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正在走向质变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2-09 14:01)
文章正文

    

  转变,在全国全面兴起,四平,适时而动。

  转变,给诸多城市带来新的生机,四平,深受其益。

  转变,正让四平破茧成蝶,活跃在国内、国际经济大舞台上……

  加快转变——四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关键,也是让四平能够快速实现质变,加快赶超,以至达到隆起目标的最有效手段。“加快转变”主要是在思想、思路、产业发展方向、环境、要素、文化方面进行转变。“快”,体现速度还要保证质量,“转”,要取得成就更要符合实际,“变”,要变成一个永葆魅力、充满活力、极具潜力、独具特色的、有本质变化的新四平。

  四平为什么要转变,怎么转变,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效,这个“基础”和“关键”会给四平下一步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在采访了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踏遍了四平项目建设、城市建设现场后,记者被他们争创一流的豪气、攻坚克难的勇气、拼搏进取的锐气、建设宜居城市的朝气以及他们谋划项目、建设项目的大气深深感动。

  四平确定了一条独具四平特色、符合四平实际、上下形成共识的科学发展道路,实施“南接北融”战略,做强“一核三带”,注重“富民优先”,致力“城乡面貌大改观”,倾力“加快转变、加快赶超、加快隆起”,全力打造“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发展”的新四平。充分体现了“攻坚克难,求富图强”的四平精神,彰显出四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超强认知能力和远见卓识,展示了他们善于驾驭全局和解决主要矛盾的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四平的转变进程。

  四平,位于松辽平原中部,吉林省西南部,辽、吉、蒙三省交界处,堪称松辽平原的一颗明珠。总面积1.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340万人。四平,本是一个农业大市,传统的农业生产让四平人只能靠天吃饭,农产品转化能力薄弱,产业链条延伸缓慢;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优,产业规模小,效益低,属粗放型,布局分散,产能不高,科技含量低,曾连续十年出现财政赤字;城市建设滞后,留不住人才,引不来项目;工业经济连续十年低迷,民生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是曾经的四平,不转变,就要永远被拖着走,不转变,经济就不会腾飞。

  四平要站起来、要加速跑、更要自由飞……转变,势在必行。转变,让四平脱胎换骨,凤凰重生。

  “十二五”对四平来说,既昭示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新一轮的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四平要在强势竞争中体现特色,创造优势,要以“追”和“赶”的姿态,以“拼”和“闯”的决心,凝聚力量、心无旁骛、真抓实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转变的步伐,全力以赴推进四平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四平市委书记刘喜杰激情满怀、自信满满的神情,不禁让人动容。

  转变,始于思想。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对四平落后的实际,只有转变,才有发展的可能。把转变的思路和目标内化为科学的认知和坚定的信念、转化为共同的努力和自觉的行动,四平的每一次转变,每一次飞跃,都回应着思变的呼声。

  加快转变的核心是思想的转变,四平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发展上来,通过“换脑筋”,改变原来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摒弃传统发展的惯性思维,在思想观念上加快转型。五大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先后赴北京、山东、天津、上海等发达城市取经,通过学习考察,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升华观念,解放思想,激发出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赶超意识,形成了超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打造一个“新四平”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白加黑”、“五加二”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所有领导全部到一线上去,遇到问题马上解决,不给转变、发展留隐患、留后账。敢闯敢试,始终保持敢于超越的意志和勇气,大胆主动地为全市的发展大局、人民的根本利益去面对风险、去承担责任,只要有利于四平长远发展、符合四平人民根本利益,就允许去闯去试,大胆去干。思想的转变,为四平的区域经济发展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赢得了宝贵的先发优势;思想的转变,更使四平获得了加快转变、奋发进取的胆量和勇气。

  思想解放了,眼界放宽了,四平的出路在哪里……

  找准定位才能找到出路。“用世界的眼光看四平。现在的经济已经向全球化发展,因此,我们在思考自身发展的时候,是站在了全球的角度和世界的前沿来了解世界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趋势,主动融入全球经济的大循环中去。用发展的眼光看四平。认真研究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用更短的时间,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加速发展。更重要的是,用发现问题的眼光看四平。从发展中看到问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查找差距。”刘喜杰说,“用这三种‘眼光’我们很好地给四平定位,找到发展的出路就是要走出一条符合四平实际、独具四平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

  转变,四平找准了方向。转变,已见成效。

  攻坚:四平要引来凤,留住凰,就要用“攻坚”的精神,带动四平面貌由内而外发生变化。“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四平走上了一条融合路

  攻坚,体现着一股干劲,展示出一种魄力,矢志不渝。环境的转变,不仅是与居民生存相关的城市环境的改变,还包括软实力的增强,四平要向“宜居宜业”城市发展。

  走在四平的街路上,有一种无限延伸的感觉,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高层建筑、繁华的商业区、优雅的居民小区……无不诉说着四平“城乡面貌三年大改观”的辉煌壮举。

  四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以突出城市个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城市竞争力、推进城市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保证城乡统筹科学发展为目的,于20095月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2010年,邀请国内外6所规划设计单位组织编制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任务。

  规划“领跑”,四平城乡建设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2011年是四平“城乡面貌三年大改观”的第二年,也是攻坚之年,以“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上下联动,人人参与、统筹推进,化思路为实践,化举措为实干,聚精会神谋发展,全心全意惠民生。高标准、高起点布局城市总体规划;大力度、广渠道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抓机遇、谋长远完善城市功能区,打造新区新城。

  2011年城市建设改造总投资达20亿元,重点建设项目53项。其中,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道路桥梁维护工程,中央路、公园北街、紫气大路西段等共23项改造翻建维护工程及天桥检测与维护工程,总投资23605万元,今年年底将全部完成;续建道路桥梁新建工程4项:紫气大路、开运街、东丰路、兴红街立交桥,投资24467万元;新开工道路桥梁新建工程18项,投资95599万元。仁兴街立交桥、纺织路道路、仁兴街道路等6项工程将于今年完成,紫气大路立交桥、南湖街立交桥扩建、东盛大街、植物园街等12项工程已于20115月底完成征地拆迁,年内完成地下管线工程及部分主体工程,2012年将全部完成。

         公共设施项目:市政公用设施工程7项,总投资27888万元。燃气管网改造工程,计划投资650万元;天然气储气柜大修工程,计划投资180万元,年内完成;中水回用及配套管网工程,计划投资8858万元,今年开工;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扩建工程,投资12000万元,今年开工,三年内完成;供水工程,计划投资6200万元。其中水厂改造工程计划投资1000万元,年内完成;市区管网改造、新建工程,计划投资5200万元;围绕明年路网翻建、维修计划,随路网建设改造输配水管网5公里及相关附属设施,计划投资600万元;二龙山水库二期引水工程。管线全长22公里,工程竣工后,将新增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日,有效缓解四平市用水紧张状况,年内完成。

         “四化”项目:绿化方面,目前已完成植树造林79117公顷,是规划任务的128%,城市新增绿地303万平方米,公路绿化529.9公里,河流绿化663公里,建设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5个,面积5030公顷。建设重点绿化项目7项:勤业公园、改造东山植物园建设东山主题公园、站前广场、沿环城路西南段建设西南侧森林绿带、辽源方向城市出口绿化、街路广场绿化、铁东文化广场维护,这些项目大多已经完成,有些正在建设当中。亮化方面,在去年完成中央大路路灯改造工程基础上,又投资9255万元对部分主要街路路灯进行节能改造,对没有安装路灯的道路安装路灯511盏,更换灯杆560根,年内完成1500盏高效钠光路灯安装。

  民生工程:安居工程。全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拆迁面积60万平方米,计划施工面积200万平方米,统筹廉租住房竣工交付使用12万平方米,解决1800户低保户住房问题;“暖房子”工程进展顺利。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供热专项规划,协调抓好热电厂二期第二台机组建设和供热管网改造工程58.8公里,建设换热站14座,既有居住节能改造和计量改造60万平方米。

  城市变时尚、变宜居、变生态的同时,带动乡村一起变。

    2010年,四平市相继在118个示范村,1041个行政村开展了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道路建设254.7公里,排水排污工程建设88.3千米,清洁能源建设完成70%,休闲文化广场完成74000平方米,垃圾处理场点建设89个,桥涵建设已全部完成。

  2011年四平市新农村建设重点围绕“一核三带”节点镇、沿线村开展“五清、十建、两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一核三带”节点镇共投资1524.4万元,其中:争取省级资金85万元,市帮扶部门帮扶资金0.4万元,县(市)区财政补贴65万元,县(市)区帮扶部门帮扶资金44.6万元,乡(镇)财政补贴348.6万元,村集体投入652万元,农民自筹307.6万元,社会捐助21.2万元。出动钩机3704台次,铲车5299台次,各种运输车辆24513台次,清理路障207466,清理柴草垛14369个,清理粪堆18684个,清理路边沟500078延长米,清理庭院36551户,修建道路25.8公里,修建围墙或栅栏4075延长米,修建排水沟16600延长米,修建垃圾点702个,建设牧业小区11个,修建农民文化活动场所9180平方米,建沼气池55个,植树1187960棵,安装路灯128盏。

  “一核三带”沿线村共投资1375.8万元,其中:争取省级资金60万元,市帮扶部门帮扶资金0.4万元,县(市)区财政补贴65万元,县(市)区帮扶部门帮扶资金102.6万元,乡(镇)财政补贴189.93万元,村集体投入672.37万元,农民自筹265.2万元,社会捐助20.3万元。出动钩机2352台次,铲车3850台次,各种运输车辆17013台次,清理路障149249,清理柴草垛10708个,清理粪堆11733个,清理路边沟462135延长米,清理庭院16258户,修建硬面化道路25.8公里,修建围墙或栅栏21075延长米,修建排水沟36500延长米,修建垃圾点363个,建设牧业小区11个,修建农民文化活动场所8880平方米,建标准化适用性粮食仓储6个,建沼气池30个,建农民居住新区6000平方米,植树669770棵,安装路灯32盏。

  城乡建设,使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居民幸福指数逐步攀升。为把高端的生产要素集聚到四平,搭建一个适合人居、适合发展、适合创业的平台,他们市县联动建新城,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东部生态新城:以高铁客运站为核心,全力打造集城市生态花园、生态绿地景观、商业金融、生活居住、文化会展、物流交通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东部生态新城。新城占地总面积5.21平方公里,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原则,本着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全力打造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精品城市。

  北部科技新城:一座集融高端产业核心区、高智人才聚集区、名优品牌富集区、创新创意孵化区、资本产业融合区、商务居住时尚区于一体的宜于居住、创业、发展的科技新城。

  公主岭西部新城和东部新区、梨树南部新区、双辽辽东新区、伊通南部新城建设如火如荼。不断拉大城市框架,不断扩展经济承载空间,不断挖掘潜力,不断聚集人气,新城将成为四平蝶变的强力引擎。

  生态、宜居、幸福、时尚的新四平将会成为一个吉祥宝地。

  软环境原本是四平的“软肋”,四平强势改变,让软环境“硬”起来。

  转变的是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的是政府的执行能力。今年在全省软环境综合评比中由第9位升至第5位。通过狠抓思想环境、服务环境、信用环境、生活环境、安全环境、涉软案件查处,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七抓”措施,推进软环境“创优升位”。

  高位运作,务实重行,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软环境建设工作,统一思想认识,落实领导责任,出台了《全市软环境建设“创优升位”的意见》,用硬措施建设软环境。市委书记刘喜杰在市委常委会上郑重地说:如果四平软环境不“升位”,主管领导干部就“降位”。

  创新机制,惩防并举,构建长效管理体系。通过设置“高压线”,用制度规范和约束行政执法行为,相继出台并完善了跟踪考核、责任追究、“一票否决”等制度,规范细化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把软环境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作为部门和干部评先选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打造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打造优良的人文环境、打造公平正义的执法环境。立足实际,全面整改,营造创优良好环境。打造宽松的投资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实行纪检监察统领协调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强势改变,查处、处理、曝光涉软案件,既发挥了统领优势,又克服了部门“单兵作战”的不足,促使每个职能部门都成为软环境建设主体。2010年,对4起典型涉软案件公开处理,全市通报,对10名相关责任人予以撤职、警告等处分;市政务大厅个别工作人员纪律涣散等问题被媒体曝光后,他们迅速调整了大厅班子,对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形成用人风清气正,执纪环境良好,依法立市环境好转的局面。

  服务企业是攻坚的现实体现。近几年,四平市委、市政府一方面致力于盘活存量,在解决老企业遗留问题上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使老企业焕发了青春。四平昊华、四平红钢等一大批老企业从困难中突围出来,得力于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倾力服务。今年上半年,四平昊华上缴税金5919万元,同比增长584%;四平红嘴现代钢铁上半年实现税后利润7336万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致力于增量扩张,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扶优扶强,通过市级领导包保,项目组包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现场办公等有力措施,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扫清了障碍,卸掉了包袱,解决了难题,深受企业欢迎。四平市委副书记、市长石国祥说,建设“创新经济型、优质服务型、规范效能型、法治廉洁型”政府是推动四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对于疑难信访问题,四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回避,书记、市长亲自抓、亲自研究、亲自处理。2010年全省集体访积案化解年活动中,通过高位运作、领导包案、信访救助、领访咨询、复查复核等手段,成功解决了一批遗留问题;有效防止了矛盾积累,使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克难:经济发展,要有基础要素作支撑,用“克难”的精神,使高端的生产要素快速集聚。要素发生了质的转变,四平走上了一条高端路

  满城梧桐树,飞来金凤凰。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的集聚,为四平的转变奠定了雄实的基础。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四平围绕“加快转变”抓人才、抓好人才促转变,形成人才支撑。他们把干部队伍、企业家队伍、科技人才队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干部队伍建设是“克难”的第一关。他们建设了一支敢闯敢试、敢作敢为、敢于碰硬、勇于担当、推进工作力度大的干部队伍,营造了一种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合力攻坚。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增强干部队伍向心力。建立健全公开办事制度,广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拓宽公开渠道,完善公开内容,将干部管理工作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坚持全面、协调、和谐发展。构建科学的干部管理体系,树立三种意识:大局意识。始终着眼于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选干部、配班子、聚人才、建队伍,心里不能有自己的“小算盘”。统筹意识。综合考虑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等各方面和各环节,分清轻重缓急,注意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协作意识。强化部门、岗位、个人之间的协作配合,增进团结,形成合力。

  坚持用事业凝聚人、用理念造就人、用待遇留住人。四平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考察、培养和提拔干部。建设和谐、默契的领导班子,把各级干部的注意力集中到事业发展上,不断提升精气神儿。在全市树立激励干事创业的舆论导向和用人导向,让想事、能干事、能干成大事的干部都有用武之地。对成绩突出的干部加大激励和表彰力度,增强其进取心、荣誉感和成就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把用待遇留住人作为补充。对干部严管厚爱,逐步落实各项津贴补贴,不断提高生活待遇。

  把企业家队伍建设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培养、吸引、激励力度,努力提高新型企业家培训质量。

  20095月,四平成功举办了四平(华宇)经济大讲堂,把国内一流的培训资源引入四平。到目前,先后邀请了15位国内知名学者、国家部委领导来四平讲学,培训企业家和其他各类人才6000多人次。在市里带动下,有3个县市区也相继开办了经济大讲堂,共举办8期,培训3500多人次。重点围绕企业宏观决策、现代经营管理、资本运作、企业家修养、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内容开展集中培训,力求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创新能力、宏观决策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还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组织实施了“四平市中小企业家素质提升三年培训工程”,2006年以来,共举办三期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培养学员240人。根据学员不同情况,坚持长、中、短期班次互补,网上培训、域外境外培训并举,收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提高企业家队伍素质。

  高端科技人才的引进是四平经济的“破关”之处。深入实施人才兴业战略。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切实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造就更多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坚持人才优先,建设创业创新创优的人才团队。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特别大力度吸引、大规模培养、大气魄使用青年英才,让掌握核心技术、具备持续研发能力、具有国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担任企业研发骨干。建立“星期天工程师”等灵活多样的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技术合作、人才租赁、与专业猎头公司合作等方式吸引人才,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和开发区为辅的引才格局。加强紧缺人才队伍建设。以专业一流、团队优秀、项目领先为标准,依托省“双千百万人才”工程,围绕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新能源等主导和特色产业,发挥各类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及各类培训主体作用,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等方式,继续实施“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实施“三个1/3”制度,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1/3出去招商、1/3留下来工作、1/3在经济和项目主战场,鼓励、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企业挂职锻炼、离岗创业。深入开展“农产品经济人培训工程”、“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到2014年,至少为每个村、屯培养1名农产品经纪人,使全市农产品经纪人队伍达到万人以上。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和专业教育,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和“社区行动计划”,培养一批社会工作急需的专门人才。

  人才与资金比翼齐飞,才能给四平加速跑带来更大的动力。

  四平从实施“资本运作年”开始,3年融资13个亿,使四平完全摆脱了债务束缚。除了向中央、向省里争取资金外,更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全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获批12家并全部盈利。铁东大豆蛋白肽项目获得北欧投资银行贷款,省投资担保公司和工信厅出资成立了四平换热器产业担保公司。巨元瀚洋换热器成功转入纳斯达克主板挂牌交易,MI能源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四平四通城投公司13亿地方债券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资金已经到位,并与6家房地产公司签订了土地置换协议及BT项目协议,最大限度放大使用效应。国家银监会批准的37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吉林省有4家,全部落户梨树县,数量按县域排序居全国第一。

  求富:要让人民富起来,让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求富”的思想引领四平调整方向,思路从根本上转变,四平走上了一条富裕路

  集大成者,创不凡之势。加快转变,就应当放开眼界,找准定位,科学规划,加速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正是有着这样的决心和信心,四平理清思路——实施“南接北融”、做强“一核三带”、注重“富民优先”,走大产业、高新化,大园区、特色化,大开放、国际化,大城市、聚集化之路,引领四平快速崛起、全面振兴,实现择优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思路决定发展。施行有纲、干事有章、行事有据、事事能成。

  四平:以民生为本,以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努力方向。

  “求富”,不仅是让经济“富”、让项目“富”,让产业“富”,更要让百姓“富”。《四平市“一核三带”富民优先发展战略纲要》应运而生,成为新的发展时期,四平实现转变、赶超、隆起的新航标。

  四平正处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以“一核三带”为载体,加快“南接北融”步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融入长春经济圈、融入“长吉图”先导区,融入沈阳经济圈、继而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实现四平与毗邻经济体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是四平振兴的科学选择。

  四平的重点生产力布局主要集中在“一核三带”上,转变的主攻区域也相应集中在“一核三带”上。实现扩张总量与优化结构同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从而促进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核”是整个生产力布局的核心,四平市中心城市的总体布局是“开发东南,拓展西北”,东南重生态宜居,西南重生态建设,西北着重装备制造业发展,东北打造汽车产业基地和现代物流港。“三带”是加速全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力手段,对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长平经济带”是一条位于长春与四平之间的区域特色经济走廊,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玉米生化、食品加工等项目,打造成为现代工业带;“四郑经济带”主要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能源项目及畜产品加工项目,打造成为新能源和生态绿色农业开发带;在“环长经济带”建设为长春服务的紧密型的城镇群,旅游观光等项目使“环长经济带”成为长春市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打造成特区型城市服务综合体经济带。

  “一核三带”区域内聚集了四平市90%的经济总量、80%的人口,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建设好“一核三带”就能够更好地增强“一核”的实力,激发“三带”的活力,就能够快速增加社会财富,快速壮大全市整体经济实力,人民群众就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人民群众富裕度的不断提高,必将促进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更充足的干劲投身到“一核三带”的建设中来,促进“一核三带”向纵深发展。

  “南接北融”战略,让“转变”如虎添翼。

  以“南接北融”为主渠道,实现与长春、沈阳的深度融合和紧密对接。四平地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沈阳“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两大国家级战略实施的重叠地带,长春打造“1小时经济圈”包括四平,沈阳把四平定位为重要的合作城市。加快发展,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主动融入周边的大城市,靠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走出一条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四平:主动融入、甘当配角、梯度承接、借力发展、错位发展。

  2010611,成功与长春对接,签署了14个合作协议和38个项目类协议,总投资额达44.5亿元;同年的112,四平又顺利融入沈阳,签约项目46个,总投资92.07亿元。

  通过与长春、沈阳开展高层座谈,与科研单位、企业界进行经贸交流与合作,找差距、找经验、找产业发展定位、找对接点、找出路,寻求错位合作,以实现经济社会和谐、科学、可持续发展。

  长春、沈阳与四平很多产业趋同,四平“让开大路走两厢”,为长春、沈阳的汽车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千亿级汽车零部件产业;针对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规模和雄厚实力,四平甘做配角,主动承接其剩余订单,同时提供配套服务,发展更加专业化的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在其它产业发展上,同样积极寻找市场空位,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实现错位发展。

  广泛开展政府之间、企业之间、政府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之间、校企之间、开发区之间、同类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机制体制对接、发展理念对接、规划对接、产业对接、产能对接、科研成果与生产基地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积极与长春、沈阳及国内外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寻求有效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成果、高端技术,以期提高生产力水平,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财税贡献能力,大幅度提高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对两大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龙永图说,四平“南接北融”和“一核三带”,归根结底就是体现一个“通”,体现一个“大”。“通”要和长春、沈阳“通”要和全国通,还要和全世界通,不然就会被边缘化。在整个区域发展过程中,要做到信息“通”、人才“通”、资金“通”、交通“通”、产业“通”,这样四平才会是一个具有活力的城市。“大”就是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拉大四平的“架子”,“大”还是要把产业做大,那样,四平就会成为一个大城市,只有这样的大城市才能够起到带动作用,才能形成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区。

  图强:四平要由“财政穷市”、“工业弱市”向“经济强市”跨越发展,依靠的正是“图强”的拼搏精神。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本质的改变,特色发展,四平走上了一条科学路

  昨天,“图强”是生存的一种需要;今天与未来,“图强”是生存的一种境界。转变产业发展方向,四平由粗放向集约、由单一向多元、由单独依靠农产品加工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走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之路。

  图强的思想,从项目建设开始。弹指间,尽显紧张繁忙、欣欣向荣的魅力。走过一个又一个项目建设的现场,记者看到的是忙碌有序的身影,看到的是塔吊林立、车辆穿梭;听到的是机器轰鸣作响,听到的是天南海北的口音在讲述着“平地起高楼”的传奇、在展望着项目竣工后的繁华。

  走进一个又一个已建成投产项目的车间厂房,记者看到的依旧是忙碌有序的身影,听到的依旧有机器的轰鸣,不同的是,没有了天南海北的口音,却有一条条先进的生产线、一件件高科技的产品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传奇。

  2009427,在铁东区举行了首批19个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暨吉林巨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万吨大豆肽项目开工仪式;522,在公主岭经济开发区(范家屯)举行了第二批22个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并为新加坡唐传(公主岭)科技园10万吨功能糖项目奠基;76,在梨树县霍家店经济园区举行了第三批19个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暨吉林达鑫禽业有限公司2100万只肉禽屠宰加工项目奠基仪式。这些项目极大地增强了四平经济发展的后劲,为四平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2010年,四平围绕“一核三带”、“南接北融”引项目,改变过去“拾到篮里都是菜”的招商方式,从片面追求招商引资额,转向追求招商引资量质并举,即“进入菜地、分篮装菜”的择商选资的发展方式,使项目特色突出,出现集聚集群发展的态势。

  2011418,四平市举行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平卷烟厂30万箱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奠基暨四平市46个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启动仪式,开启了四平“十二五”开局之年项目建设新篇章。仪式上共集中开工46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114亿元,达产后可实现产值254亿元,利税51亿元。

  投资55亿元的双辽电厂二期项目、投资27亿元的四平热电厂二期项目、投资9.8亿元的湖南中烟四平卷烟厂30万大箱卷烟易地改造项目、投资40亿元的四平昊华整体搬迁和改造项目、投资38亿元的东北亚休闲中心项目……在四平广袤的土地上成长着。

  “四动”并举,整体推进。按照存量靠技改、增量靠招商的项目建设发展思路,突出重点,上下联动,协同作战,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集中精力抓好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1-6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完成任务的48.4%3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481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79个,其中新开工84个,同比增长20%。计划新开工3000元以上项目500个,已开工332个,开工率66.4%,同比提高 22%

  全党抓经济、重点抓项目、核心抓工业、突出抓招商这个总体思路,给四平的项目建设带来新的亮点。

  围绕“一核三带”的战略布局摆放项目。长平带:投资5亿元的富锋汽车零部件、投资2亿元的新东泰汽车改性PP材料、投资1.2亿元的双丰汽车车身、投资1.6亿元的洪迪车轮、投资1.5亿元的光明车灯、投资1.3亿元的解放底盘、投资1.1亿元的福正汽车配件等。四郑带:建材产业园区、铝塑扣板生产线、高档家具加工、年产30万吨有机肥、秸秆发电等项目。长郑带:年产2万套模具及专用车设备项目、汽车安全气囊生产项目、特种车轮技术改造项目等。

  突出产业优势和结构调整引进项目。围绕一汽汽车产业优势,公主岭、伊通、铁东区、铁西区、红嘴开发区、范家屯开发区、四平经开区等都上了一批专用车、改装车和汽车零部件项目。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新建设了天成玉米年产15万吨L-乳酸、年产5万吨聚乳酸及年产12万吨丁醇,新天龙酒精扩建、成大食品公司1亿只禽类饲养加工项目。围绕文化产业,我省首部大型原创三维动画片《七星传奇》已登录央视一套,正在着力打造动漫基地,建设东北动漫乐园。

  围绕增加财税收入谋划项目。吉林神韵电子高保真超薄音响、四平启翔型材年产60万吨PVC型材、四平奇来亚汽车年产5万套重型汽车变速箱等项目。其中启翔型材项目的引进,结束了四平最大化工企业——四平昊华生产的聚氯乙烯原料全部外销,本地不能以PVC为原料进行生产加工的历史。

  在项目的支撑和带动下,今年前5个月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09.5亿元,同比增长15.4%。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4.7亿元和1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7%36.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70.6亿元,同比增长30.6%;总产值实现580.3亿元。

  志存高远,超前谋划。在抓好在建和新开工项目的同时,注重项目谋划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的“重大项目谋划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项目的谋划和推进力度,按在建、新开工、前期谋划等阶段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做到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滚动实施,有序推进。目前,全市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610个,总投资4141.9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24个,510亿元项目92个,15亿元项目394个。主要包括昊华年产6万吨有机硅、3万吨氯化聚氯乙烯、10万吨PVC型材项目、双辽池窑拉无碱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双辽180万吨焦炭项目、奋进1万辆冷藏、保温车、改装车及房车研发项目、红嘴开发区汽车物流产业园项目、年产8000台大型大吨位轮式装载机项目、北方葡萄酒展示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四平军民合用民航机场项目等。

  通过“收拢五指”,使产业集聚、集群,形成“园中园”、“区中园”建设产业园区的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十大产业园区,由单纯做大规模向彰显特色、优化结构转变。通过“重新洗牌”、“腾笼换鸟”等方式,突出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促进产业的转变,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换热器产业园区:四平以建设世界换热器城为目标,把换热器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力争5年内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00户以上。以红嘴经济开发区换热器基地和国家换热器研发、检测、信息中心为平台,重点建设四平巨元比克、维克斯、东方、吉泰等换热器企业,规模以上换热器企业发展到46户,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为宗旨,发展尖端产品,建设高端园区。

  专用车产业园区:四平专用车发展势头迅猛,整车生产能力已达到2.5万辆,是四平的“4个千亿级产业”之一。紧紧围绕生产力要素的集聚、整合,围绕专业化企业集群、集聚,全力打造产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的具有四平特色的专用汽车产业园区,以园区为载体,不断壮大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同时孵化中小企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目前,专用车生产企业35户,一汽专用汽车、奋进专用汽车、红嘴专用汽车、雄风专用汽车、北方专用汽车、公主岭金优专用汽车和公主岭汽车改装厂生产的厢式汽车、罐式汽车、自卸汽车、起重汽车、特种汽车等产品供不应求。力争5年内形成7万辆专用车的产能,建成全国专用车展示中心。

  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是四平重点打造的又一个千亿级产业。紧紧抓住一汽提产扩能的机遇,不断提高配套加工能力,扩大市场份额。主要产品有动力转向器总成、汽车电子仪表、电动机、油泵、轴承及各传感器、汽车车轮、汽车内饰件、风扇离合器、油管总成、变速箱、车身车架、车桥总成、专用毛毡、汽车仪表等200多个系列600多个品种。全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发展到194户,为一汽集团产品配套率达到20%。依托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将其打造成一汽集团稳定的配套供应商。争取5年内形成500亿元的产值。

  农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发挥农业资源基础优势,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和商品率,以规模的不断扩大、附加值的不断提高,促进效益的不断提升。通过建立产品联盟、技术联盟、人才联盟等,做强农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强化玉米、大豆深加工的基础地位,大力扶持中粮、天成、新天龙、红嘴油脂、金士百、宏宝莱、烟厂等龙头企业,重点开发特种变性淀粉、麦芽糊精、高果糖、赖氨酸、乳酸、聚乳酸及其它深加工产品。

  玻璃建材产业园区:围绕硅砂、硅灰石、石灰石、膨润土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做大福耀玻璃、亚泰水泥等为龙头的建材生产企业。

  光伏产业园区:四平最具发展潜力的千亿级产业。全力推进“十二五”期间谋划的22个风力发电项目、7个生物质发电项目、5个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使光伏产业成为四平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外,鹿业产业园区、生物制药产业园区、化工产业园区、钠基膨润土科技园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近期重点推进中欧专用车、化工、新能源、平东工业区四个园区的建设。十大特色产业园区、4个千亿级产业的发展壮大,将成为四平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为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力度,四平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园区推进组,统筹推进园区建设。围绕十大特色园区,重点谋划和推进了10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837.2亿元。基本形成特色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为把四平打造成中国换热器城、北方专用车摇篮、一汽零部件配套中心、全国光伏基地、东北亚商贸重镇奠定坚实基础。

  率先发展,四平更是瞄准盯紧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突出自主创新和吸收转化利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在生物技术、电子信息产品、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农产品转化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实现较大突破。努力提高纳米技术产品、数字光盘、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自动屠宰设备等产品的规模化发展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增强创新辐射力和带动效应。

  在巩固和发展传统能源产业的基础上,扩大现有电厂规模,积极开发利用石油天然气资源,发展清洁新能源。加强石油下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形成石油产业链条。建设四平热电厂二期30万千瓦热电、双辽电厂二期120万千瓦火电、双辽华能30万千瓦风电、中国神华那木斯30万千瓦风电、公主岭和梨树生物质发电、伊通的石油天然气项目等,促进四平能源产业大发展。以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为中心,开发上下游产品,向上游利用浮法玻璃的优势,大力发展光伏玻璃、电池板及组件;向下游延伸建设太阳能发电站,以及路灯、街牌广告等,形成一条比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

  四平众多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的状况,就是“图强”的四平精神的真实写照。依靠“图强”的精神,四平执著地寻找着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

  “攻坚克难,求富图强”的四平精神,给四平带来了质的变化,这一精神也是四平文化的“凝聚核”。

  由于四平地处三省交界,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开放、多角度思维、发散式思维为内核的独特的发散外挣型地域文化。产业、项目、资金、人才不断外流,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改变这种状况,把人心凝聚,才能形成洼地效应,不断把高端要素聚集起来。围绕“一核三带”,科学布局生产力,形成了一个凝聚核,从而改变周边县(市、区)产业、资金、人才不断外流的现象。通过大项目、大集团、大企业的不断引进,实行大开发、大招商、大建设,聚“一核”强“三带”,包括湖南中烟30万大箱异地改造项目在内的一大批亿元以上大项目的成功落地建设,振奋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强势发展形成了明显的洼地效应。他们还通过用好干部,匡正风气,激活内生动力,把思想凝聚到“攻坚克难,求富图强”上,形成了全市上下想事、干事、成事的和谐、凝聚文化。

  转变,将转出一个享誉中外、魅力四射、活力迸发、潜力无限、快速隆起的新四平。(摘录于2011725日《四平日报》)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