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4年半前的2021年2月1日,很难说敏昂莱发动政变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全面评估的。根据缅甸现行宪法规定,国家宣布进入全国紧急状态后,紧急状态期限为一年,并根据情况,“正常而言,可延期两次,每次6个月”,这可以理解为全国紧急状态的最长期限为2年。
敏昂莱接管权力后,起初曾表示在一年后就结束紧急状态,然而随着全国性的动荡和反对浪潮,导致他只能改口2年后结束紧急状态。但随着2年期限的到来,敏昂莱发现国家局势并未如他设想得那样好转,又只能改口表示,宪法的2年期限是依据“正常而言”,如今国家仍处于“不正常”局势,因此需要延续全国紧急状态。直到此次解除全国紧急状态,敏昂莱共延长了8次紧急状态,达4年半之久。
然而,通过对宪法的“创新性”解读,所增加的时间并未给敏昂莱带来更从容的政治环境与安全条件。
2023年10月27日,果敢同盟军与其盟友发起“1027行动”,缅军于2024年7月遭遇了历史上首次丢失整个军区——腊戍东北军区——的败绩。2024年12月,缅军在若开军的攻势下失去第二个军区——西部军区。虽然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腊戍在2025年4月被和平归还给缅军,但缅甸全国不断恶化的安全环境,使得敏昂莱意识到无法短时间内解决国内武装冲突的现实,当前最重要的是尽快解除紧急状态,举行大选,至少在政治层面上让国家重新回到正轨。
而根据缅甸现行宪法规定,举行大选的前提是,解除全国紧急状态,并在6个月内举行大选。这就是为什么敏昂莱要在这个时候解除全国紧急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其在2025年底举行全国大选的承诺。
通过这场大选,军方可以摆脱当前的困境,回到缅甸政治的幕后,而那些自2021年以来就被边缘化的政党政治则有望回到舞台中心。另一方面,虽然军方近年来在战场上连连失利,但反军方集团试图推翻军方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务。
或许,大选是使各方结束当前困局的最好台阶。
避免“一厢情愿”
事实上,比起缅甸政府部门的改组和全国大选的筹备,缅甸持续不断的内战冲突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缅甸北部的克钦邦与掸邦的战事,由于与中国领土接壤,更是成为国际社会对缅甸问题关注的焦点。正如中国外长王毅曾说过的那样,没有人比缅甸的邻居更希望缅甸恢复稳定和发展。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国,则可能只是将缅甸作为一个牵制中国的“代理战争的区域”来认识。
受到果敢同盟军与盟军的“1027行动”的激励,克钦独立军也于2024年3月7日发起“0307行动”,并成功占领了克钦邦的雷基、甘拜地、板瓦等边贸城市。其中,板瓦由于生产稀土成为这次行动中最受瞩目的战果,而这些稀土的主要出口对象就是中国。
于是,不久后一些由西方资助的缅甸媒体就发出了“中国以稀土进口要挟克钦独立军”的虚假新闻。然后,又出现了美国正在考虑将缅甸的稀土资源“截胡”出中国供应链,转而为美国战略服务的消息。这些消息传出后,一些观察者认为这可能是特朗普的惯常套路,试图以“交易式调停”的方式参与到缅甸的和平进程之中,但这更可能只是一些说客和智库人员的“一厢情愿”。
敏昂莱
理由是,一方面,美国在缅甸向来扮演着“民主灯塔”的角色,在这样的立场下,对于克钦独立军的胜利和缅军的不利,美国只能唱好,不能调停。另一方面克钦独立军以及生产稀土的板瓦都毗邻中国云南省,有着天然的沟通和交通优势,而美国如要进口缅甸稀土,则首先要向西横向穿过整个克钦邦,进入印度东北部,再出口到美国,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务。如果说,美国真有什么意图的话,至多也只是借用稀土话题来干扰中国对当地的建设性帮助。
当然,也不排除这个“干扰”的目的实际上是由“缅甸方”提出来的。1988年,缅甸发生全国动荡,大批青年学生活跃分子逃离至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在当地机构的资助下,在当地大学深造,并获得包括博士在内的高级学位。2011年,缅甸启动转型后,这些知识分子返回缅甸,成为缅甸的咨询专家,参与到缅甸各领域的建设之中。也就在此时,中国在缅甸的形象开始遭受“污名化”。可以这么说,美国一直间接地通过这些智库专家,影响着缅甸的政治决策。
而且,缅甸军方一直以来也有强烈的愿望改善自己与美国的关系。2011年缅甸启动转型后,为了获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的认可,缅甸单方面搁置了36亿美元的中资水电项目。2021年,军方接管政权后也立即聘请了以色列的说客,试图游说美国。
而此次“截胡”稀土言论的出现,也与美国的“关税战”有关。较早前,特朗普致信敏昂莱,表示将对缅甸征收40%的关税。敏昂莱则回信称赞了特朗普的工作,又表示希望派遣代表团赴美谈判。随即,美国解除了对与军方关系密切的四名缅甸企业家的制裁,然后就出现了“截胡”稀土的言论。
总而言之,美国虽远在千里之外,但其影响力仍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在发挥作用。“截胡”稀土,只是一种话语策略,美国既无能力也无意愿真的进口缅甸稀土,更多的是通过这类话语来干扰中缅关系的正常发展。而这对缅甸的和平进程未必真有益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