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商业外摆“一点一策”,诸暨3个街道主要商业街为试点 一条白线画出城市“烟火气”

(来源:网站编辑 2025-06-24 13:55)
文章正文

1.jpg (186.2 KB, 下载次数: 44)

下载附件  

2025-5-29 08:36 上传

白线内外画出的是城市的温度与“烟火气”。 融媒体记者 周志豪 摄

  在我市街头,部分生鲜店铺、水果零售店、茶饮小店外一米左右,有一条新鲜划定的白线,白线内是店家外摆的琳琅满目的商品,白线外则是随行人聚集而来的“烟火气”。这便是今年1月以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出的“一点一策”商业外摆举措之一。
  今年3月中旬,浙江省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宣布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利用自有场地进行外摆促销,支持符合条件的临街商铺开展外摆经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走访300余家商户,收集社区居民意见200余条,在“有序、安全、不扰民”的前提下,探索“包容性管理”新模式,将暨阳、陶朱、浣东3个街道的主要商业街作为试点,推行“一点一策”实施办法。
  “商业生态的多样性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多元化,如何既能统筹市容管理与民生需求,又能提高街区活力,兼顾‘文明风’与‘烟火气’,考验着执法者对精细化治理与人性化执法的理解。”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陈军涛说。

  生活区商铺外摆:
  一条白线既是约束也是自由
  在福田商业街部分生鲜超市和零售商店的店外,都有一条白线。临街店铺“一生鲜”的店长说,这条线是他们的“约束线”,也是他们的“自由线”。
  “以往在客流高峰,想要把产品放到店外多做点生意总要偷偷摸摸的,现在只要向综合行政执法局申请,就可以正大光明地把生意做到店外。”天天食惠生鲜超市的店主张迪灿说,他们店里主营生鲜水产,中午或者傍晚顾客较多,许多顾客要求剖鱼等服务,使得单个顾客在店内滞留时间较长,而鱼腥味堆积在店内,大大降低顾客的购物体验。由于店外沿街有近10米的距离,他申请了外摆,如今能将生鲜摆到店外,店内布置蔬菜鲜果,既保证了店内清洁,还增加了经营品类,每天能销售近千斤货品。
  自今年1月以来,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浣东街道中队深入走访福田商业街,听取社区、周边学校、商户代表等多方意见,最终确定12家商户作为试点,签署承诺书,对商户外摆环境卫生、绿植摆放、设摊经营限制、跨门经营等方案做了详细安排。
  在现场可以看到,即使是室外剖鱼的水产店,店主也会铺设一块隔油地毯保持街面整洁,每次经营结束后,都会把街面打扫干净。“不影响街容环境、不妨碍道路通行、不侵扰居民生活,这是商家申请‘商业外摆’的底线。”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浣东街道中队副中队长周杨秉介绍。
  同样在沿街商铺密集的陶朱街道,水果店和咖啡奶茶店也有外摆需求。比起生鲜水产店,他们更需要商品展示与座位,例如一些咖啡奶茶店,在店外台阶上的平台摆放阳伞与桌椅,方便顾客室外喝饮品。水果店则出于展示与广告需要,将到货的新鲜果品外摆展览,吸引顾客进店购物。
  业态不同,需求也不同,量身打造的外摆政策,不仅打通单店客流循环,也用最小的获客成本,获得最大的经营流量。

  小吃街商铺外摆:
  规定外摆时间,遵循“到点就撤”
  对不少人来说,在晚风中卸去白日的繁忙,撸一把串,开一瓶啤酒,是一天疲劳的慰藉,于是,餐饮店晚餐与夜宵时段的座位便有点供不应求。餐饮店对外摆政策,比起其他业态,需求似乎更为迫切。
  在江东路小吃一条街,由于街道建设较早,路面空间有限,在深夜和用餐高峰时段,商家为承接更多顾客,无节制地扩张摆摊空间,导致相邻店家矛盾频发,影响居民生活。
  “今年开始推行‘一点一策’外摆试点后,大家心里都有了一个尺度,以后我们只需要考虑如何经营,做好品质,再也不用怕因违规而被查处。”阿祥螺蛳摊老板许洪祥说。
  “现在做生意竞争激烈,在线上零售的冲击下,实体店想要生存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东兴路上三只松鼠店长卢凯丽告诉记者,他们在店门口摆上冰柜与小摊,每个月能额外增加5000元左右的销售额。在同一条街上的大润发购物中心,按照规定清理完违规摆设的电桩后,增加了桌椅等休息区域,既维护商场整洁,也增加了顾客的“黏性”。
  “我们与97家商户沟通后发现,对商品和服务的外摆需求较为迫切的主要以早餐店、夜宵店及水果店为主。相比生鲜店、大型商场,餐饮店对外摆需求较为统一,目的都是承接更多顾客的用餐需求。”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暨阳街道中队副中队长张周林表示,根据餐饮商家做生意的需要,相关部门定时定点允许商家在自家店面附近合理外摆桌椅,对有条件的商户,外摆放宽至3米,规定工作日与周末允许外摆时间,遵循“到点就撤”原则,并承担门口“三包”清洁义务,既能够发挥商家的主观调节作用,又能避免私自过度摆摊造成的负面影响。

  流动摊贩定点集散:
  摊主每个月收入近万元
  “这里是被大学城、城北高新区包夹的三角地带,每天都会有大量学生以及工人经过,这也导致这里之前常有数百个流动摊贩聚集,产生的油烟与厨余垃圾问题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诸暨味蕾美食广场招商部的郑佳强告诉记者。
  流动摊贩如同见缝插针的“无根浮萍”,虽是“烟火气”的重要载体,但也给居民生活带来噪声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为此,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自去年起开始谋划,将人流量稀少的家装商场转型为美食广场,接纳数以百计的流动摊贩。
  “比起以前到处跑,现在定点摆摊虽然要交一定的管理费,但是销量却是以往的一倍。”来自江西的汤记牛杂摊主张新昌表示,现在扣除成本后,每个月收入近万元,这让他对未来开一家自己的店铺有了底气。
  诸暨味蕾美食广场自去年9月整改以来,已入驻流动摊贩92家,将产生油烟的摊位安置在室内场地,并由运营方统一安装油烟集中净化器,避免摊位聚集导致的大气污染。
  “自去年11月开始,我们便在不断摸索合理的外摆方案,既能优化营商环境,又不会干扰居民正常生活。而精细化治理的要求,使得引导管理模式不能‘一刀切’,于是针对各街的特点制定‘一点一策’,便是最好的办法。”陈军涛说,外摆经济不仅是营销手段,更影响城市的整体布局,是走向新型消费城市的战略突破口。未来,“一点一策”将更多地为消费注入新动能,“摆”出城市治理温度,“摆”出人间“烟火气”。

来源:诸暨日报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