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入伏第一天。老底子杭州人头伏有两样必不可少的吃食,一样是“头伏火腿二伏鸡”中的火腿,另一样是头伏酱瓜。头伏酱瓜这个说法,据说是自然生长的黄瓜,一般都是四五月份上市,经过腌制,正好赶到头伏的时候开卖。具体是哪种酱瓜?吃的时候竟然还要加糖?外地人听到都疑惑了,一起来看看!
杭州人吃酱瓜,喜欢去景阳观
如今高银街和中山中路交会的西南角,有一座西洋式、灰色两层楼房,和万隆火腿庄隔着两间铺子,这里就是中华老字号、全国著名的酱菜专业商店景阳观。推开门帘,走进店里,立马被浓郁的酱香包围,呼吸之间似乎就有两个字缓缓升起——开胃。
货架上错落摆放着各种包装的酱菜和调味品的瓶瓶罐罐,“零拷”冷柜盛满了五颜六色的酱菜:白的甜酸萝卜、黄的嫩姜片深色的鲜汁瓜、浅色的小脆瓜……林林总总,煞是好看。
为了喜欢的酱菜,很多人不惜跨越大半个杭城,来景阳观买酱瓜。
景阳观创业之初专门聘请了三位绍兴师傅,精制出各种酱菜,包括双插瓜、甜乳黄瓜、八宝什锦菜、玫瑰大头菜、糖醋蒜头、笋干菜等20多个品种。
景阳观的酱菜不仅咸甜可口,风味独特,而且价格亲民,很快就打入了老百姓的餐桌。经过十几年努力,景阳观跻身北京六必居、扬州三和四美、济南玉堂等名店之列,被称为全国四大著名酱菜店。
双插瓜是什么瓜,为什么这么叫?
在景阳观众多酱菜中,“双插瓜”是畅销单品。
“双插瓜”究竟是什么瓜?景阳观店长说,景阳观散装的双插瓜,也叫“鲜汁瓜”,目前选用的品种是日本胡瓜,无刺皮厚,吃起来会更脆。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在制作酱瓜时,新鲜的瓜采下,要经盐渍脱水后,再在酱缸里面酱制,这时候的瓜还很硬,就像是筷子一样插在缸中,又因为通常要经过两道盐渍工序,故而做出来的酱瓜,被叫做“双插瓜”,也有人叫它“双菜瓜”,就是“双插瓜”的谐音。
时至今日,“双插瓜”依旧是杭州人最爱的酱菜单品之一。
老底子酱菜,其实就是靠酱制。景阳观相关负责人介绍,景阳观用的甜面酱,是只有盐和水的古法原酱,这种酱一年只做一次,完全是传统日晒工艺,因而特别香。浸泡酱菜的酱汁,是通过将甜面酱稀释,经压酱、过滤后,将酱汁烧开,再灌入瓶中。
以脆小瓜为例,经过腌制的成品瓜,首先要经过清洗,挑出杂质;接着要压两次,把其中的生水压出;再就是脱盐,用烧过的熟水浸泡,目的一是把里面原有的生水替换掉,另一个就是盐度脱淡,这个脱盐的过程一般要经过24小时,其间每一小时要人工翻一次;最后是在酱汁里浸泡1-2个月,完成酱制的过程。
杭州人的吃法叫“酱瓜加糖”
老底子的快乐叫“零拷酱瓜”
对于杭州人来说,无论是吃酱瓜,还是买酱瓜,都充满仪式感。
老底子杭州人有一种快乐叫作:零拷酱瓜。在老杭州话里,“零拷”作为一种购买方式,意思是拆零销售,比如以前杭州女人买珍珠霜、白玉霜,可以自带瓶子,按两称重带走。“零拷”透露着一种精打细算的持家之道。
当然也不只是酱瓜,有人喜欢浸泡着汤汁的醋大蒜,有人喜欢形状像宝塔口感脆生生的螺蛳菜,有人喜欢各种口味混合的什锦菜……总而言之,你有你的白月光,我有我的朱砂痣,总有一款酱菜,令你想起就口舌生津。
从前这种零拷酱瓜的快乐,来自杭城大大小小的酱园店,它们不仅卖酱油、老酒,还有散装酱菜。而如今,想称几条酱瓜、几头红大蒜、再搭配一点别的酱菜品种,很多人往往会特意跑一趟中山中路,来这家百年老店。
在店里你可以现场严选每一根酱瓜的条杆儿,每一头大蒜的蒜衣,感受它们的软硬程度,比较色泽的浓淡。尤其到了头伏,总有些杭州人惦记着要来买“头伏酱瓜”。
买来酱瓜怎么吃?杭州人自创了不少吃法。比如切丁,与毛豆儿同炒,味道毛好;还有人欢喜将酱瓜切片,再加白糖,淋麻油。这种“酱瓜加糖”的吃法,外地人常常表示难以理解,但杭州人非常喜欢,甚至有的老杭州认为酱瓜加糖,才是杭州人的“酱瓜基因”。
毕竟三伏天来了,炎炎夏日,对于杭州人来说,怎么能少得了一口酱瓜呢。
对很多杭州人来说
三伏是一个特殊时期
每家会有自己的避暑“保留项目”
除了吃酱瓜
你还有哪些避暑必备事项?
欢迎评论区分享
资料/都市快报
文字/孙蒨
摄影/陈中秋
原标题:《今天入伏,终于开卖了!很多杭州人夏天必吃!外地人很疑惑:这要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