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市气象局:预计今年汛期出现大雨及以上量级的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1~3天

(来源:网站编辑 2025-07-12 23:16)
文章正文

▲5月31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4年北京市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水务局、门头沟区、房山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季崇萍介绍今年天气形势:

一、今年以来天气气候特点

今年以来,截至5月30日,北京市平均气温偏高,降水略偏多,大风日数接近常年同期。具体来看:

一是气温整体偏高。北京市平均气温为7.8℃,较常年同期(1991~2020年平均值,6.8℃)偏高1.0℃,与2023年同期持平。其中,3月、4月和5月以来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

二是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1成左右。今年以来北京市平均降水量83.7毫米,比常年同期(73.9毫米)偏多13%,比2023年同期偏多50%。降水呈现阶段性特征,3月至4月中旬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4成,4月下旬降水量偏多2.1倍,5月以来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

三是大风日数接近常年同期。6级及以上大风(日瞬时极大风速≥10.8米/秒)日数为39.5天,接近常年同期(41.3天),其中春季(3~5月)6级及以上大风日数为27.1天,接近常年同期,比2023年同期偏少2成。

二、汛期(6-8月)气候预测情况

经与国家气候中心、华北区域各气象部门多次联合会商,综合分析最新气象资料,形成了2024年汛期(6-8月,下同)气候趋势预测意见,主要有三方面:

(一)降水总体呈偏多趋势且分布不均

预计今年汛期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10~4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较2023年同期偏少1~2成,其中西南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多2~3成。

(二)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日数偏多

预计今年汛期出现大雨及以上量级(日降水量≥25毫米)的日数为5~8天,较常年同期(4.5天)偏多1~3天。

(三)平均气温偏高,高温日数偏多

预计今年汛期全市平均气温为25~26℃,较常年同期(略偏高。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为10~15天,比常年同期(10.0天)偏多。

三、服务提示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突发频发重发的常态。今年汛期,北京地区仍需重点关注局地极端强降水、持续高温、雷暴大风、冰雹等高影响天气。建议市民在灾害性天气期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在山区、沟道、桥下、涵洞等易发区停留,避免涉水行车;雷雨大风天气还应注意防范雷击、高空坠物或树木、临时建筑倒伏等风险,加强灾害性天气的安全防护和防灾避险。

市气象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汛期工作的部署要求,密切监视北京及周边地区天气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发布各类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同时,我们也加强与相关部门做好应急联动,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记者提问

记者:请问气象部门开展了哪些工作来应对今年汛期?

北京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季崇萍:

市气象局高度重视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汛前从组织、制度、装备、技术等方面对汛期准备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检查,并对区气象局、业务单位和重点台站开展点对点的检查和现场指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练好内功,全面提升气象精准预报能力。加强高标准气象观测站网建设,通过完善立体协同监测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水平,同时,我们持续开展预报预警关键核心技术研究,迭代升级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体系,加强客观预报技术方法研发,为汛期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提供科学支撑。

二是加强联动,完善灾害性天气联防联动机制。我们和中央气象台、周边省市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联合会商和信息共享,市区两级气象部门深度融入全市防汛体系,我们组织修订市区两级高级别预警“叫应”流程和标准,在市区两级应急部门布设“北京地区短时临近天气监测预警一体化平台”,强化上下左右协同联动。

三是面向公众,强化预报预警信息科普宣传。发挥“气象北京”媒体矩阵作用,通过实时跟踪、产品发布、活动直播等形式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在高影响天气发生过程中,通过“气象北京”微博微信,采取短视频、图文等形式,滚动跟踪天气变化,及时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和相关的防范建议。

气象部门将继续以“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个过程不放过”的宗旨,坚持递进式气象服务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和服务精细,也为全市平安度汛提供更坚实的气象服务保障。

近期热门视频

原标题:《市气象局:预计今年汛期出现大雨及以上量级的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1~3天》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