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天”字,不能理解为一个人和他的大头。上部的四方形表示人用方来测定(圆出于方,盖天说模型)的天球的天象世界:四象、四方,也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可以形象的理解为天是由四神兽镇守之。金文的上部两横之上横表示北极星和28宿),下横表示日月五曜,下部为人。详“天、地、人”解释
华夏人讲的天,从来不是地球大气层的天空,也不是指仅仅相对于地球的概念,而是整个星群的覆盖范围,到了唐宋《步天歌》,涵盖的群星数量,已经达到1645颗。
以北极星为中心,以1645颗群星形成的庞大星野,就叫做天。如下图:
所以,华夏人讲的天,是指可视见的整个渺茫宇宙,包括日月,五曜,七纬,十二宫,二十八宿,九重天,宗洞天等。
综上,“天”字的本义为以北极星为表中,以三垣二十八宿及日月五曜为表针的宇宙苍穹。
(一说,大、天、昊有统一的天文内涵。“天”字为大
【天子】
古代的皇帝叫天子,天子,顾名思义,就是天之子,所以天子称天为父,叫天父。
天子亲子祭祀天,就是祭拜自己的父亲,这个过程自然不能代替,从大禹到秦始皇、朱元璋,一直如此。
天子祭祀,一般都在名山。
后来,只有建国等历史重大事件,才需要天子亲自祭祀,其他时间,则是巫咸、巫医代祭。
天子在京师中心建设太庙,然后在京城四周建设郊庙,代替名山的祭祀,最后,名山由专门的道家代替祭祀。
负责祭祀的第一步工作,是观察天象,预测气候。
祭祀典礼本身,就需要对气候有准确的判断,否则一个万人祭祀,淋成落汤鸡,就很尴尬了。
祭祀,也是对地震、水灾、干旱、瘟疫等重大自然灾害的一个应对。因为既然是天子,就要对天的一切行为,表示态度,承担终生、世代的责任,这就是敬天法祖。
华夏人对天象上万年的观察,对天灾的预测,是有很高的准确率的。
那么,负责观察天象的,夏国叫观象台,商国叫摘星楼,其中,摘星楼的建筑布局,就是甲骨、金文的巫(详“巫”字源解说)。后来主管祭祀的单位,叫太常寺,因为预测了气候,太常寺也就要负责救援和应急管理。
李白就是太常寺的领导,比如唐代的时候,如果汶川发生地震了,李白就要赶去四川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