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安禄山传》:(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南幸凤翔郡,始知禄山死,使仆固怀恩使于回纥,结婚请兵讨逆。”
《旧唐书·地理志》:“宝鸡隋陈仓县。至德二年二月十五日,改为凤翔县,其月十八日,改为宝鸡。”
《旧唐书·地理志》:“至德二年,肃宗自顺化郡幸扶风郡,置天兴县,改雍县为凤翔县,并治郭下。初以陈仓为凤翔县乃改为宝鸡县。其年十月,克复两京。十二月,置凤翔府,号为西京,与成都、京兆、河南、太原为五京。宝应元年,并凤翔县入天兴县,后罢京名。”
唐肃宗至德二载二月到凤翔郡,始知安禄山在年初在内讧中被杀,所以在雍县析置天兴县,营造一种天殛叛酋、天兴大唐的社会舆论。《旧唐书·礼仪志》:“肃宗至德二载春,在凤翔,改诔吴山为西岳,增秩以祈灵助”。“以祈灵助”,是集聚民心、军心。四月十八日,凤翔开元寺的佛教道场中上演了神奇魔术秀,也有鼓舞斗志的意图。
宝应元年(762),平定安史之乱接近尾声。把凤翔并入天兴县,而不是把天兴县并入凤翔县,说明“天兴”仍有凝聚民心,威慑叛军的作用。
《旧唐书·肃宗本纪》:至德二载“(八月)丁酉改雍县为凤翔县,陈仓为宝鸡县。”认为凤翔、宝鸡改名在八月。杜甫在《北征》写到:“皇帝二载秋,闺八月初吉……回首凤翔县,旌旗半明灭。”杜甫的《北征》第一句说的是什么?“皇帝二载秋,闺八月初吉”,杜甫当时的皇帝是肃宗,肃宗当时的年号叫“至德”,是肃宗皇帝至德二年的秋天,闰八月初一的那一天。这是在记录年月日,是记录历史的诗。[3]
我们认为,这只能证明,雍县当时已改了名凤翔县,不能证明是在八月,还是二月?
两种说法,都记载着具体改名的日期,出自同一部《旧唐书》。笔者认为,八月说,是一条孤证;与其它史实无法构成逻辑链条。二月说,更为可信。
三、宝鸡鸣(名)自陈宝祠
(一)“陈宝鸣鸡”是什么?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宝鸡县,本秦陈仓县,秦文公所筑,因山以为名,属右扶风。隋大业九年移于今理,在渭水北。乾元元年改为宝鸡,以昔有陈宝鸣鸡之瑞,故名之”。
[汉]张衡《西京赋》:“岐梁千雍,陈宝鸣鸡在焉”。
[唐]王勃《九成宫赋》:“陈宝鸣鸡,响杂司晨之序。”
“陈宝鸣鸡”的意思就是从秦文公开始就有的“陈宝祠的鸣鸡瑞象。”
[东汉]荀悦《汉纪》:“雍?上下?及陈仓宝鸡祠本秦侯以其意所立”。
[西晋]潘岳《西征赋》:“宝鸡前鸣,甘泉后涌”。
[梁]刘孝威《正旦春鸡赞》:“宝鸡陈苍,祠光表神,雄飞帝汉,雌鸣霸秦”。
[陈]徐陵《斗鸡》:“陈仓若有信,为觅宝鸡?怼薄?br/>
[北魏]《水经注·渭水》“县有陈仓山,山上有宝鸡鸣祠。”
[北周]庾信《概然成咏》:“宝鸡虽有祠,何时能更鸣”。
[唐]王勃《九成宫赋》:“宝鸡获祉,非熊入贶”。
《资治通鉴·唐纪》唐肃宗上元二年,[元]胡三省注:“至德二载,改陈仓县为宝鸡县,以其地有秦时宝鸡祠故也”。[唐]李泰《括地志》:“宝鸡神祠在汉陈仓县故城中,今陈仓县东”。李泰把陈宝祠叫做“宝鸡神祠”。[唐]刘?之《九成宫初秋应诏》:“野分鸣?岫,路接宝鸡坛”。刘?之称之为“宝鸡坛”。
把陈仓县陈宝祠的“陈宝鸣鸡”简称、简化为“宝鸡”,成为了一种约定成俗的现象。在唐肃宗改陈仓为宝鸡之前,“宝鸡”与陈宝祠已经产生了密切、约定俗成、不可分割的关联。
陈宝祠称为“宝鸡鸣祠”、“宝鸡祠”、“宝鸡坛”、“宝鸡神祠”,陈宝童子的名字在有关故事里称为“宝鸡”。在诗文创作中“宝鸡”更是集中指向陈宝祠。用“宝鸡”指代陈宝祠所有地,已呈现约成俗成的态势。
“宝鸡”最早与“陈宝祠”相联系,出自西晋潘岳《西征赋》。潘岳从西晋首都洛阳被贬为长安县令,一路向西,述行历、论所经人物山水,写成《西征赋》。潘岳到长安县,叙写长安周围的环境,驰骋思绪,“邪界褒斜,右滨?F陇,宝鸡前鸣,甘泉后涌”,他也未来到陈宝祠。
隋唐时期,以及唐至德二年改陈仓县为宝鸡县时,陈宝祠在陈仓县治以东20里处。“宝鸡”名自陈宝祠。作为陈仓县的著名文物胜迹,历史上的“陈宝鸣鸡之瑞”,唐肃宗至德二年用“宝鸡”代替“陈仓”作为县名。
五代时期,陈仓县治仍在今天的中山路。当时,割据凤翔的李茂贞,他的陵墓在今天金台区金河镇,在中山路北面毗邻的塬上,这里已开辟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大唐秦王陵”。他的墓志铭《大唐秦王谥曰忠敬墓志铭并序》:“不改二十年正朔,永固一千里封疆”,“迁葬于宝鸡县陈仓里,归附于先考大茔”。
李茂贞陵墓所在地叫作“宝鸡县陈仓里”,不难想象在改名之前,这里应该叫作“陈仓县陈仓里”。陈仓县治在其南,北面毗邻的土塬叫陈仓县陈仓里,顺理成章。至德二年,唐肃宗改陈仓县为宝鸡县之后,因为县名发生改变,这里就变成了“宝鸡县陈仓里”了。这正如2003年,撤宝鸡县设陈仓区以后,原属宝鸡县的虢镇,相应变成陈仓区的虢镇一样。
在网络上,我们很容易搜到宝鸡之名的由来。传说一:唐天宝14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叛。玄宗逃难,遇神鸡搭救,脱口而出:“陈仓,宝地也;山鸟,神鸡也。”宝鸡便因玄宗御口金言:“宝地神鸡”而得名,此后,陈仓更名为宝鸡,陈仓山始称鸡峰山。
传说二:玄宗避乱四川,太子李亨在灵州提前登基,史称肃宗,挂帅平叛。闻神鸡鸣叫,唐军节节胜利,叛军一蹶不振。肃宗认为神鸡为国之宝,鸡鸣乃是吉祥之兆,随改陈仓为宝鸡。
为什么我们会沉浸于这些经不起推敲的“传说”,而津津乐道?原因在于,不管是媒体层面,还是大众文化心理之中,有一种潜层意识的好奇倾向,在误导着我们。使我们忽略了可靠的历史线索,反而去跟随这种神奇的故事传说。, (王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