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宝鸡日报·改革开放40年】宝鸡工业:带着昨日制造辉煌,迈向明日智造未来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9-21 09:59)
文章正文

【宝鸡日报·改革开放40年】宝鸡工业:带着昨日制造辉煌,迈向明日智造未来

2018-10-18 10:46

那些走过的光辉岁月

秀兰,我把洗衣机给买回来咧!

啥牌子的?

“双鸥”牌的。

不少宝鸡人,对这则广告还有清晰的印象。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陕西机床厂的发展壮大,引进了洗衣机生产线,陕西洗衣机厂也随之诞生。作为宝鸡的名牌产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双鸥牌洗衣机曾风靡一时,一机难求。

同时代,宝鸡的明星工业产品还有不少,“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长岭电冰箱,骑在路上不逊于现在开奔驰、宝马轿车气场的“渭阳”摩托。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这些产品远销大江南北,即使在宝鸡本地有的甚至也得凭票供应,为了买一台洗衣机、一台电冰箱,要托熟人走后门,甚至找企业领导“特批”。

虽然这些品牌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已没落衰败。但不可否认,它们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工业舞台上不失为一场精彩的首秀,让地处西北的小城提升了一定知名度,让宝鸡人留下了一段骄傲的回忆。当初,甚至有这样的说法,“陕西的工业在宝鸡、陕西的名牌在宝鸡”。宝鸡工业“名牌”的这次集中爆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宝鸡工业起步早、门类全的优势。

宝鸡工业起步于陇海铁路修建,解放后经过“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的投资,使宝鸡工业逐步发展壮大,并成为我国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特别是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一批沿海企业的内迁和一批国防企业的兴建,使宝鸡工业建设迎来了发展的高潮。

这一时期,共有27户大中型企业在宝鸡建成投产,包括宝光电工厂、秦川机床厂、宝鸡桥梁厂、宝鸡铲车厂等,使宝鸡在机械、电子等工业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

在改革中探寻发展之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工业强市”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宝鸡着力改造老工业基地、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以产权改革为中心的改制重组。2005年,关中工具厂、医药玻璃厂、市油毡厂等一批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陕西凯迪空调器有限公司和渭阳柴油机厂的计划破产终结,市属轴承厂、水泥厂、新秦纸厂等13户企业的债务,一次性打包处理。

全市以股权多元化为核心的国企改革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大中型企业改制面达到90%。伴随着改革的阵痛,一批颇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工业企业集团逐渐形成并不断焕发出激情与活力,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日益显现。

老企业如何焕发新生机?

中铁宝工隶属于中国中铁股份集团,是一家1955年建厂的企业,这个宝鸡人熟知的“大修厂”曾创造过中国铁路施工机械的多个第一。然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错失了一次又一次发展机遇,企业多年在走下坡路,最困难时已半停产。

中铁宝工与时代电气经过多次接触、反复磋商,合资公司于2009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一方是有着50多年积淀铁路施工机械设计、生产、制造行业首屈一指的佼佼者,一方在产业定位、现代化管理方面优势突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当年年底就完成产值超过一个亿,实现订货超过三个亿,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9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48.6%,过亿元的百户工业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42.37亿元,同比增长19.8%。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12个月保持全省第一,为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转型升级迈向新征程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使得国民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为突出。形势复杂多变,机遇转瞬即逝。宝鸡工业系统贯彻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各项政策措施,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着力破解产业层次相对较低,名牌效应不够明显,“航母级”龙头企业不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占比偏小,产业链延伸不够等问题。

从“十二五”起,宝鸡工业调结构、转方式,苦炼内功,先后实施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两大两化”的发展战略,制定《宝鸡市工业发展追赶超越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关天经济区的历史机遇,强化“1553”行动计划,实施汽车产业跨越工程、钛及钛合金突破工程、烟酒食品提升工程、能源化工转型工程、优势装备制造业创新工程、战略新兴产业壮大工程等“六大工程”。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要突出质量效益、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改革创新、推进发展动力变革;突出问题导向、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建设装备制造业名城。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如今宝鸡工业经济规模与当年早已不在一个数量级上,1978年工业总产值仅10多亿元,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196.35亿元。此外,工业经济在结构和质量方面发生的变化更可谓翻天覆地。

由制造向“智造”转变: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宝鸡的工业骨干产品是印染布、酒、灯泡、水泥、平板玻璃、轻骑摩托车、叉车、电冰箱、空调器、家用洗衣机、卷烟、化肥等;而 2017年底,全市已有148户战略新兴产业企业,秦川机床是国内机器人关节减速器产品系列最全供应商,中铁宝桥集团率先研制出了我国首组时速250公里客专道岔和350公里高速道岔,宝鸡机床数控智能化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渭滨区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7107航天产业基地、凤县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等重点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这些企业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等诸多领域各显其能,成为市场的“宠儿”,高新技术每年带给宝鸡的经济效益超过300亿元。

由不相往来到军民融合:

作为军工大市,宝鸡有40多家军工及其配套企业涉及航空、航天、兵器、电子等多个工业门类。曾经,不要说和民营企业,即就是同在一条街上的国有军工企业之间也是“不相往来”。如今,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成了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民营装甲防暴车和旋翼机生产厂家,其产品广受军方好评。宝鸡合力叉车厂成功研制出系列军用叉车;北方照明为国防领域提供多种规格电光源。“民参军”“军转民”之路越走越宽,凌云电器公司开发了民用车辆导航、音响和视频产品;航天时代导航设备公司与宝钛集团合作,携手进军3D打印领域;长岭电子、群力电工、西北机器等公司在卫星导航、继电器、磁性器件、新材料等领域相继开发出高性能民用产品……1986年,全市军工企业仅有60个民品生产项目投入批量生产,2016年,宝鸡军民融合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已达到300亿元。

由国企独大到民企壮大:

工业企业投资大、门槛高,改革开放之初鲜有个人创办。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为民营经济创造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东岭集团从当初的铁皮加工铺干起,发展到涉及焦化生产、金属冶炼、热电站等工业、商贸、地产等领域,集团员工1.8万名,年收入破1300亿元的明星企业。特别是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服务,提升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成长出力兴钛业、巨成钛业、金钻石油、晨光电器等一批“小巨人”工业企业。2017年,工业非公经济占比稳步发展,全市工业非公增加值占比已达47.8%。

由单打独斗到产业集群:

宝鸡虽然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但产品关联度不高、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长期以来都是制约工业加速发展的瓶颈。如今,汽车及零部件、钛及新材料、烟酒食品、优势装备制造和高端能化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建设蹄疾步稳,日趋形成了分工明确、配合密切、协同发展的产业配套体系。吉利整车和发动机项目是我市重大招商项目,不但提升了产业层次,还吸引了宁波拓普、重庆宏立至信、台州地通、浙江铭博等 3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落户宝鸡,实现了座椅、内饰件、减震器等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这些企业的制造水平、管理水准等,在业内都是国内一流,对于我市汽车产业必将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发展,宝鸡工业体系和产业链逐渐完善,发展定位和目标也愈发清晰,从之前的低端制造业慢慢向中高端拓展,在规模和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宝钛集团的4500米深潜器载人球壳,打破了欧美对深海探索的技术垄断;秦川机床汇聚清华大学、西安交大的高端才智,建立了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陕汽、法士特、吉利领衔,形成了全国重要的重载军卡生产基地、整车制造基地;以中铁宝桥、宝鸡中车时代为代表,轨道交通产品实现国际领先水平……宝鸡工业经济在追赶超越的征程上步伐更加铿锵有力,朝着装备制造业名城的目标加速迈进!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宝鸡日报全媒体记者 金鑫

此稿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