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湖北为何被称为荆楚,湖北的简称为何不是荆楚是鄂?说出来别不信
2025-08-17 10:30
发布于:天津市
荆楚这两个字,往往让人联想到的是楚国,特别是在历史的背景下,很多人认为荆楚与楚国是紧密相连的。事实上,荆楚这个名称的出现远早于楚国的建立,而且在楚国之前,荆楚二字就已经在历史上有过出现。
在《诗经·商颂·殷武》中提到:“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维女荆楚,居国南乡。”这段诗歌可以看出,在商朝时期,商王武丁曾亲自带领军队征讨荆楚,深入到荆楚的领土,抓获了大量的敌方士兵,征服了荆楚统治的地区。那时,荆楚指的并非楚国,而是居住在南方的一支部族,商王武丁并未明确定义楚国,而是指代了整个南方的蛮族,类似于后来的“华中”一带指代湖南和湖北的地区。
此外,《竹书纪年》记载了周昭王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周昭王三次征伐荆楚,在最后一次讨伐中,周军被大败,甚至昭王也在这次战役中丧命。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楚国已经建立,但周昭王的征伐并非针对已成国的楚国,而是针对南方的蛮族部落。楚国的建立和后来的统一南方,使得荆楚逐渐成为了楚国的代名词。
在出土的《包山楚简》中,记载了楚人对自己国家的祭祀和卜筮仪式,楚人称自己的王为“荆王”,这进一步证明了荆楚二字在楚国建立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荆”字在楚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同时,考古学者从《鼒簋》青铜器的铭文中也得出,荆和楚是同义词,表示的是相同的地理或文化范畴。
关于“荆”字的起源,有一种流传的说法。楚国的先祖鬻熊的妻子在生产时难产,经过剖腹产下了熊丽,但母亲却不幸去世。巫师用荆条包裹母亲的尸体并埋葬,为了纪念这位楚国的先人,楚人便将自己的族群称为“楚”,也有传说认为,“荆”字来源于南方的灌木,特别是生长在荆山一带的荆树。
“荆”字最初的含义与灌木、刑杖有关,经过多年的文化演变,荆和楚成为了同一个地理或文化名词。正如《通释》所说,荆和楚在字面上虽不同,但实际上指的是同一地区,楚国也被称作荆国或荆楚,这就像殷朝同时也被称为“殷商”一样。
那么,荆楚这个词为何与楚国关系如此密切呢?有学者认为,这与大禹治水时的地理划分有关。在《尚书·禹贡》中,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其中包括了荆州,这一地区大致包括了今天的湖北和湖南。而荆州以荆山为界,荆山地处今天湖北的西北部,山脉长达150公里,宽约20到30公里,盛产荆树,成为划分地区的标志。
荆山不仅是荆楚的发源地,也是楚国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之一。早期的楚人居住在荆山脚下,后来得到了丹阳封地,这一地区成为了楚国的根基。经过漫长的岁月,楚国逐渐从一个小部族发展成了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到春秋时期,楚国的疆域已经扩展到五千里之广,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也逐渐统一了南方。由于楚国地理位置位于荆山一带,也生活在荆州境内,因此“荆楚”成为了楚国的代名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楚国灭亡,但“荆楚”这一词依然流传下来,代表着楚国曾经的疆域,特别是湖北和荆州地区。历史上,荆州多次出现在各种文献中,包括三国时期、汉朝以及隋朝等各个时期。即使楚国灭亡,荆楚作为历史文化的象征,依旧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到了宋代,湖北设立了荆湖北路,而这个“荆”字正来源于楚国的传统与历史背景。宋代的“荆湖北路”指代的正是今天的湖北地区,后来“湖北”作为省名沿用至今。而“湖北”之名也反映了荆楚的历史延续,从楚国的根基到后来的行政区划,无不体现了荆楚文化的深远影响。
至于“鄂”字的使用,它是湖北的别称。这个称呼源于历史上曾经存在的鄂国,鄂国最早在西周时期建立,后来被楚国所吞并。鄂作为湖北的简称,最早出现在清朝至民国时期,最终在现代成为了湖北省的官方简称。这个“鄂”字,不仅有历史的深度,也与楚国的文化遗产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