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问答
陕西的历史是怎样的?
【历史概要】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文明发祥】 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鸟兽。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约三四万年前,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农业发祥】 陕西是我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当时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粟。传说中最早从事耕种稷和麦的人,是陕西关中周人的祖先。到了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并向其他地区传播。 【对外开放发祥】 陕西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3000多年前,陕西长安就同许多国家有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交往活动。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古长安为起点的。从两汉时期时,就以长安为中心,同南亚、西亚、欧洲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文化发祥】 陕西是远古文化的摇篮之一。陕西从西周起,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周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周人以周原为活动中心后,就有了文字记事,把卜辞和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后来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周代的古阴阳历,就是我国最早的历法。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等都记录印证了博大精深的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 【自古帝王都】 陕西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份。大约在2000年前、公元前28世纪左右,传说夏部落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在陕西活动过,为中华民族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丰功伟绩。公元前21~前16世纪的夏朝时期,陕西就有扈国、骆国出现。公元前12世纪末,进入稳定的农耕时期后,陕西渭水流域成为古代历史的中心舞台,先后有13个王朝在长安或长安附近建都。西周都镐268年;秦都咸阳145年;西汉都长安208年;新莽都长安15 年;东汉献帝都长安6年;西晋惠帝、愍帝都长安7年;前赵都长安10年;前秦都长安35年;后秦都长安32年;西魏都长安23年;北周都长安25年;隋都长安26年;唐都长安266年。又有两个农民政权黄巢的齐政权都长安4年、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都长安2年。共计1072年。另外还有西夏都于陕北靖边。周的崛起、秦的强大、汉的兴盛、唐的繁荣都是以陕西为起点的。辉煌的周秦汉唐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骄做,更是陕西历史的骄傲。陕西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宝贵文物。 【革命圣地】 近代的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陕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3600万勤劳、勇敢、智慧的三秦儿女,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正在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昂扬的斗志,投身西部大开发,发扬光荣传统,重振汉唐雄风,再铸新世纪的历史辉煌。 【陕 秦 三秦】 陕西简称陕或秦。“陕”指陕陌,在今河南省陕县西南。西周初期,周、召二公分陕而治,陕以东,周公治之,陕以西,召公治之。此后,人们就把陕陌以西称为陕西,简称“陕”。“秦”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辖区主要在这一带。人们又称陕西为“三秦”,一般是从陕西的地理特征分为关中、陕北、陕南三个自然区域来理解的。其实,“三秦”得名源于项羽分封诸侯,让秦的三个降将分治秦之故地:章邯为雍王,领有咸阳以西;司马欣为塞王,领有咸阳以东;董翳为翟王,领有陕陌以西。“三秦”即由此得名。 【唐以前行政区划演变】 陕西地方行政区划,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魏国在洛河下游设上郡,楚国在汉江中游设汉中郡,秦在陕北也设上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陕西境内除保留上郡和汉中郡外,在渭河流域另设内史,与郡同级。 西汉沿袭秦制,保留上郡与汉中郡,另将秦的内史分为3个相当郡的政区:京兆尹(分管今西安以东、渭河以南地区)、左冯翊(分管渭河以北、洛河中下游地区)、右扶风(分管咸阳以西地区),称为“三辅”,治所均在长安城。汉武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13州刺史部,监察各郡。后来改刺史部为州,州牧或州刺史为行政长官,形成州、郡、县三级制。现今的陕西在西汉中期涉及3个州。 三国时期,现今陕西地区的大部分由雍州、荆州、益州管辖。西晋时大致和三国相仿。东晋至隋统一的二百多年间,南北分裂,战争频繁,行政区划十分混乱。 【唐以后行政区划演变】 唐初对州、郡、县加以改革,全国共设10道,道辖州、郡。今关中、陕北属关内道,陕南属山南道。宋改道为路,今陕西的大部分属于永兴军路,治所在今西安市;今麟游、周至以西,南至凤县、留坝,另属秦凤路,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这两路是由宋初的陕西路划分出来的,因此,习惯仍称它们为陕西路。今佛坪、镇巴以西属利州路,治所在今汉中市。今宁陕、石泉以东属京西南路,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今神木、府谷、佳县属河东路,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金仍用路制,完全设在陕西境内的有京兆府路、延路。 元代的政治中枢称中书省,在各地的分设机构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陕西行省的辖地包括今陕西全境及甘肃兰州以东和内蒙古伊克昭盟中部以南各地。明在元行省基础上,除北京、南京外,在全国设13个布政使司,陕西布政使司所辖地区包括今陕西全境、甘肃嘉峪关以东各地、宁夏和内蒙古伊克昭盟的大部、青海湖以东部分。清代废去布政使司的称号,仍称行省或省,嘉庆年间全国有18个省。清初陕西仍辖今甘肃、宁夏和青海东部。康熙二年(1663)年移陕西右布政使驻巩昌,五年改为甘肃布政使,移驻兰州。从此,陕、甘两省分治。 自元代设行省起,陕西的省治一直设在现今的西安市。 【西安编年】 北周建都长安 北周闵帝元年(557)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在长安代西魏称天王,改国号为周,是为北周孝闵帝。 隋建都长安 北周大象三年(581)掌握朝政大权的相国外戚杨坚胁迫北周静帝宇文阐禅位,改国号隋,以长安为都。 李渊称帝定都长安 隋大业十三年(617)太原留守、唐公李渊起兵反隋。翌年在大兴城太极殿称帝,建立唐朝。 唐建长安城 唐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 王孝通撰《缉古算经》 唐武德八年(625)王孝通撰《缉古算经》在长安成书,这是中国现存最早解三次方程的著作。 玄奘天竺取经著《大唐西域记》 贞观三年(629)玄奘离开长安,时年27岁。途中历尽艰险,九死一生,到达印度。贞观十九年(645)携带657部经书返抵长安,长安数十万众夹道欢迎。 第一批日本国遣唐使到达长安 唐贞观五年(631)日本国舒明天皇派遣以犬上御田锹为大使、药师惠日为副使的第一批遣唐使团到达长安城。 李自成攻入西安城 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攻陷西安城,改西安府为长安府,称西京。建国大顺,年号永昌。翌年撤出西京。 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安。25日,成立西安市人民政府,贾拓夫任市长。 “蓝田猿人”发现 1964年5月2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在蓝田县公王岭发现一基本完整的中年女性猿人头骨化石。属距今约100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初期,定名为“蓝田中国猿人”。 秦始皇兵马俑发现 1974年3月29日,临潼县(今临潼区)晏寨公社西杨生产队农民杨志发等人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发现陶兵马俑,引起文物考古界的注意,后经发掘和研究确认为秦代兵马俑。 西安—临潼高速公路建成 1990年12月28日,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条高速公路———西(安)临(潼)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长30多公里。 第五届世界历史都市会议 1996年9月10日至12日,第五届世界历史都市会议在西安古都大酒店举行。钱其琛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词。会议以“历史都市的振兴”为主题,有巴黎、莫斯科、巴格达等70多个城市的市长或市长代表出席。会议结束时成立了“世界历史都市联盟”,西安市当选为联盟总会副会长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是这次会议的资助项目。 西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2005年10月17日至21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第15届大会在西安人民大厦召开。这是该会议第一次在中国召开,也是西安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性会议。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国外代表和国内300余人(包括港澳台代表)参会。大会于 10月21日通过了《西安宣言》,将中国的哲学思想、文物保护的理念以及西安的文化保护经验,纳入到文物保护的国际规则之中。《西安宣言》的通过,是中国包括西安对世界文化建设的工作又一突出贡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届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隆重举行 2005年11月10日至11日,由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主办的首届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隆重举行。它的成功举办对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和加快西安国际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论坛期间,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官员、各国旅游部(局)长、国内外城市市长、能源官员和有关金融界高层进行专题研讨,对推动中国西部城市、尤其是西安与中亚国家的对话与合作,交流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