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高温·经济:高温下气象为经济撑起遮阳伞

(来源:网站编辑 2025-03-15 00:02)
文章正文

  中国气象报实习记者 孙楠

 

  “这两天可乐、冰棒卖得特别好”小卖部的小张兴奋地说,北京刚一升温,小张新进的一批可乐就销售一空,“如果继续升温,我就再多进一些冷饮,肯定能赚一笔。”

  和小张的冷饮一样,哈尔滨国美电器卖场的空调也卖得火爆。据卖场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近期多为高温天气,制冷家电的热销季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一天仅空调销售额就多达200万元,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0%。

  随着夏季的到来,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为商家带来无限商机,防暑降温商品立刻成为了抢手货。同样走火的还有酒吧、游泳馆等服务业。高温甚至对虚拟市场也带来了商机,中国万网的一项研究就发现,12时至15时,也就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段,也是用户申请域名注册、开通网站的最繁忙时刻。

  经济学中有著名的“一度效应”,即气温发生1℃的变化,商品的销售量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德国,每当该国的平均气温超过22℃时,啤酒就开始畅销。当气温每上升1℃,大瓶装的啤酒则会每天多销售230万瓶,这就是著名的德国“啤酒指数”。在日本,气象部门根据“夏季30℃以上的气温每多一天,空调销量即增加4万台”的现象,开发出“空调指数”,指引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连日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400-6000-121热线电话接到的高温咨询电话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多。大多数都是商家在巧借“气象东风”,指引生产销售。辽宁盘锦的凉席生产厂家咨询后面几周是否还能持续高温,为自己的生产计划提供参考;北京某先生咨询华北、华东地区各一级城市今年夏季气温趋势,他想拓展冷饮销售市场。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一套气象预警机制,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整产品组合和销售策略,以获得更好的收益。”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专家给商家提出了建议。

  与商家趁高温赚的“盆满钵满”相反,高温也为一些行业带来了压力。7月5日15时,北京电网最大负荷达到1435.4万千瓦,突破1424.6万千瓦的历史纪录。

  电力负荷与气象关系十分密切,“一度效应”更加显著。电力还具有不可储存的特性,电调度多了但用不掉,就会造成巨大浪费,反之则会出现供应紧张。近年来,各地极端高温频发,城市用电激增,拉闸限电保民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企业停产,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生活。

  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经济委员会秘书长吴向阳告诉记者:“高温对经济的危害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无形的,例如建筑业,高温会使建筑工人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工作人群的健康也受到威胁。类似这样看不见的损失还存在于很多行业,造成的经济也无法估量。”

  趋利避害、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一直是气象工作的重点。国家气象中心应用气象室从2004年起,就专门为电力部门发布未来电力需求预警信息。根据电力负荷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电力需求预警气象指数被分为5级,可以使电力公司第一时间了解到每天用电的可能情况,提前安排避峰错峰方案,为可能出现的用电高峰做好准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经济运行。

  气象与经济的关系日益紧密。吴向阳说,运用气象信息科学安排生产、扩大销售、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是气象经济学研究的重点。要做好气象预警工作,除了要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并保障传播渠道的畅通,更重要的是受众应该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比如,面对高温,企业应该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风险值,规划生产活动,尽量避开高温,更好地发挥气象经济的作用。

  (责任编辑:颜昕)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