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数据显示,2023年,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拓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6%。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乡村产业。在地方考察时,他多次走进田间地头,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多次提到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的重要性。奋进新征程,要不断做大做优做强乡村特色产业,让“土特产”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山西大同黄花、陕西延安红苹果、江西赣南脐橙……近年来,一个个“土特产”变身大产业,在鼓起群众“钱袋子”同时也让乡村振兴新图景愈加清晰。特产富农,因地制宜促增收;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日渐兴旺。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恰恰是撬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路径明确重在行动,要聚焦聚力“土特产”,在因地制宜、做精做活上见真章,让资源优势切实赋能乡村振兴。
“土”乃一方水土,“特”为地域特点,“产”重优化升级。深耕细耘“土特产”,做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文章是基础。既然是“土特产”,就不能简单地复制粘贴,照搬照抄“别人家”。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充分挖掘本地“土”资源,在“特”上找准着力点,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打造品牌,才能擦亮田野上的希望之光。同时,“土”与“特”最终要靠产品实现价值,靠产业推动发展。要不断做大做强产业链,努力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土特产”拥有更广阔发展空间。
乡村是一座蕴含着丰富资源的“富矿”,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发展道路,见效才是根本。今年,江苏聚焦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就提出重点围绕“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做好做足“土特产”文章,鼓励每个农业大县培育一个1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利用好本土风俗、风情、风味,赋予文化内涵、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上的近在咫尺”。做精又做活,“土特产”自然能够产得出,更能卖得掉、卖得好。
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小小“土特产”撬动乡村全面振兴。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累计建设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6万亿元,辐射带动1000多万户农民。因地制宜、做精做活,久久为功推动特色产业蓄势成长,让希望的田野上更快更好铺展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