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翠湖历史街区步道:创造全新昆明记忆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7-03 15:40)
文章正文

焕然一新的翠湖步道正在创造新的城市记忆。

“翠湖对我们老昆明人来说,就是乡愁。”春日的午后,阳光暖洋洋地照在水面上,老昆明人何庆田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拎着个泡满茶的玻璃瓶子,晃晃悠悠地走在翠湖西路。他抬头,黄墙灰瓦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明亮。

一城山水半城湖,如同北京什刹海、扬州瘦西湖,很多人喜欢把翠湖比喻为昆明的眼睛。汪曾祺更是在《翠湖心影》里说,“没有翠湖,昆明就不能称其为昆明了。”千百年来,昆明城的山水沧桑变化,翠湖便是其中的代表。一池翠湖水,半部春城史,而以翠湖为中心的历史街区也成为了最有老昆明记忆点的地方。

历史底蕴绘就昆明新记忆

在何庆田的记忆中,翠湖周边一直是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翠湖的历史悠久,曾是滇池的湖湾及水源地之一。它与太华山(今云南大学所在地)、圆通山和五华山一起,在昆明市中心形成了‘三山一水’的格局。”何庆田说。

翠湖所处的环境也十分特殊。它的西岸军事功能突出,曾长期作为军事禁区。最早是沐英的柳营,清初,大片水域被改造成吴三桂的新府,后称洪化府。清末,又在此处建讲武堂,训练新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这里设为步兵学校。

翠湖的北岸历史上则是文化教育胜地。明弘治年间,迁建云南贡院于今云南大学校址,青云街是当时城内到贡院的要道,有“一登龙门,直上青云”的寓意。贡院附近的先生坡则因古时秋闱给誊录的先生下榻而得名,文林街更是赶考士子寓居聚集的地方,取文人如林之意。

翠湖的南岸散列着寺庙、会馆、祠堂。武成路北侧,分布着土主庙、城隍庙、武庙,还有洱源会馆、石屏会馆。后来又出现了法国领事馆(今翠湖宾馆处)、法国医院(今市妇幼保健院),坡巷错杂,有浓浓的市井气息。

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昆,建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化巷、钱局街以及文林街、龙翔街、凤翥街一带成为联大师生和国内一流文人学者活动最频繁的地方,翠湖文化圈开始逐渐成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建了省图书馆、省农展馆(后改名为省科技馆)、省文联、翠湖宾馆等一系列文化设施及标志性建筑。西北郊更是新增了一批院校,出现了一二一大街、学府路、文昌巷等街巷,翠湖文化圈的范围至此而极。

文化街巷唤醒翠湖灵魂

柳营洗马、贡院盛况、明宫残忆、洪化府烟雨、讲武堂风云……这些都是翠湖留给老昆明人的文化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记忆没有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相反,正在以一种鲜活的姿态出现在昆明人的视线中。

曾经的翠湖,是昆明的文化中心。如今的翠湖,周边历史街区已然成形,有云南陆军讲武堂、朱德旧居、云南起义纪念馆、云南解放纪念馆等构成的博物馆群,也有西南联大、云南贡院、圆通寺、文庙、抗战胜利堂、昆明老街等历史文化地标组团打造的“城市历史公园”。

当然,说起翠湖的历史街区,不得不提的是昆明的十三坡。“三山四海一丘田,有山必定就有坡”,这说的就是翠湖十三坡。北仓坡、西仓坡、贡院坡、先生坡、小吉坡……对于昆明人来说,这些熟悉的地名,伴着儿时的记忆隐藏在车水马龙中。

十三坡长短不一、高度各异,主要分布于翠湖周围。2016年,随着“翠湖—讲武堂”升级为国家级3A景区,五华区围绕翠湖周边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对“十三坡”进行为期数年的改造。

在翠湖北岸的先生坡,不过百米长,北高南低。走在文林街上,大老远就能看见坡口立着的青石牌子,“先生坡”3个铜铸的大字,并着翠湖文化街区的特有标志,在阳光下灿烂着。这里有青石铺就的道路,有葱葱郁郁的林木,就连路两侧原本红砖的民房也被一并漆成了青色。古色古香的街道,让人恍惚间穿越了千年,那些踌躇满志的学子似乎就在近旁吟诗作对。

与先生坡的静谧不同,在翠湖南路,云南省图书馆前,几匹英武的战马铜塑,正撒开蹄子奔腾着。清澈的河水汩汩地往外流,衬着绿树青草,一幅历时千年的图卷正徐徐展开。这重现的正是《九龙池八景》当中第五景的“柳营洗马”。相传,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沐英一腔豪情,他鼓动将士“种柳牧马”,建起了一座“柳营”,以仿效西汉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的故事。因常在柳营河边洗马,这条从翠湖流出之河,称为“洗马河”。

先生坡、洗马河这样的小景在翠湖历史街区还有很多,如果花上一天时间,沿着翠湖走走逛逛,也能从这里寻访到些许昆明城旧时的模样。(记者 李梦瑶报道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