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出京”,华表奖为何选择青岛?
2025-04-22 09:21
最近,青岛人的朋友圈被一则重磅消息“刷屏”了——“共筑电影梦,激扬时代情——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将于2025年4月27日在青岛举行!在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华表奖首度“出京”,选择青岛作为举办地,背后有哪些缘由与故事呢?
一、像中国电影史的“扉页” 不要小看这座城市,青岛可说是中国电影的故乡之一。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的纪实短片《火车进站》首次放映,两年后的1897年,青岛便迎来了最早的电影放映地——亨利王子饭店。而青岛作为中国早期电影历史的见证者,在电影的魅力与创新上,其地位不可小觑。你知道吗,青岛还拥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商业电影放映场所呢!
早在1935年,由中国电影先驱洪深编剧的电影《劫后桃花》,成为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而“影坛三杰”的洪深、孙瑜、崔嵬更是在青岛汇聚,推动着城市与电影的进程,塑造了青岛特有的电影基因。就连近现代的许多知名电影,许多都是在青岛拍摄,正因如此,青岛可谓中国电影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导演们钟爱的“镜头催化剂” 近年来,青岛被誉为“天然摄影棚”,其独特的城市风貌与自然风景,让多部影视剧成为大热门。无论是《抓娃娃》,还是《送你一朵小红花》,都纷纷在青岛取景拍摄。这片海域的波涛与蜿蜒的街道,被无数创作者视为灵感之源。这种景色,能够让阳光照耀下的青岛,成为无数故事的叙述者。
想象一下,电影《最好的我们》中,耿耿与余淮的初次相遇是不是就在青岛山海关路这难忘的空气中?又或者《海洋天堂》中的父子温情时光,栖息在福山支路?每个点滴都让观众感受到青岛的温度与灵动。青岛已经成为创意与梦想交织的现场,极具吸引力。
三、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开篇注脚” 在讨论青岛对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贡献时,可以说其不仅仅是拍摄地,更是工业化的示范。在《流浪地球》系列影片的拍摄过程中,青岛以先进的影视基地为支撑,为创作者提供了强劲的技术与设备支持。这些高标准的电影制作流程,标志着青岛在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角色。
以青岛影视基地为轴心,吸引了超过千家影视企业入驻,接待服务剧组500余个,备案项目近500个,电影票房总产出接近390亿元。在这个过程中,青岛不仅重塑了电影市场的面貌,也进一步推动了其自身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四、影视版图里不断上升的“含青量” 随着青岛本土影视公司崛起,青岛的电影力量逐渐渗透到策划、制作、发行等环节。比如,《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及《南来北往》的出现,彰显出这座城市在影视产业中的实力。而本土出品方在持续加强环节合作,将青岛的技术、资金与文化这些核心要素融入产业,创造出了极具活力的市场空间。
五、《南来北往》式的“守望” 通过电视剧《南来北往》,我们也看到了青岛对待来拍摄团队的细致服务。青岛认真对待南来北往的剧组,为他们提供了“一站式服务”的政策支持,形成了省、市、区三级的扶持模式,使得包括那列象征时代变迁的绿皮火车,成为了青岛影视成长的见证者。不论是剧外的服务,还是剧中情怀,都让青岛在影视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正因如此,这座与电影紧密相连的城市,在华表奖的盛大启幕之际,再次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相信在今后,青岛将继续在电影这个光影世界里,书写更加华彩的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