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的生活需求、生计需要和生机活力为中心,强调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25日上午在沪线上发布,利用各类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数据,对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排名,前百名划分“A++、A+、A、A-”4个评级区间。按省份看,除直辖市外,广东、江苏、浙江百强上榜最多,均有11个城市。
【上海一榜首、三榜眼,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可提升】
据悉,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重庆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天津市。这前十位城市中,有7个城市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重庆、武汉和成都等3个中西部城市也表现优异,体现了国家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这是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研制的,课题组兼顾指标相关性与数据可得性,构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2023年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继续优化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和指标分值,指数榜的基本分为100分,包括41个二级指标;同时,还设有扣减分12分,包括6个二级指标。
具体看来,上海市在多个一级指标排行榜中表现优异,其中“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一级指标位列榜首,“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和“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3个一级指标得分仅次于北京,位居榜眼。而辩证地看,上海市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一级指标中,也存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等短板。
【7个一级指标专项排名,不同队列各有“排头兵”】
综合排行之外,一级指标专项排名的百强榜旨在从7个维度考察城市社会发展的多样性。由此,一些中等或中小城市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投入,在一级指标专项排名百强榜中排名靠前。何雪松教授等人认为,专项排名榜说明城市社会发展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而良好的社会发展能够使城市居民有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有更好的舒适度和健康度,更好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领域,沪京深位居三甲,苏甬常挺进十强,武汉再次进入十强,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领域,广深莞领跑前三。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以及武汉、郑州和成都等中西部省会城市表现优异,这些城市凭借强大的产业优势和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人口集聚能力显著增强,人口年龄结构呈年轻化,社会发展潜力大。
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领域,十强城市大多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城市,如黄山、南平、厦门、海口和珠海等著名旅游城市。
在“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领域,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和天津等一线和直辖市位列前五强,前十强则均为副省级以上城市。这些城市凭借经济实力,持续推动社会治理理念、治理技术和治理模式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力量,更加兼顾治理效率和城市温度。
在“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领域,北京、南京和上海实力最强;南京凭借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优势位列第二位;杭州、西安、广州和武汉等历史文化名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产丰富,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在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领域表现亮眼;深圳作为中国重要科创中心和产业强市排名靠前,珠海是文化科教十强市中唯一一个非省会地级市。
在“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领域,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和广州名列五强,这些城市拥有全国著名的医学院,储备了大量高水平医学人才和优质医疗资源,是全国的医疗创新高地,为居民健康提供了坚实的医疗保障。
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领域,北京和上海得分最高,副省级城市也排名靠前,珠海、东莞和苏州进入前十,这些城市吸引了大量青壮年人口,他们在为城市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优化了所在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增强了所在城市社会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
【新闻链接】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综合排名百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