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介绍大连市西岗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案例散发材料二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7-20 03:18)
文章正文

老优质学校的新使命

大连市西岗区第三十四中学副校长校 韩晓楠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三十四中作为一所老优质学校,如何示范性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有效化解择校问题是我们肩负的新的使命。

  做法一:严格执行指标到校政策

  指标到校政策就是为了遏制热点校的择校热,我们34中在保持和发扬老牌优质学校优势的同时,始终严格执行指标到校政策。最初,我们对指标到校并不理解和欢迎,因为那意味着我们将流失很多优质学苗,原本在教学质量上的天然优势也会受到影响。四年来,因为指标生比例逐年上升,从30% 到60%、70%,直至今年增至75%。学校招生人数逐年下降,从695人到580人、550人,今年降至520人。学校学区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经由86.2%、91.5%、94.8%升至目前的96.4%。随着指标生比例的不断提高和学校招生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来我校的择校生人数逐年减少。渐渐地,家长们对待择校的理性思考和自觉意识也在增强,挤破头来择校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家长们开始认识到了指标到校对自己孩子能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诸多益处。优质生源从起初依靠硬性技术手段调控到如今业已形成的自觉调控,指标到校在化解择校问题中的杠杆调节作用日益显著,政策干预大大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做法二:保持自身持续优质发展

  老优质学校受指标到校政策的直接影响巨大,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发展挑战。我认为,持续优质发展是老优质学校自身生命力的体现。坚持十二年之久的“双三我”活动是我校发展的动力之源,它是指在师生中开展的我看我自己、我学身边人和我做现代教师(现代中学生)的活动。老师和学生在这个载体下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富有思想,充满活力,形成独特的风格。记得刁淑艳老师在我校“百家讲坛”上侃侃而谈,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位工作了仅3年,只有两年班主任经验的年轻老师。像刁淑艳这样在学校“百家讲坛”中做过讲座和发表个人研究成果的老师已经超过学校教师总数的80%。还有我们每周都要组织一场学生辩论赛,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辩论队,班级、年级之间互相挑战。在辩论赛中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和得到的锻炼,远远超过书本和课堂。“双三我”活动已经成为师生主动发展,学校自主发展的积极力量,成就了三十四中这一优质品牌。

  做法三:发挥“片区+校群”节点作用

  作为老优质学校,我们正处在区域“片区+校群”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关键节点上,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能时时“独善其身”,还要能够处处“兼济天下”。

  纵向上,我们带动片区内的九年一贯制有序衔接。我们在片区开展了中小衔接式教研活动,按学科梳理九年的教学内容。在一次教学研讨中,小学的科学老师说他们的科学课中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现象,可又很难给学生讲清楚。我们学校的冯静老师就建议他们用初中相关的物理、化学实验配合讲解,还可以以校本课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我们学校的物理、化学老师还定期轮流到片区内的三所小学做现场辅导,保证实验指导的效果。我们片区中小学教学也在中小衔接式教研活动中逐渐实现无缝对接。

  横向上,我们示范和引领校群中更多的学校走上“规范+特色”的优质发展道路。我校以活动育人见长,打造出了“双三我”活动汇报会、感动校园人物颁奖典礼、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毕业典礼、开学典礼、读书交流会等有影响的品牌活动。在一次校长例会的间歇,西岗中学的校长向我询问正在筹备的开学典礼有什么新点子。和她的这次交谈促使校群中的共享资源多了一项新内容。从那时起,每次我校的这些活动都面向校群全程开放。很多做法已经被推广成为校群同类活动的“规定动作”,为每个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片区+校群”管理中,各校的优势互补有力推动了区域的均衡发展,使得择校不再是家长和学生的“刚性需求”。

  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化解择校问题是老优质学校的时代使命,也是我们的社会价值所在。我们心向往之,也会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此。

片区管理  助推均衡发展

大连市西岗区九三小学校长  那丽娟

  我是西岗区九三小学校长那丽娟。08年以来,在先后历经了“名校长工作室”与区内名校五四路小学的结对和“教育协作片”与市内名校三十七中学的组团发展后,九三小学顺利实现了与名校的优势共赢,正式开启“片区+校群”管理模式。所谓“片区+校群”是我们区在总结提炼名校长工作室和教育协作片经验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教育管理模式。纵向上实施以中学牵动小学,按学区片开展中小学片区管理,横向上以名优中小学为核心,同类型的学校组成校群。下面就片区管理模式给学校发展带来的变化谈谈我的体会。

  片区管理强化中小衔接中的学科交流研讨,为学生九年培养规划提供课程保障。例如,在一次中小学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中,小学英语教师采用了中学常用的话题式教学,这一方式的改变引发了大家的激烈争论,“用中学的方式教小学生,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吗?“中小衔接中应该和而不群,既要尊重差异又要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听到这些切中要害的讨论,作为校长,我们很欣慰,研究中这种争论越多,说明教师的思考越深入,中小衔接中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从而实现更高层次上的教育优质均衡。通过定期开展的不同主题的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评课、共同教研等活动,纵向上,强化了中小学同学科相互渗透;横向上,打破了学科界限,强化了学科整合。片区管理使片区学生教育在道德培养、习惯养成和知识技能上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连续性,从根本上推动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深入的教学研究推动了教育过程的不断优化,我们更是以“全程视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例如:我们片区内两所小学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篮球且特色鲜明,而中学重点发展项目是足球,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培养和坚持了六年的兴趣和特长,在升入初中后能出现“断层”吗?实现片区管理之后,我们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政的状态,片区中学随之将篮球特色确立为学校重点项目。我们九三小学的体育教师付英杰,是本校篮球特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手”,实施片区管理以后,他有了更广阔的舞台,片区成立了“付英杰篮球工作室”,按片区规划推动整个项目的发展。按照片区大课表,付老师每周需要定时去大同小学和六中上篮球课,带领工作室成员,借鉴音乐考级方式,制定了篮球等级规则,学生通过参与篮球校本课程的系统学习,自愿报考不同级别的篮球等级。一位初中生在毕业感言中说:“老师给予我的不仅是一项篮球的技能,还给了我一个终生爱好、一个终生受益的习惯和更多的发展机会。”片区大课表还确定了每月一个篮球主题活动,如“三对三”篮球赛, “篮球文化艺术节”等,确保中小学特色的有效衔接,保障片区学生九年培养方案的实现。          

  片区管理让教师资源产生了最大化的效益。九三小学的邓彩凤是一位工作仅一年的班主任,班上的一年级“小不点”把她忙的焦头烂额,大同小学的省级优秀班主任付承葳,有自己独到的班主任工作理念,追求“慢教育”。我们通过“连心班主任工作坊”把他们连接起来,由坊主付老师带动和指导三所学校工作五年内的年轻班主任实现专业成长,工作坊采取了“影随”的机制,每天八小时内付老师无论是上课还是找学生谈心,年轻班主任都跟随着她,仔细观察她的一言一行,看似影随和观察,实质是在开展微型团队学习和研究,由“观察”到“模仿”再到“实践”。除了“影随”之外,连心工作坊成员还通过QQ群、电话、面谈等方式解决教育困惑、交流学习心得,班级常规管理、家校沟通、课题研究等都是工作坊成员研究的内容。连心工作坊成了年轻班主任工作的靠山,同时,也再一次赋予了付老师工作的激情与活力,可谓是双赢。

  为实现片区资源效益最大化,片区内的硬件教育资源也统筹配置,中学配备的是数字地理教室、科学探究室、小学配备动漫实验室,例如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程中的“太阳系”这一专题,我们便组织学生到片区中学的数字地理教室上课,使地月系的自转和公转生动直观的显现在学生眼前。片区有统一的专业教室使用管理制度,围绕专业教室的使用功能、中小学课程设置及学生活动安排,编制了片区“大课表”。教研引领、特色牵动、共享资源激发了我们每一所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在“片长”的带动下,我们的片区管理不断制度化、系统化,学生小学毕业后,进入片区中学,按照设定的科学成长路线,又在一个熟悉的氛围中继续发展,择校回流现象比比皆是,整个片区已成为一所蓬勃发展的“松散型”九年一贯制大学校。

用智慧打造班级文化  用创新张扬学生个性

大连市西岗区第七十一中学教师  艾茹

  我校毗邻大连市最大的小商品和水产批发市场,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占百分之八十多,过去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薄弱校。很多家长对于将孩子送到我校有顾虑,择校导致生源流失严重。2008年我校成为西岗区第一批小班化实验点校。也是西岗区“优先薄弱、交替发展”的薄弱改造理念的受益者,区域的理念和策略让我们对改变我校的薄弱面貌充满了信心。校长在班主任培训会上说:如果每个班级都好起来了,整个学校就好了!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呀!怎样才能让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身世背景的学生尽快融入现代班集体、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想应该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和策略帮助我形成了新的班级组织结构、新的机制和手段、新的评价方式,营造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使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可能。

  在我班,班级组织结构改变了教师主导的方式,老师仅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鼓励者,学生才是自我成长的主导者。这种主导首先就体现在班级小名的诞生过程中,我班的班级小名叫青泽轩,是同学们在班会讨论之后,从自己起的十几个小名中确定的,他们说:青、青春,要张扬青春的活力;泽,聚水的地方,寓意着带着不同家乡文化的我们汇聚在一起;青泽轩就是我们张扬青春活力,互助、融合、自我管理、共同成长的地方。班级小名是同学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班级学生发展的共同愿景,因为每个人都参与了班级的规划,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十分珍惜这个名字,青、泽,已经成为我班文化的关键词,也是我帮助同学发展自己个性,评价自我的依据。

  新的班级机制体现在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管理人员,人人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这种新的班级建设机制打造了与众不同的班级结构。有的学生成为谋篇布局的设计者、有的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有的学生成为专长突出的实施者、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就拿我班于海泉同学来说吧,他是我班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的一位,性格内向,家境贫寒。这样的孩子怎样参与班级管理呢?区里倡导同学们建立自己的数字博览馆,我发现他非常喜欢电脑,于是就让他做了电脑管理员,主要是想让他融入集体。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学期后,一个关于旅游的数字博览馆初具雏形。看着他等待评价的眼神,我笑了,他也笑了,可以说这个数字博览馆敲响了他新生活开场的钟声:他涉猎了更多的知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机会,获得了自信,缩小了与城里孩子心理上的差距。

  每个学生不同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们不同的个性,和于海泉不同,我们班也有同学原本就个性张扬,特长鲜明的,怎样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呢?区里给每个班配发了相机,学校组织师生校园生活摄影大赛,我知道赵芮对摄影感兴趣,就让她作为活动的组织和培训者,她很兴奋,还主动地给我的参赛作品提建议。我把相机交给她,还给她布置了一个任务,抓拍班级每个同学的笑脸和精彩瞬间。一个月后,她上交了一份出人意料的作品,一次以笑脸为主题的摄影展,班级所有任课老师和同学的笑脸展示在回音壁上,她主动为同学们讲解,连其他班级的同学都被吸引了。现在她带起了一个摄影小组并成为班级文化讲解员,多次接待前来参观的领导和老师。她的特长不仅没有被埋没,反而得到更大的展示舞台。于海泉赵芮的故事只是我们班级30个孩子的成长缩影。只要班级建设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人人都可以拥有一片梦想的天空。

  不同的评价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效果。我们班级摒弃了原有的仅以学生成绩为评价手段的单一方式,为学生建立了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扉页主要是学生的个性介绍,包括人生的梦想、阶段性目标、兴趣爱好和电子照片。档案记录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三年间在学校生活中的大事,从第一张开学典礼新生合影的青涩到毕业典礼师生拥抱的感动,按照时间顺序呈现,后记是每个学期结束时班主任的寄语,电子档案改变了原有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张扬了学生个性。

   “青泽轩”的班级文化学生做主学生做,同学们的地域文化在这里融合,智慧在这里升华,“青泽轩”给予了他们乐观、自信、阳光的品质,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使原本差距很大的城市和乡村的孩子,获得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差异发展,并从差异发展逐渐提升为彰显个人特色的优质发展。最终赢得家长和孩子的认可。

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大连市西岗区大同小学教师  赵杰

  我是来自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大同小学的教师赵杰。在优质控择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更有切身的感受:好教师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之一,好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培训,而西岗区为好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优质的培训、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还记得在自己从教十年左右的时候,常常陷入不知该如何继续发展的困惑中,与周围的老师们交流,他们也有这样的感觉,职业的责任感告诉我们必须提高!而我们的渴望却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中徘徊。机会从2008年5月开始接二连三地降临了,区里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钱守旺、华应龙、刘德武、柏继明、吴正宪、李烈等小学数学大师集体来到我区,大师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强大的气场和人格魅力以及对教育事业孜孜追求的热忱,给了我心灵上极大的震撼!真想像他们一样,也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大师,但是,差距之大,谈何容易!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年夏季,我就成为刘德武老师的十名徒弟之一,当时的我真是兴奋极了。局长亲自带我们到北京拜师,当天就开始了第一次学习,之后,北京——大连之间就成了我们师徒的热线,师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深见解、对学生思维训练和教材深度理解和钻研、风趣幽默的谈吐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记得那年国庆黄金周,我们四名徒弟深夜来到北京,师傅亲自开车到机场迎接,几天的“磨课”常常进行到深夜,师傅不知疲倦,师母还捧出热腾腾的炸酱面,这份感动让我们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师傅的期望和教育局的信任,也做一个像师傅那样“爱上课”的老师,在与名师的切磋交流和反复的课堂教学研讨中,我们不断领悟到数学教学的真谛,教学的感觉越来越好。

  在教育局组织的“三级拜名师工程”中,我既是全国名师刘德武的徒弟,也是区内来自不同学校的三名新教师的师傅,我把从名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的徒弟,并且跟他们经常地交流、切磋,看着徒弟们一天成熟起来,我的心里充满自豪和幸福感!现在我的徒弟们也已经在区内崭露头角,被派往上海挂职研修、派往陕西师大参加国培,我也多次被派出参加国内高水平的教学研讨活动,今年春季还走出国门到新加坡感受现代教育的发展。良好的氛围、优质的资源、恰当的培训,给我们提供了最广阔的成长平台,也坚定了我勇立潮头的信心,研讨课、视频切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学术交流等等活动中,常常活跃着我们师徒的身影,也与别的师徒团队在较量与合作中共同提高!现在,我带的新教师已经成为刘德武老师的第二批徒弟,我拉手的学科教学薄弱教师已经成为片区的学科教学法特色教师,我自己也成为大连市的品牌教师,而且,在教师“圆桌式交流”和全员培训的共同作用下,区内各校都有特色教师,都有学科带头人,都有学科专家组,我区各学科入选的大连市品牌教师数量都位列各县区之首。现在,按照局里的统一部署,我们在专研本学科发展的同时,也常常与区内其他学科的专家组、特色教师团队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创建区域“学习共同体”。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成为现实。

  2011年9月,作为“对口帮扶工程”中的一名支教教师,我来到大连市最北端的一所山区小学,我知道这又是一次锻炼与提高的机会。大山里的教师对乡村教育坚守的那份信念和责任、大山里的孩子对优质学习的渴望深深打动着我!于是,一年里,我尽全力,以领路课、讲座、案例式教研、带徒等方式将西岗的经验与做法传给山区的师生。每个忙碌的日日夜夜,我的心灵都在付出中得到净化和升华,我也在与不同的学生和教师的磨合中得到历练和提高。一年的时间可能改变不了什么,但我可以成为一颗火种,点亮学生的心灵,照亮周围更大的空间。

  从教17年,我先后以优质教师的资源被交流到3所薄弱学校。如果说过去的交流和培训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那现在的我就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正视“现在的我”,在主动参与各种培训的同时,要用不断的提高和奉献,去追求一份持久的热情和激情,去享受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做一名像师傅那样“爱上课”、学生又喜欢的老师!

71中学  给孩子可喜的变化

西岗区学生家长  应志芳

  大家好。我是大连市西岗区一个普通中学的学生家长。接到通知要来北京的时候,说实话我很忐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同时面对这件事我又不奇怪,因为从我孩子入初中一开始,就有太多的不可能,在他身上变成可能。也就是从孩子去到了71中开始,我们作为家长的便对学校、对教育充满了感激。

  我儿子叫应明豪,是71中初二的一名学生,他本是个内向寡言的孩子。初一军训刚结束,回到家他就在饭桌上兴奋地说:“爸,知道吗?我是我们小组的副组长!”“管多少人?”“除了我自己,还有3个。”我和他妈妈没敢笑,也没当回事。但半学期下来,原本不爱说话的他几乎天天晚饭的时候都要讲讲今天班级的什么什么课上,哪个哪个小组的比赛啦,趣事啦,后来我和他妈知道他们的4人小组每人都有职务,每人能管别人也归别人管,是叫“合作学习”。于是我在不知不觉间记住了些小班化课堂上的新名词:像“小白板”、“两只红笔进课堂”、“全员参与式总结”等等。而应明豪自己,爱跟我们说学校里的事了,爱吃早饭了,爱上学了,他在班级担任数学课代表,还负责间操时关闭教室荧光灯的工作,每一样他都干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看到孩子脸上有那么多的快乐,我们家长的心里就有那么多的幸福!

  很愧疚地说,应明豪小时候的学习习惯,我们给他培养的,不多。小学时不管作业多么少,他都不愿写;初一有一次考试过后,他忽然郑重其事地说:“请你们放心,我争取不在家写作业!”猛一听吓了我们一跳。原来,每科老师在学校都针对学生当天的掌握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当天所学谁能通过“日日清”检测,谁今天的家庭作业就相应减少甚至没有,这个“作业政策”一下子刺激到他,为了少得到一点儿作业,他课堂里用心,自习课用心,“日日清”抽测时用心,一个小环节带动一大片!应明豪以前几乎从不预习,可是现在,他天天做预习,还为自己制定一周的预习计划。看到孩子的变化,我们感到孩子会学习了,那份感激,不知道该对老师说什么好。

  去年国庆节前,儿子回来说他们的男生鼓队要到俄罗斯演出。全家惊喜得不得了。他当初报名参加学校“男生鼓队”的时候,我们觉得报就报吧,锻炼锻炼身体也好,可忽然要出国演出了,我们才猛然意识到这个鼓队多么受重视,儿子所在的学校多受重视,因为71中的学生,80%是外来务工的孩子。离开家前倒是没什么,除了激动还是激动,可他回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儿子说:第一次看见五星红旗因为他们而升起,他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他肩上也挑着沉甸甸的使命;他跟我说:“爸爸,坐飞机什么感觉?就是‘城市在我的脚下,世界在我的心中’的感觉!” 说实话,我们家长的感动是什么?就是看见孩子的长大,孩子可喜的变化!

  我身体不好,行动不便,有时也想去学校看看儿子的上课状态,我老婆说,不用,你在操场外看看整齐划一的晨读,去看看大课间热火朝天的花样跳绳就知道咱儿子咋样了;儿子也说,爸爸,如果你到我们学校,你一定去四楼走廊里看看,那里有一大幅墙板,学校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照片按照不同的省份,分组展示,配上各自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介绍,从甘肃到福建,我们每个人的故乡都在那里,真的,站在那幅大地图下,爸爸,你一定特感动…….  

  “在母亲的眼里,他们都是孩子;在老师的心里,他们都是伟人。”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都会看着学校正厅这句题词,在这面巨幅照片墙下,站立好久。我的心里总会生出一个个热切的愿望,每一次都设想着我的孩子就是因为得到这些关注、爱护,得到这些欣赏和期待,成就了不凡的人生。

  我的水平有限,不能一下子将孩子所有的变化一一说出,但我有足够的理由,再说一次我心中的感激:能成为这所学校的学生,是我们孩子,也是我们全家的福分。

学校说到了  更做到了

西岗区学生家长  刘君璐

  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孩子是我的关注和牵挂。一转眼,孩子就到了该入学的年龄,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成了全家几代人共同关心的问题。很多人建议我舍近求远选择一所大家公认的好学校,我也非常纠结,因为小学阶段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可所谓的“好”学校都离家很远,孩子的接送都是问题,于是我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学区内的长春路小学。

  从孩子入学前大半年,在长春路小学的校门口就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位特殊的家长(就是我),站在校门口看学校升旗仪式、体育课、各种大型活动。我特别关注学校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孩子的脸上是不是洋溢着笑容,每天学生的室外活动时间能不能保证,尤其是孩子调皮时老师对孩子的态度等等。而且还听在校外接孩子们的家长说,学校有自己的食堂,孩子们吃得饱,吃得好。就这样,出于综合条件考虑,最终决定把孩子送到这里接受教育。

  尽管知道长春路小学是西岗区首批小班化学校,但像我女儿这样聪明而个性非常鲜明的孩子,能不能得到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关注,我还是有些担心。在刚送孩子上学的那段时间,我每天人在单位,心却在学校,孩子的表情更是我们家的晴雨表。令我欣喜的是,从孩子入学以来,每天放学都能看到孩子快乐地奔向我的怀抱;每次询问她一天的校园生活时,她都仰起小脸告诉我这也好,那也好。当我再追问时,她就会稚气地告诉我:“老师把我的画挂到墙上了,小朋友和我一起玩篮球了,学校的饭菜真好吃,今天老师给我们大家照相了……”这些话都让我感受到孩子在学校的快乐,孩子快乐,我们当家长的就更快乐。

  如今我的孩子已经成长为快乐活泼,能和同学友善相处,懂感恩的小学生了。两年里,孩子在成长,我更感觉到自己也陪伴孩子在一同成长。我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各类家长培训,并与其他家长进行交流;我参加了学校的混龄运动会,与孩子在赛场上一同拼搏;我参加了学校的家长开放日,与孩子共同聆听老师的讲课,也第一次了解了教学一体机;我参与了学校食堂菜谱的制定,中午和孩子共同用餐;我参观过学校学生自发自建的实物博物馆,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来北京的前几天,我陪孩子去参加大连市的合唱比赛,看着她落落大方、自信从容,听着那悠扬婉转的歌声,我在场外感慨万千。说实话,在孩子入学前,我并不是十分清楚孩子的艺体潜能,但是现在,孩子既在合唱和象棋方面展现出一定的才华又能把篮球玩得灵活。这都得益于学校为孩子提供的“4+2”项目和课外艺体课程,钢琴、舞蹈、乒乓球,羽毛球、版画等各门各类,应有尽有。更加难得的是,学校很多课外艺体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在省、市甚至国家知名的大师。这些课程都是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里完成的,学校不仅不用家长花一分钱,更把我们家长从周末奔波于各类校外学习培训班的折磨中解放出来。在我们西岗区,不仅丰富多彩的课外艺体课程是免费的,就连身上穿着的漂亮制服,都是政府为孩子们专门免费定制的。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最好的学校,有最好的老师,接受最好的教育,我很庆幸当初的选择,对于我的孩子来说,最好的学校就是她成长的乐园,最好的老师就是她敬爱的师长和亲密的朋友,最好的教育就是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她的教育。长春路小学的“小班化”教育就一直是我向家人和朋友炫耀的资本。我的电脑上有老师发来的孩子各个时期、各种活动的照片,我孩子的作品在班级随处可见,我和老师能利用家校联系平台自由交谈,我孩子能够面对几十名参观者从容地介绍班级文化,我的孩子更加阳光、更加幸福…… “让每个孩子都收获成功,让每个孩子都博学自信”,学校说到了,更做到了。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