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2022年成都每个社区都将有专职社工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2-24 21:20)
文章正文

  近日,成都市着眼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岗位开发、专业服务、服务绩效考评等方面,出台《成都市加强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助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实施意见》和社工岗位管理、绩效考评两项配套制度。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可在岗位总量内设置1个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岗位,配备专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应至少设置2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建制村应至少设置1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配备专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城乡社区普遍引入社工员、助理社工师、社工师、高级社工师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体系基本建立。

  提出2022和2025发展目标

  《实施意见》提出,要遵循专业化导向、社会化运行、差异化服务原则,构建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长效机制,着力推动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本土化发展,充分发挥社区社会工作优势,促进提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水平,助力建立完善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现代治理体系。

  具体来说,要围绕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设置一批科学合理、群众急需、彰显专业能力的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打造一批设计科学、专业突出、群众认可、具有引领效应的社区社会工作示范点和示范项目,探索一套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新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管用、操作性强、客观公正的考评制度。

  到2022年,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可在岗位总量内设置1个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岗位,配备专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应至少设置2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建制村应至少设置1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配备专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城乡社区普遍引入社工员、助理社工师、社工师、高级社工师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体系基本建立。

  到2025年,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健全、运行规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调解社会矛盾、化解社会风险、解决社会问题成效显著,社区社会工作者普遍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专业方法开展社区治理和服务,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明显提升,社会化、本土化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基本形成,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明确五项具体任务

  《实施意见》提出了培养专业人才、开发服务岗位、实施社工项目、创新服务机制、建立考评制度五项具体任务。

  培养专业人才方面,一是提升存量。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或在职社会工作学历教育,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成都市社工员考试认定,不断盘活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存量。

  二是扩大增量。优先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中按程序选聘社区工作者到社区开展服务;支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鼓励广大志愿者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或在职社会工作学历教育,转化为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持续扩大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增量。

  三是提升专业能力。依托市委党校、驻蓉高校、市三社中心、社工实务实训基地等,分层次、分类别开展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及实务实训,支持驻蓉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到社区研习,校地联动促进专业能力提升。

  开发服务岗位方面,一是开发设置社区社工岗位。采取整合、调整、购买服务等方式,在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城乡社区开发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专职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推动健全社会工作服务机制。

  二是引入社工机构社工岗位。通过提供场地、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规定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和服务。

  三是拓宽其他岗位渠道。推动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社区矫正机构、安置帮教机构、禁毒戒毒机构、灾害救援组织等根据需要开发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断满足社区不同群体个性化、合理化需求。

  实施社工项目方面,一是打造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点。支持每个区至少打造2个、市(县)至少打造1个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社区社会工作规范化发展。

  二是支持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示范试点项目。围绕居民自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社会服务需求,动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发设计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着重支持一批专业性强、引领作用好、群众认可度高的示范项目。围绕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需要和群众现实需求,在重点领域试点推进社会工作服务,着力支持一批创新性强、推广价值高、群众迫切需要的试点项目。

  三是打造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微项目。以老旧院落、无物业管理小区、拆迁安置和保障房小区等为主体,以困难群体为重点,围绕居民个性化需求和社会主要矛盾,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与方法调解社会矛盾、化解社会风险、解决社会问题。

  创新服务机制方面,一是优化“三社联动”机制。推进社区发现居民合理需求、社会组织科学设计服务项目、专业社会工作团队提供服务的新型“三社联动”机制。

  二是深化“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中招募志愿者协助改善服务,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扎根社区、服务居民,构建“社工+志愿者”优势互补、联动服务的新格局。

  三是创新“互联网+社工”服务机制。推动社会工作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平台推送技术及地理信息,打造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服务对象之间“零距离、多渠道、精准化”的供需对接机制、服务质量评价模式,加强社区社会工作大数据分析和运用。

  四是探索“社工+慈善”联动机制。利用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发挥慈善资金资源保障功能,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发现需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发设计项目、慈善资金资源支持服务机制,形成“善工”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相互促进的“社工+慈善”联动服务机制。

  五是探索“物业+社工”联动机制。探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介入物业、业委会联动服务机制,围绕邻里纠纷、小区治理等,聚焦居民切身利益、业委会运行能力、物业服务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物业+社工”本土服务模式。

  建立考评制度方面,一是建立社区社会工作者绩效考评制度。对社区专职工作者中取得社工员、助理社工师、社工师、高级社工师资格证书并享受增发200-1200元基本工资的人员,建立以职业操守、服务绩效等为主要内容的考评制度,由镇(街道)对照工作职责和考评内容实施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培养使用、薪酬待遇、考核奖发放及其他奖励惩戒、续签合同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二是建立社区社工专业岗位绩效考评制度。对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城乡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人员,参照国家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规定,以职业操守、服务绩效、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内容,建立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考评制度,由镇(街道)对照岗位职责和考评内容实施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薪酬待遇、奖励惩戒、续签合同、评优评先、推荐参选村(社区)“两委”等的重要依据。对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上的持证社区专职工作者,仅进行岗位绩效考评。

  三是健全社工项目绩效评估制度。对项目化运行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由购买服务方参照《成都市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考核评估办法》制定评估细则,依据项目计划书定期实施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拨付资金、评先评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分三年实施专业岗位设置

  同时发布的《成都市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管理办法》明确要求,逐步开发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到2022年,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可在岗位总量内设置1个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岗位,社区应至少设置2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建制村应至少设置1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灵活配备专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分三年实施,由城乡社区提出需求,镇(街道)统筹计划,区(市)县民政部门、社治部门、人社部门、财政部门综合审核,市民政局、市委社治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联合审定区(市)县当年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数量。

  区(市)县根据当年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数量,采取整合、调整、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专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其中,社区专职工作者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转为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的,根据工作需要,可采取专(兼)职方式设置,但兼职时间应不超过2年。

  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属于专业技术岗位,岗位人员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并建立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等级对应的职级体系。

  根据《成都市社区社会工作者绩效考评制度》的规定,社区社会工作者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学习贯彻执行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社区居委会的指导;主动发现社区居民需求,及时掌握社区社会矛盾、社会风险、社会问题,向社区提出工作建议;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对象需求进行评估,制定服务计划,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及手段,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整合各方资源,协调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慈善力量等联动服务,回应社区居民合理需求;配合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人员开展专业服务,支持落地社区的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参与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促进党群共建、邻里互助、社区共融,助力社区发展治理;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社区社会工作事项。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