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2003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9-09 19:05)
文章正文

  2003年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国民经济经受了“非典”疫情和秋季洪水危害的严峻考验。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建强创佳”为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特别是面对灾害的挑战,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沉着应对,适时采取了“农业增收、工业增速、投资增量、开发区增贡献、三产补欠’的四增一补有力措施,领导全市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战胜了比预计要大的困难,夺取了比预期要好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进步。

  一、经济发展

  全市经济在持续、协调、快速、健康的轨道上运行,经济总量继续扩大,经济结构得到优化。据初步核算,2003年西安市生产总值(GDP)94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447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444.2亿元,增长1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9亿元,比上年增长41.7%。全年财政总收入117.3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地方财政支出77.4亿元,比上年增长21%。

  农林牧渔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各级政府正在把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做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认真安排部署,切实抓紧抓好。伴随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优质高效特色农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农业产业多元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粮食生产受播种面积调整及局部地区干旱气候及洪涝灾害的影响,总产有所下降,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全市造林面积20.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8.5%,零星植树1024万株,比上年增长42.7%。猪、羊年末存栏数增加,大牲畜、家禽年末存栏数均有所上升,肉、奶禽蛋产量均有较大增长。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1654公顷,比上年减少25%。2003年全市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及畜禽存栏情况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 增长(%
粮食          万吨         176.3       -8.3
棉花          万吨         0.2         22.9
油料          万吨         1.1         -7.4
蔬菜          万吨         169.7       持平  
水果          万吨         38.4         2.3
肉类          万吨         16.6         3.0
#猪肉         万吨         12.3         3.5
奶类          万吨         33.6         16.8
#牛奶         万吨         24.5         21.0
禽蛋          万吨         12.9         4.1
水产品         万吨         1.0         -16.7
肉猪出栏头数      万头         159.5       4.8  
大牧畜年末存栏数    万头         28.5         11.8
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139.8       0.6  
羊年末存栏数      万只         51.4         7.1
家禽年末存栏数     万只         1651.4       1.0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8.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有效灌溉面积203.4千公顷,下降4.5%;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算)20万吨,比上年下降0.4%;农村用电量11.6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6.1%。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2003年,西安市工业呈现增速加快、结构优化、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工业对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实现工业总产值12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79.6亿元,增长17.0%。全年工业用电量46.5亿千瓦小时,增长7.6%。

  工业结构继续调整,产销衔接良好。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工业企业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完成工业总产值179.4亿元,增长22.6%;股份合作企业工业总产值6.6亿元,增长19.7%;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453.5亿元,增长18.2%;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26.0亿元,增长7.2%;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105.9亿元,增长9.3%。2003年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总产值181.8亿元,增长10.4%;重工业总产值597.8亿元,增长19.2%。

  工业运行质量改善,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6%,比上年提高0.97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34.0亿元,增长15.6%;工业产成品资金占用70.3亿元,增长13.0%,低于产品销售收入增幅2.58个百分点;利税总额57.2亿元,其中利润总额29.3亿元,较上年增长16.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4.8。比上年提高6.02个百分点。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万千 瓦小时     204114       7.5  
方便主食品     吨         69483        105.0  
乳制品       吨         51625        85.3  
饮料酒       万吨         24.62        1.2  
#啤酒       万吨         24.55        1.2  
纱         吨         71266        2.6  
机制纸       吨         85545        36.6  
缝纫机       万架         55.80        12.1  
化学试剂       吨         1578         17.3  
合成洗涤剂     万吨         5.86         0.3
中成药       吨         1059         -3.5  
水泥         万吨         135         -7.4  
钢         吨         35792        15.6  
工业锅炉       蒸发 量吨      1178         21.8  
汽车         辆         41051        23.7  
交流电动机     万千 瓦       276.22       57.9  
变压器       万千 伏安      2017.84       23.7  
电力电缆       公里         280         -13.0
通讯电缆       公里         26534        14.9  
彩色显像管     万只         665.89       8.9  
电工仪器仪表     台         10124        -35.0

  建筑市场不断规范,工程质量不断的提高。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02659元/人,比上年增长22%。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全年施工项目4859个,竣工项目2119个;施工面积1229.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28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实现总产值169.6亿元,增长27%;施工工程优良品率65%。

  运输邮电业

  社会运输能力提高,货运量平稳增长。年末拥有民用车辆50.9万辆,比上年增长12%,其中汽车24.2万辆,增长17.3%。全年完成客运量8792万人次,下降5.5%;旅客周转量239.0亿人公里,下降1.6%;完成货运量8901万吨,增长8.9%;货物周转量499.6亿吨公里,增长9.9%。

  邮电获得较快发展,邮电业务收入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全年发送函件14909万件、特快专递171.5万件,报刊1.21亿份;年末邮政储蓄余额73.8亿元,比上年增长42.1%。电子通信各项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新兴业务增长明显加快。西安电话号码顺利实现8位升级;年末市话和农话交换机总容量316.3万门,比上年增长19.5%;市话和农话用户237.5万户,其中住宅电话129.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2.2万户,增长18.2%,城乡话机普及率每百人66.2部。年末电信局计算机互联网用户88.6万户,以ADSL为代表的宽带网用户达10.7万户。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0亿元,增长13.0%。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16.7亿元,增长13.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3.3亿元,增长8.1%。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餐饮业零售额102.5亿元,增长7.8%;其他行业零售额11.7亿元,增长9.1%。年末拥有各类贸易市场514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16个。

  市场物价

  2003年,西安市市场物价运行呈现由降转升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5,较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食品、居住两大类价格较上年分别上升4.6%和4%。烟酒及饮料、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下降0.5%、1.0%、3.3%、2.4%、6.1%和3.1%。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与上年持平。

  金融、证券、保险业

  金融支持办度加大,个人消费贷款大幅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65.9亿元,比年初增长21.4%;各项贷款余额1954.2亿元,增长21.9%。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1041.9亿元,比年初增加153.0亿元。贷款中,短期贷款946.6亿元,增长21.1%;中长期贷款659.7亿元,增长30.8%。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909.3亿元,增长22.3%;现金支出4690.5亿元,增长22.3%;全年现金净回笼218.8亿元。

  证券市场健康发展,营业网点继续增加。年内新设立1家证券营业部,年末全市证券营业部有52个。企业资本运作取得新进展,全市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49家。在股市不振的情况下,全市证券交易额1749亿元,较上年增长45.8%。

  保险业务迅速发展,保费收入大幅增长。2003年又有中华联合和天安保险两家保险机构进驻西安,全市保险主体达到12家,全年保险业务收入36.2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已决赔款及给付6.5亿元。在保险业务收入中,人寿保险份额加速增长,财产险与人寿险的比例从1:2.9变化为1:3.0。

  房地产业

  全市房地产市场供销两旺,商品房竣工、销售均出现持续增长的势头。全市房地产开发量13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9%;商品房销售面积250.3万平方米,销售额54.1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27.9万平方米。个人购房比重持续提高,达到94.1%。旅游业

  2003年全市旅游业因“非典”疫情受到直接影响。国际、国内旅游全面受挫。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其他活动的海外游客33.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4.6%;接待国内旅游者161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5.5%;旅游总收入105.7亿元,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9.3%和54%。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30个,国家4A级景区9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59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8家。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继续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以及13户重点国企改制的基本完成,为在整体上搞活西安国有经济,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奠定了基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新取消审批项目350项,使总精简率达到69%。建立了投资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制度,简化了办事程序和缩短了审批时限。积极推进国有土地储备制度,对四类经营性用地实行了招、拍、挂的营运管理方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推行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试点,减负率达58%。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行政执法责任制,重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试行听证制度。全年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1件,修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68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体制改革总体向深层次、宽领域推进。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克服了“非典”疫情的影响,特别是实施“走出去”的招商引资战略初见成效,对外贸易再创新高。全年西安地区累计进出口总值2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出口14亿美元,增长24.9%。全市自营进出口总值6.9亿美元,增长24.3%,其中出口4.8亿美元,增长43.8%。提前两年实现市政府要求的跨越目标。外贸出口总值第一次列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之首。

  利用外资

  招商引资出现新局面,利用外资稳步增长。2003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32个,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合同外资额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26%。已有56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市投资设立项目。新批外商投资企业中合资项目50个,占新批项目总数的37.8%;合作项目21个,占新批项目总数的15.9%;独资项目61个,占新批项目总数的46.3%。

  外经合作

  外经合作取得新进展。我市最大的国际受援项目———日本政府无偿援助的总金额13亿日元的垃圾处理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国际受援、境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全面增长,年末在境外劳务人数1729人。全年境外承包营业额达到4208万美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开发区建设

  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二次创业”为动力,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较上年增长50%;合同引进外资额3.0亿美元,增长27%;实际引进外资额1.0亿美元,增长38.4%;财政收入7.3亿元,增长29%。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较上年增长96%;合同引进外资额2.5亿美元,增长19.5%;实际引进外资额0.8亿美元,增长26%;财政收入1.9亿元,增长30.7%。曲江新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大雁塔北广场建成开放。开发区和曲江新区的发展对全市经济辐射带动和创新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

  三、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03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2万人。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11项,投入市级科研经费4000万元。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列入科技部各类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110项,获资金支持4200万元。实施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项,技术市场交易额5.3亿元。全市专利申请量2341件,专利授权量1099件。累计专利申请量16762件,专利授权量9030件。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4家,累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971家。

  教育事业

  继续实施高标准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市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9.9%和98.5%。全市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在校学生分别为66.8万人、38.9万人、17.5万人、4.4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5.4万人,毕业生1.7万人;普通高教在校学生40.1万人,毕业生6.5万人。社会力量办学蓬勃发展,全市拥有民办其他高等教育机构25所,民办普通中小学87所,民办职业学校31所。

  文化事业

  群众文化繁荣活跃,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加大了在广播影视方面的投入力度,广播电视覆盖网不断完善和扩大。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重大活动、重点工程,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新闻宣传。文化出版市场管理和文物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广电等企事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为文化市场增添了活力。全市有文艺表演团体22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化馆13个、文化站181个,公共图书馆14个,出版社15家。公开出版报纸33种。

  卫生事业

  全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推进城乡联动的社区卫生服务,健全了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体系。加强卫生防病工作,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社区合作医疗覆盖面达65.6%。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78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74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1万人,其中职业医师1.5万人;卫生机构床位3.3万张。

  体育事业

  体育事业向产业化迈进,群众体育工作有了新发展。2003年全市已有10个全国体育先进社区,23个省级体育先进社区,17个全国体育先进乡镇。全年培训和审定了5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984人。全年各体育协会和体育社团共组织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150项次,参加人数达10万人次。全民健身广场增至170个。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在2003年第五次全国城市运动会上,我市体育代表团获得5枚金牌、11枚银牌、5枚铜牌,取得总分493.5分的好成绩,在西部省区参赛城市中列第二位。

  四、城乡建设和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力度继续加大,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9亿元,其中国有单位投资280.3亿元,增长40.1%;城镇集体投资22.3亿元,增长62.9%;非公有制经济投资176.4亿元,增长41.8%。从各类投资看,基本建设投资228.4亿元,增长47.4%;更新改造投资71.5亿元,增长24.4%;房地产开发投资124.7亿元,增长57.1%;其他投资21.3亿元,增长38.2%。全市建成投产项目48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50.3%。

  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

  城市建设的道桥工程、排水工程、绿化美化工程进展顺利。二环路全线贯通,朱雀路至含光路增设立交完工通车,机场高速公路顺利通车,枣园东西路、纬一街、西影路、高新四路、东仪路、五星街、东关正街、太华路北段、友谊路疏导线等十五条道路建设改造全面完工。背街小巷及断头路改造工程中的光华路、解家村路、齿轮厂门前道路、凤城三路、刁家村、永松路南段等道路改造工程已经完工。邓家村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北石桥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已完工投入运行。纬一街雨水截流干管工程、翠华路排水工程基本完工,西斜三路明渠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雁塔北广场竣工开放,大水大绿工程正式启动。城市绿化工程及绿化养护工作完成了钟楼盘道改造、西华门西广场改造、长乐东路行道树补栽、南门广场喷灌、公园南路、新城广场、纬二十九街行道树栽植、兴庆湖综合治理等工程。

  城市规划和管理力度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市容市貌得到改善。完成了城六区分区规划及城六区详细规划编制。城市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工作得到强化,编制完成了环山路两侧用地控制规划、背街小巷道路整治及城市断头路打通工程方案设计、城市点亮工程系统规划、城市雕塑体系规划、城中村及旧村改造规划、大明宫御道广场规划、建筑垃圾造景选址规划、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三环道路工程项目规划、西安市道路体系规划、西安市绿化体系规划、新建改造公共厕所布点规划。全年市区新增绿地60公顷,绿化覆盖率38.8%,比上年提高7.98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1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8平方米。

  公用事业

  2003年全年新建改建道路15公里,30万平方米,修补、翻修沥青路面72万平方米,修补人行道51000平方米,新增雨水管道34公里,污水管道14公里,新增供水管道10431米。天然气改造燃煤锅炉1328台,管道敷设400多公里。新增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城市路灯改造累计完成电缆敷设47公里,立灯杆1794根,新安、改造路灯4471套,改造无灯街巷123条。全年处理污水4847万立方米,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1万吨。各级市容环卫部门负责清扫的道路面积1500万平方米,道路冲洒水面积达440万平方米。全年收集、清运、处理垃圾113.2万吨。年末市区公交营运线路152条,营运车辆3431标台,线路总长度795公里;全年客运总量5.5亿人次;营运出租汽车10430辆。新增公交线路8条,延伸调整19条,新增公交车辆348辆,更新公交车辆115辆。城市管道煤气家庭用户5万户,液化气用户63.4万户,天然气用户38.3万户,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91.2%。自来水日供水能力197.4万吨,供水总量36122万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12002万吨;集中供热面积2175万平方米。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02.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2%,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8.8亿千瓦时,增长10.8%。

  环境保护与治理

  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工作力度加大。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加强对水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实施对污染物总量的控制,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江村沟垃圾填埋厂二期工程的前期工程基本完工。累计拆除燃煤锅炉1883台。全市建立各级环境监测站15个,烟尘控制区9个,面积196.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6个,面积81平方公里。市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日均值二氧化硫为0.01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为0.015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为0.136毫克/立方米。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优良)的天数255天,比2002年增加80天,优良天气率提高了22个百分点,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双双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达标率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7.1%。

  五、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和就业

  全市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出生率稳定在较低水平上。2003年人口出生率为9.8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3‰。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1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3.7万人,非农业人口312.9万人。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18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5%。人民生活

  2003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504元,比上年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3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9%和7.4%。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805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03元,分别增长6.0%和1.2%;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城市居民为34.8%,农村居民为37.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0.6亿元,比年初增加222.5亿元。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2.0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3.9平方米。

  社会保障

  全市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保险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3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11500户,参保人员95.7万人,共收缴基本养老金17.5亿元,拨付23.5亿元。对全市35.2万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金发放实行了与用人单位脱钩的社会化发放,发放率保持在100%。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11577户,参保人数127.1万人。全市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8亿元,支出8569.5万元。全市已有4.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领到了“优惠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万人。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参加医疗保险单位4300户,参保职工123.4万人,比上年增长15.3%。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2003年全市各类可提供食宿的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799张,收养各类人员1619人。全市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734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14个。全年通过销售社会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976万元,接收社会捐赠款1027万元。全市共有18.1万人纳入低保范围,其中城镇16.9万人,农村1.2万人。

  200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国企改革仍然步履维艰;工业产业聚集度低,结构调整缓慢,竞争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再就业压力增大;城市交通状况亟待改善。对此,市委、市政府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正在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逐步予以解决。

  注: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地区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

   2.人口数为公安局户籍年报数;

   3.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总产值、增加值的绝对数均按现行价格计划,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仅为中国电信的用户数,未含其他通讯公司的用户数。

  

                                                西安市统计局

                                                2004年3月2日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