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凭什么能站稳新一线

原创 新一酱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收录于话题#知城28个

这是让很多希望能从二线城市跃升(或是回归)新一线的城市眼热的。在之前的的解读中,新一酱认为新一线城市长期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梯队,而当前最难的变动是从第三梯队向上突破。
新一酱从知城数据平台()上调取了郑州过去几年的指数变化,打算分析看看它能成为近几年新一线大黑马的原因。
下面这组烟花图是过去4年郑州在《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各个细分三级维度的得分情况。从变动的大趋势看,它在商业资源集聚度和生活方式多样性上有明显的实力增强,城市枢纽性的优势更加突出,城市人活跃度的波动较大,未来可塑性中的短板指标则逐步夯实。

我们可以以城市的商业魅力指数综合排名作为基准,重点观察那些排名明显高于或低于综合排名的指数,它们往往对应的就是城市突出的优势领域,或明显需要提升的短板领域。

当然华中地区的城市枢纽性竞争一直处于胶着状态。从郑州、武汉和长沙历年在这个指数上的得分情况来看,郑州也将持续处于中部地区核心枢纽城市的争夺战之中。

中国联通大数据智慧足迹提供的“外来工作人口数量”显示,郑州的外来工作人口规模在150万人以上,排名全国第12位;而在百度地图慧眼计算了新流入常驻人口的人口吸引力指数中,郑州排名第14位,在北方城市中排名仅次于天津和济南。

与此相应的,郑州的毕业生首选就业指数已经连续3年都处于全国第6名的位次上。这个指数衡量的是各城市吸纳的就业应届生数量与全国就业应届毕业生总量的比值。

所有北方新一线城市中,郑州的夜间活跃度指数仅次于西安,且连续三年都处于上升通道中。这就是其中一个表现。

与之对应的是郑州商业空间的变化——这座城市不再只以市中心二七广场为唯一的核心商圈,在花园路、郑东新区、中原路等区域也都出现了由购物中心带动形成的新商圈。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西安,随着新商圈的快速建立,西安近年来是主流消费品牌扩张的一个重点城市,虽然过去三年并没有太多新品牌进驻西安,但既有品牌的门店扩张速度明显加快了,城市的商业面貌也因此与前几年大不相同。
郑州的商圈成长目前还没有将它带到这个层次。相比于西安的品牌门店规模连续三年持续增长,郑州在2018年至2019年有一轮较快的门店增长,但最近一年市场的增量又趋于平缓。

当商业品牌做城市开店策略时,城市的人口规模与商业空间是他们考虑的重点,但又不是全部。一座城市真正的人口消费实力与潜力也是在市场决策中的一个重要因子。
下图对比了郑州与一些综合排名较其靠后的城市在消费活跃度与消费多样性上的指数排名结果,郑州的表现仅好于昆明。


文/沈从乐 视觉/王方宏
原标题:《郑州凭什么能站稳新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