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把“群众事”当“自家事”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2-17 12:11)
文章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会干部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所盼,不断增强服务职工本领,真心实意为职工说话办事。”针对工会干部“不接地气、下不去”“一竿子插不到底”的问题,天津市总工会自2023年4月开始实行“我和一线劳动者在一起”工作制度,要求市总工会和各级工会干部,每月至少拿出1天工作时间和一线劳动者在一起,落实宣讲、走访、维权、交友、解难等工作,打造坚持在工作上依靠职工群众的“工会样本”。就“我和一线劳动者在一起”工作制度的实施效果、未来发展,光明日报记者与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组成联合调研组,走访企业、工厂、商户、劳动者驿站、劳动争议调解办公室等地,与工匠劳模、工会干部、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专家学者等深入座谈,探索新时代工会干部当好职工“娘家人”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把“群众事”当“自家事”

2024年4月,天津24小时户外劳动者工会驿站投入使用。沈岳摄/光明图片

  深入基层在一起 政策举措接地气

  “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项目上开展调研时,我切身感受到了高原反应,身体如同被重锤打击,头痛欲裂,喘不过气来,每一次呼吸都很艰难。零距离体会到高反无情地折磨着一线职工的身体,我感到很心疼。”中铁十八局群团工作部部长角远岗是这项工作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他在和高原铁路项目部的老员工聊天时了解到,亲人们最担心的就是员工的身体健康问题。

  家属的担心,就是工会的工作方向。自2023年,中铁十八局将“工作地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职工增加年休假5天”写进了集体合同,为高海拔项目职工配备了血氧监测手环,将体检次数由1年1次增加至1年2次。

  角远岗的调研走访是中铁十八局工会落实“我和一线劳动者在一起”工作制度的缩影。2023年4月以来,中铁十八局集团384名专兼职工会干部累计走进基层项目285个,覆盖西藏、云南、新疆、陕西、青海、甘肃及海外的尼日利亚、乌干达、几内亚、沙特等地;开展访谈与职工代表巡视质询319场,发放回收有效问卷6000余份,形成具有建设性意见的专题报告17份。

  “在一起”制度,对于推动工会干部走出去、走下去,对于密切干群关系、改进工作作风、解决突出问题等发挥了良好效果。“港口发展急需高技能人才,我们落实‘在一起’制度,走访调研中发现,兼顾家庭和工作的技能大赛更能调动参与积极性”,天津港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林春弟告诉调研组。港口工会创新了“孔祥瑞杯”职业技能大赛,与技能职工“家庭日”有机融合,邀请参赛选手的亲人一起参与,爸爸去参赛、萌娃来助威、全家齐动员、共游天津港。“技能大赛提升了技能职工家庭对技能岗位的认同感,为技能职工学习岗位技术、爱岗敬业奉献营造了良好的支持环境。”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全总工会理论和劳动关系智库专家王星认为,“通过切实的劳动体验,理解一线劳动者的感受,工会才能做出更接地气的决策,也有助于更好地做出符合工会本职使命和主责主业的实践创新。”

  争做贴心好帮手 精准服务零距离

  2024年4月,坐落于天津市河西区的文化中心智能工会驿站正式运营,月服务近2000人。“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进入智能驿站休息,这里24小时开放,提供饮水、热饭、充电、上网等服务。”快递小哥孙田告诉调研组,配送高峰期过后,他会顺路来这里休息。据河西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王海燕介绍,该工会驿站筹建以数智化为驱动,基于对文化中心周边外卖订单数量的数据分析,以人群最集中、站点最靠近、服务最便利作为出发点,主动为户外劳动者提供精准服务。

  李海花是宝坻区新开口镇一家服装加工厂的职工,每年暑假,她都为孩子看护问题而犯愁。去年7月,工会到企业开展调研,发现了该村普遍存在着暑期看护难问题。“不到一个月,暑期公益课堂就开到了村里,聘请了专业老师给孩子们免费开设国学、美术课程,还带着孩子去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可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李海花激动地说。

  宝坻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主任李晓伟说,此项公益课程是宝坻区总工会的品牌活动,“我们已经在宝坻区的四个街区开设了专场课堂,服务433个职工家庭。2023年‘在一起’走访中,我们发现新就业群体的暑期托管需求,就把公益课堂下沉到了这里,既让孩子学知识、涨技能、传承红色精神,又让家长放心工作”。

  为职工提供精准服务,成为天津市总工会落实“在一起”制度的重要抓手。调研发现,为解决新就业群体中的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天津市已建成5121家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河西区、南开区、津南区等推进工会驿站的24小时智能化运营,让工会服务“随叫随到”。同时,为解决双职工、新就业群体家庭子女托管需求的“痛点”,滨海新区、北辰、宝坻等多区及企业工会提供寒暑假和课后托管服务,让职工既“上好班”又“带好娃”。

  “干在一起、站在一起才能想到一起。只有通过深入走访、交友谈心、共同劳动才能发现真问题、真需求,进而精准为职工提供服务。‘在一起’就是要让工会成为职工群众想得起、找得到、用得上、离不开的贴心帮手。”王星说。

  用心当好“娘家人” 真情关爱暖人心

  今年“六一儿童节”之际,南开区时代奥城的户外劳动者服务街区充满欢声笑语,家长们牵着孩子的手,从工会志愿者手里接过书包、文具盒、笔记本和助学圆梦金。“平时开车太忙,没时间陪孩子,今天带孩子来参加活动,感觉心里暖暖的。”网约车司机李师傅说。

  “我们在对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走访中了解到,他们工作强度大、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特别希望给孩子一个难忘的儿童节。于是策划了这场点亮孩子‘微心愿’的六一助学圆梦活动,帮助50多名工友实现了愿望。”南开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俊伟说。

  2024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工程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安装建设已基本完成。该项目总投资300亿元,高峰时期施工人员近2万人。据统计,南港乙烯项目创出1100余天安全建设,超6400万安全人工时的记录。这与南方乙烯项目管理部的暖心服务密不可分。

  “工会构建南港关怀暖心体系,秉承现场急需什么就送什么的理念,让广大劳动者心更近、情更暖、劲更足,有效保障了工程的高质量推进和安全生产。”南港乙烯项目管理部工会主席庞立福说。

  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职工的“娘家人”。调研发现,天津市总工会干部在落实“在一起”中,把与工友见面、谈心、交友作为工作制度,在实打实的同劳动、解难题中增进感情。工会干部带着温情、带着真情,发挥“娘家人”的暖心、贴心作用,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打造坚持在工作上依靠职工群众的“工会样本”

  落实“在一起”制度一年多,天津市总工会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倒逼责任落地,解决不愿较真碰硬的问题。2023年4月以来,天津市总工会先后召开工作调度会、年度推进会,每月反馈工作情况、每季度汇总分析,加强过程督导反馈;项目化管理、责任制推进、清单式落实,倒逼责任落地、工作见效。2024年4月,就工作制度运行一年存在的差距,以及“没有真正身入心至、工作推进不平衡、不愿较真碰硬”等现象,天津市总工会出台《推动“我和一线劳动者在一起”工作制度善作善成、见行见效的措施》,明确要求每名工会领导干部每季度要聚焦1至2个问题靶向发力,以工作台账和督导调度压实工作责任。

  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在落实工作制度中,天津市总工会采取小切口、大纵深的办法,发挥解决问题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半年评选发布“十佳”解决问题典型案例,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譬如,河西区总工会筹建的智能驿站今年7月入选2024年度第一批解决问题“十佳”典型案例。2024年11月,该智能驿站又引入人工智能健康监测仪,实时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健康检测服务。同时,针对异地就医未纳入职工互助保障这一问题,天津市职工服务中心互助保险部对互助保障的历史数据深入研究,为改进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紧盯关键问题,激发创新活力。天津市各级工会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在一起”制度有机结合,紧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关键问题,激发企业和工人创新活力。今年以来,武清区总工会结合实际打造了“访企惠工”工作品牌,工会干部深入企业走访70余次,征集企业职工反馈意见88个;应企业需求,在大王古庄镇京滨工业园组织了一场6家汽车企业参加的新质生产力座谈会,策划“汽车杯”亮点项目竞赛,围绕汽车企业降本增效开展创新竞技大赛,激发职工劳动热情和创新活力。

  推进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在一起”制度是天津市总工会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始终坚持在工作上依靠职工群众的“工会样本”。以制度性设计推进工会深化改革和建设,常态化推进各级工会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各级工会领导干部转变作风。推动“在一起”做深做实,需要在系统性、协同性、创新性、实效性等方面不断完善,从而形成可供推广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形成“工作闭环”。一方面,把落实“在一起”制度与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等工会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鲜明导向,紧盯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就业群体维权服务、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等重难点问题,以“小切口”破题。另一方面,就现场发现和职工反映的问题,建立分级评价和协同工作机制。对于短期能解决的问题,限时办结;对于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的问题,明确牵头协调和解决处理的责任部门,定期反馈、挂账销号;对具有普遍性、制度性、涉及全局性的问题,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政策支持,确保问题跟踪到底、解决到位。围绕分级评价和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工作闭环”,各级工会建立年度工作台账、定期督导调度、年底交账验效的“工作闭环”,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调动干部积极性。首先,以职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发动广大职工群众参与监督,从工会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服务意识、解决问题时效等方面,不断提升职工群众和企业反映事项的回复率、办结率、满意率。其次,以课题制、项目制支持和保障工会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工会干部围绕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争做学习型、实干型干部。定期开展典型案例、创新案例的评选和表彰活动,宣介先进人物、优秀案例,增强工会干部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擦亮“工字”招牌,叫响“工字”品牌。以职工群众的所忧所盼为导向,识别不同职工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提供精准服务。譬如,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流动体检车”服务;为职工家庭提供假期托管服务;为伤病职工提供互助保障服务;为有劳动争议职工提供代办、调解服务等。在提供精准服务的基础上,用好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不断提升服务品质、聚拢服务人气,使得特色服务闪耀出“工字”光辉。要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工字”品牌。精心筛选“在一起”的优秀案例,推出一批驱动创新、服务发展、暖心服务、维权保障的示范人物,广泛宣介推广,产生“破圈”传播效应,提升公众对“工字”品牌的认知和好评。同时,深化工会促就业创业服务,统筹各级工会力量打造劳模工匠创业园、知名产品,让工会品牌享誉海内外。

  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和创造力。针对企事业等单位的主责主业,把“在一起”与企业、行业特点紧密结合,对基层工会组织干部开展精准培训,充分发挥其服务、引导、组织、保障的专业性水平。以激发企业创新性为“在一起”主线,发挥基层工会组织的效用。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创新、协同创新和集群创新生态,推进以专利、发明、产品创新作为绩效分配的重要指标,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共享,推动创新专利拍卖、创新绩效写入集体合同等制度保障。定期组织召开职工创新大会,表彰优秀创新项目,向社会宣介优秀创新案例。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平台,组织开展技能比武等活动,将各级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培育、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吸纳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活动中,实现梯队化接续。激发工友创新干事的主动性、荣誉感,培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

  2023年4月至2024年10月,天津市落实“在一起”制度,开展宣讲1040次、走访2352次、维护合法权益552次、解决实际问题1067个。

  (调研组成员: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王庆杰、于家琦、董向慧,光明日报记者董山峰、王艺钊)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12日 07版)

[ 责编:董大正 ]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