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秦镇“杨秤匠”:一头是秤星,一头是良心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5-03 20:55)
文章正文

今天是2017年10月12日,星期四,农历八月二十一,西安最低气温9℃,最高气温18℃,阴。

秤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和古代科技的活态见证物。杆秤,作为衡器,在我国拥有十分重要的度量衡价值和意义。最初的木杆秤由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组成13颗星花在杆秤上刻制,定制13两一斤,后总有商家缺斤少两,杆秤又在13星上添加“福禄寿”3颗星,定16两一斤,意在用道德约束商家,即商家缺一两少福,缺二两少禄,缺三两则少寿。直到上世纪20年代实行度量衡单位改革,秤制统一改为10两一斤。杆秤量的是斤两,称的是良心。

  “匠”与“艺”

陕西省西安市?邑区秦镇杨氏木杆秤于2011年6月入选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上世纪20年代杨逢吉开铺制秤以来,杨氏木杆秤以其精准度高、灵敏性好、选材考究逐渐出名。作为杨氏木杆秤的第三代传人,杨卫斌从1992年开始跟随父亲制作手工木杆秤,迄今已有25年。

  

  秦镇杨氏木杆秤

杨卫斌介绍,制做杆秤是一门精细的手艺活儿,道道工序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看似不足挂齿的细小工序都决定了秤的品质,考验着秤匠的“真功夫”。如若稍有不慎,秤就会有偏差,不仅耽误商人的生意,更会砸了秤家的招牌。

晾木料、刨秤杆、定“叨口”、安“叨子”、包铜皮、定盘星、钉星花、打磨清洗、秤杆染色等等。一把轻巧的250克小秤,秤匠需要做一整天。做杆秤过程,钉星花最为费时,一杆秤上有多少个星花,便需多少个星眼。在钉星花之前,秤匠会用一把极为精致的戳子在秤杆做好的记号上打眼,这道工序需要秤匠小心翼翼,稍不注意就会将星眼打歪,秤就报废了。打眼结束后,秤匠将一段细铜丝插入眼中,割断、锉平,便形成了一个个星花。星花图案也成了每位秤匠辨认自己产品的标识。每杆秤上各式各样的星花,往往是秤匠们的“得意之作”。

  

  杨氏木杆秤

   “传”与“承”

杨秤匠心中有杆秤,一头是秤星,一头是良心。杨卫斌说:“我在学做秤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做秤做的是良心活儿,从我们手里做出来的秤必须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

25年前杨卫斌父亲给他传授这门手艺时,木杆秤的市场还很火,最多时一天能卖出10多把秤。后来随着电子秤的兴起,木杆秤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日渐萧条的生意让秤匠们的生计举步维艰,许多人萌生退意、改作他行。即便是这样,对于做秤这件事杨卫斌还是十分严谨。

2016年,杨卫斌前往清华大学“非遗”保护创新基地参加了为期20天的“非遗”课程学习。他说:“我在清华参加交流活动,跟很多的‘非遗’传承人、热爱者们一起交流、学习,收获颇丰。现在秤盘、秤杆上加的一些装饰都是那时获得的启发、灵感、后来自己创新的。”

  

  

  杨卫斌设计的传家三宝收藏盒

现在,杨卫斌开始制作杆秤的收藏品、工艺品、礼品,非常受欢迎。杨卫斌从以前口口相传的木杆秤实用性制作技艺,向工艺品、收藏品的艺术性靠拢、提升,他自制的小木杆秤收藏礼盒、传家三宝收藏盒(木尺、木杆秤、米斗)让人过目不忘,极具艺术价值。杨卫斌对木杆秤不拘泥于简单的“传”,更着眼于创新的“承”,把杆秤这个“非遗”的价值发扬光大,沿袭形式应时变化,唯独匠心不变。

   “精”与“神”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过:“当追求财富与道德自律同步发展时,才能达到现代企业家的最高境界。”

今天的杆秤,少了作为衡器的实用功能,却多了收藏、欣赏的价值,其内涵日渐丰富。秤匠们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与“神”注入了手工技艺之中。

随着电子台秤日益普及,手工木杆秤天地日渐萎缩。但是制作木杆秤的匠心、精神却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小小一把秤,独具匠人心。技艺靠的不仅仅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制作手法,更是匠人坚守技艺、传家传世传精神的“秤心”。一颗颗独具匠心的“秤星”“星花”既体现手工制作的精致,更体现了对“非遗”传承极致的追求。杨氏木杆秤传承人杨卫斌在传承祖辈手艺的同时,用“走出去”汲取更多的“新鲜血液”,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时代印记。

古有庖丁解牛,今有匠心独运。古风沿袭也罢,创新发扬也好,无一不体现了时代背景下的“工匠精神”,这无疑是当下弥足珍贵、最该弘扬的。

要闻快讯

1.陕西省贫困人口减少到228.7万人

陕西省农村贫困人口自2011年以来由775万余人减少到228.7万人,累计脱贫54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5.04%下降到9.45%。

2.陕西省今年7.6万户危房实施改造 已竣工5.2万户

陕西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截至9月底已开工28万余套,开工率93.6%;竣工17.6万套,竣工率58.5%;入住10.9万户,入住率35.7%。今年实施危房改造7.6万户,已开工6.9万户,竣工5.2万户。

3.第14届全运会在陕比赛场馆共56个 7个场馆已开工建设 

第14届全运会2021年将在陕西举行,比赛场馆共计56个,目前7个场馆已开工建设,19个计划新建场馆正按要求开展前期工作,预计于2017年底前全面开工建设,16个改造场馆正按计划编制提升改造方案。

4.汉中三堰水利工程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灌排委员会执行大会于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上11点左右在墨西哥城召开,宁夏引黄古灌区、陕西汉中三堰、福建黄鞠灌溉工程3处古代水利工程被确认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并授牌。

5.陕西省启动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试点工作

陕西省军转办近日举办首期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开班仪式,启动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试点工作。陕西省直机关及西安市30多家接收单位选送了130名军转干部进入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脱产培训。

6.陕西省组团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10月10日在广州开幕,本届博览会以“智能、智慧、智造、节能”为主题,陕西省51家中小企业参展参会,参展的上百种产品涵盖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7.陕西省首届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对接洽谈会开幕

“陕西省首届高校科技成果展和第三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暨校企对接洽谈会”10月11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次展会为期2天,免费向公众开放,共设主题展览、科技成果推介及校企对接洽谈会、路演、研究生创新成果展参展等四个主题活动。

8.首部中哈合作电影《音乐家》在延安开拍

电影《音乐家》中国部分的开机仪式10月10日在陕西延安举办,这是首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拍电影。影片讲述了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在战争年代结下深厚情谊的故事。

9.西安市实施第三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

西安市9部门10月11日联合召开西安市实施第三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新闻发布会,凡达不到国三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11月1日起不得在西安市生产、销售和注册(转入)登记。

10.太白县发公告禁止随意组织鳌太穿越 未备案将处罚

太白县政府近日发布公告,禁止所有户外运动爱好者随意组织和发起登山活动,组织开展探险旅游活动的应当提前五日向太白县教体局备案,未依法备案的将对组织者进行处罚。

看精彩点往期

“银发学生”抢上老年大学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