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发挥资源新优势 打好文旅“赋能牌”

近年来,禄丰市充分发挥当地旅游和文化资源优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通过四项举措打好文旅“赋能牌”,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年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781.3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80.66亿元。
构建全域文旅矩阵新格局。以恐龙、古镇、温泉、乡村等为骨架,打造世界恐龙谷、黑井古镇、金山古镇三大核心景区,以及罗次温泉、中村龙泉等12个特色景点,形成“一核三带多节点”的空间布局,覆盖全市80%以上民族村寨。
探索示范融合建设新模式。黑井古镇复原明清时期“彝汉商号”建筑群,打造“茶马古道民族商贸博物馆”,设置彝族刺绣、白族扎染等6个非遗工坊,年均开展民族手工艺培训200余场次。结合禄丰市内保存完好的“九关十八铺”“星宿桥”等茶马古道历史名胜,打造云南古道文化第一镇,通过开发“彝族赶马人”实景剧,举办“马帮文化节”等,带动周边8个村庄发展特色民宿。
探索非遗传承利用新路径。按照“一镇一村一特色”的思路,打造民间文学、传统音乐和杂技等10个非遗品牌,在对高峰大刀舞、碧城剪纸、广通牛灯舞、妥安松毛豆腐、仁兴芦笙舞等传统歌舞、民俗技艺的守护与传承中,不断融合民族元素,依托禄丰“恐龙文化旅游节”、土官“桃文化旅游节”、一平浪“万噜解文化节”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民族节庆品牌文化活动实现非遗保护与传承。近年来,禄丰市开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探索出禄丰文化遗产对外交流和各族群众广泛交流全面交往深度交融的新路径。
培育特色新兴业态新场景。按照“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要求,以“一核一线一带一环多点”布局乡村旅游产业,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强化管理、提升品质,推动禄丰市乡村旅游向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目前,勤丰北甸、土官乌龙潭、溶洞温泉、恐龙山九渡、彩云竹溪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点逐渐成为市内外游客假日旅游出行的网红打卡地。
通过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禄丰市正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实践诠释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的深刻内涵。下一步,禄丰市将立足禄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和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覆盖面、不断丰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内容,让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成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抓手,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的“禄丰样板”。(通讯员 康曼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