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历史的产物、是文化的印记
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
你印象中最有意思的老地名还记得吗?
那里还是你记忆中的模样吗?
图
说
临
洮
临洮,曾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和唐蕃古道的枢纽,自古商贾云集、贸易繁荣。走过临洮的大街小巷,依稀可以看到那些曾经和临洮人的日常生活、历史文化相映成趣的老地名:像线市街、粮食市、背篼巷、灰盐市、骡马市、文庙巷、糖巷、菊巷等街巷名一直沿用至今……不由得勾起我们久藏心底的思绪,还记得老西街那一块块木板门的低矮铺面吗?铁匠铺里时不时会传出叮叮铛铛的敲打声......还记得从大什字开始一间一间逛过的百货商店吗?还记得粮食市五一交流会上和“混腊月”时的吆喝声吗?还记得灰盐市小吃街上吃过的洋芋搅团、酿皮、热凉面吗?走过骡马市,蓦然回首间,四合院的翘角屋檐却已是一道远去的风景.....临洮古城的记忆,就藏在街头巷尾的故事里!
临洮,古称狄道。公元前384年即周安王十八年置狄道县,秦昭王二十七年置陇西郡、郡治狄道,西汉、三国时属魏,西晋时为狄道郡,唐代设临州辖狄道郡,宋代设熙河路熙州临洮郡,金、明代设临洮路临洮府,清代设临洮州,其路、州、府、郡治地均设狄道县。
老西街全貌(王 旭摄)
老西街在历朝历代都是临洮城的主街道,老西街从灰盐市街口起,一路向西延伸至电厂渠以东,全长约650米。据老临洮人回忆,这条不足一公里的街道,旧时曾是通往古城西门的必经之路,出了西门,便可抵达洮河岸边的永宁浮桥。永宁浮桥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14年),后又于清高宗乾隆十六年移建于城西西岩山下。如今已被一座钢筋水泥大桥替代。
洮河永宁浮桥
80年代的洮河大桥
洮河边的木材市场(赵 忠摄)
永宁浮桥连接东西两岸,过桥向西便可通往康乐、和政、广河、临夏,甚至远至青海。洮河以西的各族乡民以及筏子客,一进县城西门必走老西街,所以老西街尽管街道不宽,却是回、汉、藏各族商贾云集、互通有无的重要集市。老西街上商铺鳞次栉比,门面挨着门面,热闹非凡。生铁、土布、药材、纸火......本地的水烟、木油漆家具、皮毛、粮食、木材......西大街上,商旅往来如织,驼铃声声,马蹄阵阵,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构成一幅生动鲜活的市井画卷。
曾经的老西街(来源:这里是临洮)
1987年 进城赶集的群众(赵 忠摄)
2001年的老西街(来源:这里是临洮)
从前的老西街,清晨,店主们卸下一块块厚重的木板门,露出琳琅满目的商品:日用百货、锅碗瓢盆、五金配件,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店内,任顾客随意挑选。傍晚时分,店主们又将这些木板门一块块重新装回,仿佛为一天的喧嚣拉上了帷幕。那时候,寻常百姓家中的铁锅铝壶、煤炉烟囱、日杂用品,十有八九都来自老西街这些朴实而亲切的杂货铺子里。
2025年老西街新貌(王 旭摄)
时光荏苒,三十余年的旧城改造悄然改变了老西街的模样。曾经低矮陈旧的商铺,如今纷纷焕然一新,换上了整洁明亮的新装,仿佛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如今,走在老西街上,整齐的街道上零星散布着两三家铁匠铺和四五家纸火店,仿佛在诉说着老西街独有的故事,曾经喧嚣热闹的街道如今渐渐褪去了往日的繁华,归于一种宁静而寻常的生活节奏。又仿佛那位老人,安然地享受着岁月静好的时光。
旧时老西街上美食众多。在临洮,有一道美食,不得不说说,就是临洮热凉面。外地人初到临洮,一听“热凉面” 三字,便觉神奇,这一盘面究竟是“热面”还是“凉面”?
实际上,热凉面是临洮凉面特有的一种吃法,面食制作技艺和牛肉拉面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拉面出锅后,直接盛入盘中,加入特制卤汤、卤肉、卤蛋、油泼辣子、各种佐料,热呼呼的面条裹着卤汤和红油辣子,再和着卤肉一股脑下肚,面条的鲜香和调料的浓香让人大饱口福。
位于老西街潘家园菜市场的兴民凉面,是临洮热凉面的重要代表。兴民凉面馆的老板苏兴民师傅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学做凉面,据他介绍,那时在临洮城里,凉面是挑着担子卖的,当时灰盐市上共有十一个“凉面担子”,他做学徒的时候,跟其中的四、五个师傅都学习过做凉面。他将几个师傅的手艺取其所长,用心体会,最终独创出不同与其他凉面馆的味道。
兴民凉面馆
岁月流转,时代更迭。四十多年来,苏兴民师傅始终坚守着最初的匠心与初心,不断更新着凉面的制作技艺,将这份独特的美味传承下来。如今,兴民凉面馆依旧静静地坐落在老西街菜市场的角落里,位置从未改变。味道依旧是临洮人记忆中最地道、最亲切的口味。
老西街潘家园菜市场口(王 旭摄)
除了热凉面,老西街的一天,还从一碗清冽冽、香喷喷的羊肉清汤开始,位于老西街中段的老何家羊肉馆是许多临洮人认准了“喝清汤”的地。
老西街老何家羊肉馆(王 旭摄)
老何家羊肉馆,历经百年风雨,如今传到了第三代传承人何立平的手中。每天清晨,何立平都亲自挑选最新鲜的羊肉,严格把关,精心熬制的羊汤,汤色乳白,入口鲜而不膻。老西街的店铺虽然低矮陈旧,但老何家羊肉馆门前却总是人声鼎沸,食客络绎不绝。何立平常说:“童叟无欺、诚信经营,是老何家传下来的经商理念。”正是这份坚守与执着,让老何家羊肉馆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最初的味道与初心,成为临洮人心中难以忘怀的老味道。
和老西街相通的小巷就像一棵大树的分支一样,生动丰盈、最具人间烟火气。细细长长的巷子里一家挨着一家的大门,门里门外,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常与喜乐人生的故事交织上演,温暖而真实。
南马栏巷留存不多的旧院落
“马栏”二字说明,这一带古时为圈放马匹之地
说起老西街的巷子,不能不提七拐巷,七拐巷就是有七个拐角,而且都是直角,一走进小巷,仿佛进了迷魂阵一样,拐来拐去的巷子深处,曾经还有一个“大涝坝”。2011年老西街开始大面积拆建,四通八达的窄巷、高低错落的清代院落、还有那条像走迷宫一样的七拐巷......从此成为老西街人记忆里的模样,老西街一年比一年焕然一新,是真的变了模样。
老西街拔地而起的高楼(王 旭摄)
连片的住宅小区(王 旭摄)
别具风情的铺面(王 旭摄)
穿过老西街街口雄浑高大的牌坊,新刻的匾额与楹联映入眼帘,令人眼前一亮。其中一副楹联耐人寻味:“回首历风云,犹记老街烟火,车水马龙观世态。”寥寥几笔,道尽了老西街的沧桑过往与人间百态。曾几何时,老西街的烟火气息,弥漫在街头巷尾,温暖了几代人的童年记忆。如今,在新临洮的繁华胜景中,老西街依旧人来车往,热闹非凡。
老西街街口牌坊(王 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