的“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生动活泼,“创绿征文”主题鲜明,“绿满咸阳”书画展精彩纷呈,“绿色咸阳”摄影美不胜收。每年春季,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带头义务植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尽责形式丰富多样,认建认养绿地蔚然成风,义务植树与城乡园林化、道路绿化、杂果经济林建设等有机结合,建成的“公仆林”装点沟壑,“劳模林”染绿莽原,“青年林”朝气蓬勃,各种纪念林见证着咸阳全民绿化的历史,全市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2%,建卡率达97%,对国土绿化重要性的知晓率达94%,对“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支持率达86%。
科技兴林 产业腾飞
咸阳市始终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围绕地区特点和农民需求充分挖掘乡土树种种类,研究林业生产技术,并大力推广应用于林业生产和基地建设。近年来,开展了ABT与GGR系列研究推广、核桃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昭陵御石榴良种选育等14个科研推广项目,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推广奖3项、市厅级科技推广奖9项,国家林业局茯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油用牡丹油研究中心落户咸阳。建成了杂果经济林基地45个、大型苗木花卉基地157个、良种繁育基地17个、木本油料产业基地6个。咸阳依托5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和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力开发生态旅游,带动北部山区、中部泾河湿地、南部五陵塬等区域群众发展生态观光、农家餐饮1800余家。如今,咸阳建基地、兴产业高潮迭起,生产的茯茶产品远销中外,牡丹油引领食尚,柿子醋、沙棘油、文冠果油、长武核桃、彬县红枣等各具特色,全市林业年产值达到107亿元。
科学管护 巩固成果
咸阳市坚持一手抓造林,一手抓管护,精心呵护凝聚着广大咸阳人民心血的绿色生态屏障。一是建章立制,严格执法。科学制定了国土绿化保护规章制度,依法划定了森林、湿地和物种红线,严厉打击乱砍滥伐、非法放牧、侵占破坏林地和绿地等违法行为,破坏国土绿化事件查处率达100%。二是狠抓森林防火。市、县人民政府每年均发布“森林防火”通告,严格林区野外用火管理,设立了“12119”森林火警电话,坚持365天、24小时值班制度,持续加强森林扑火技能训练,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三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全市山区、湿地等重点区域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全市建立森林病虫害监测点149个,近年未发生严重病虫害及野生动植物疫情,国际检疫性害虫—美国白蛾在咸阳根除。四是搞好森林抚育。依托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加快推进以刺槐、油松、侧柏为重点的中幼林抚育和退化防护林改造步伐,不断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五是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市绿化委员会制定《咸阳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后,对全市1048株古树名木进行了认定建档,采取设置围栏、修补树洞、支护、防虫等保护和复壮措施,落实了管护责任,编印了《咸阳市古树名木画册》,录入180株古树名木,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
岁月峥嵘 成果辉煌
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促进了咸阳国土绿化,带动了林业产业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城乡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升了咸阳城市形象。截止2014年底,咸阳市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3个、模范单位2个,省级绿化模范县2个、模范单位5个,市级园林式单位49个、花园式单位76个、园林式居住区39个、花园式居住区23个。咸阳市林业局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被陕西省绿化委员会、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人事厅命名为“陕西省绿化模范单位”,被评为陕西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深入推进,一个绿网交织的低碳休闲绿都、一颗黄土高原的绿色明珠、一座绿风浩荡的丝路绿城必将屹立在八百里秦川腹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