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种原因,不说苏北,只说苏南,苏南知名度高的县级市(包括远离主城区,前身是县或县级市的市辖区)比比皆是。
苏州的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常州的金坛、溧阳,镇江的句容、丹阳,南京的溧水,无锡的江阴、宜兴,等等。这些城市人文荟萃,经济发达,但其中的宜兴还有两点与众不同之处。
第一,宜兴是江苏省少有的位于三省交界处的县级行政区,宜兴西南接安徽,南按浙江。
第二,宜兴是江苏省唯一的县级飞地。因为宜兴与无锡市主城区并不相连,被常州隔于太湖的西北侧。
宜兴北与常州市的溧阳区、金坛区、武进区(并入戚墅堰区)接壤,东南接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南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相接,东临烟波浩渺的太湖。
宜兴面积约1996平方公里,在仅有约10万平方公里的江苏省,这个数据不算小,人口120多万。宜兴地形,综合来说是北面低,南面高。宜北的正北端有与常州相接的滆湖,南边是天目山的余脉,山头较多。咱们都知道江苏省的最高峰是连云港的玉山峰,海拔,却很少有人知道江苏省第二高的山峰在哪,就在宜兴。黄塔顶,又名葡萄岭、茗岭,位于宜兴市西部偏南的张渚镇,海拔约611.5米,是江苏第二峰。
宜兴现在隶属于无锡市,实际上更早的时间,并没有无锡这个地级行政区划,整个无锡包括宜兴都是隶属于常州的。当然,在历史上,宜兴还隶属于苏州(吴郡)。
宜兴在秦汉时称阳羡县,隶属于治所在苏州(时称吴县)的会稽郡。三国东吴孙皓时,设吴兴郡,阳羡县隶之。到了几十年后西晋大乱时的永嘉年间(307-311年),吴兴郡分出一部分设义兴郡。义兴郡到了隋朝灭陈后降级,改称义兴县,隶属于常州。之后的唐朝数百年间,宜兴一直由常州管辖,宋朝数百年间依然没有什么变化。辖区没有变化,但名字却变了。公元976年,宋太宗赵光义继位。
赵光义当了皇帝,“义”字出于避讳就不能用了。于是,义兴县变成了宜兴县,一直沿用至今。
宜兴曾脱离常州管辖,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宜兴县升为宜兴府,但五年后又降府为县,一年后又升为宜兴府。元成宗元贞初年(1295-1297年),宜兴府和宜兴县都撤销,改称宜兴州。到了明朝,重新设宜兴县,再次隶属常州。清朝没有变化,宜兴县、无锡县(今无锡市主城区)、江阴皆隶于常州府。
到了新中国后,宜兴先后隶属于常州、苏州、镇江,直到1983年改由无锡管辖。
宜兴不同。宜兴不沿长江,但沿太湖。在苏南各市看来,似乎太湖的分量要大于长江,苏锡常的主城区都距离太湖沿岸不远。太湖面积非常大,2400多平方公里,有足够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