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西安:众关之中,盛世汉唐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1-07 00:02)
文章正文

2020年12月0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往期回顾

  中青报系  

 

城事 西安:众关之中,盛世汉唐

程遂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2月08日   10 版)

西安大雁塔视觉中国供图

    编者按

大诗人李白曾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都城长安成为他一生心目中的圣地。的确,在古代,大城市往往集中了全国的丰富资源和优秀人才,成为古代文明的先发地区,令人向往;时至今日,又留下了厚重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成为文化旅游胜地。从今天开始,“城事”专栏将以我国西安、北京、洛阳等古都,以及曲阜、邯郸、银川等历史文化名城为载体,回顾它们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展示每座古城的独特文化魅力,也从中揭秘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动力源泉。

---------------

说起西安,你可能会想到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被视为古都西安象征的大雁塔,还有著名的华清池、碑林、乾陵,等等。的确,历史上曾经有十多个王朝在西安建都,建都时间长达1000多年。其中,西汉和唐朝,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给西安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那么,到底是哪些主要因素造就了西安的辉煌呢?

    为何建都西安: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我国有辽阔的国土面积,有那么多山川河流都非常美丽的地方,为什么上天如此垂青西安,在上千年的时间里有那么多王朝要把都城放在那里呢?

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说起: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打败项羽,准备定都洛阳。这个时候,一个叫娄敬的草根士子却建议刘邦建都长安(明朝以前,西安称长安)。毕竟,建都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而娄敬只是一介草根,刘邦拿不定主意,于是征求身边文武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们的意见也不统一,总体上反对的多,赞成的少。主要原因是许多大臣都是山东(崤山以东)地区的,特别是刘邦的老家江苏丰县一带的,建都长安离他们的老家太远了。

就在犯难的时候,刘邦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张良——被刘邦称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重要谋臣,在重大决策方面深得刘邦信任。张良什么意见呢?他首先肯定了娄敬的分析,接着,用8个字进一步强调了建都关中的优势,“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史记·留侯世家》),非常适合建都。

张良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长安位于关中平原的核心地带,处在黄土高原东南部,黄河中游,四面山河环绕。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在关中平原四周的山谷、河畔的险要地方设置有一些关隘:东面有函谷关、潼关与浦津关,南面有子午关、大散关与武关,北边有萧关与金锁关,西边有陇关。所谓关中,就是“在众多关隘之中”的意思。一旦军情紧急,四面闭关自守,往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样看来,长安不就像一座固若金汤的“金城”嘛!

“天府之国”又是什么意思呢?在秦岭和北山之间,形成了一块天然的盆地平原,东西长约八百里,东部宽阔,有三四百里,逐渐向西缩减为百十里宽。所以,这块盆地被形象地称为“八百里秦川”。在这个盆地区域,渭河及其支流泾河自西向东流入黄河,形成冲积平原,水源丰沛,土壤肥沃,为发展农业提供了天然便利的条件。因此,在古人眼里,关中地区好像上天赐予人间的美好家园,被张良形象地称为“天府之国”。

具备了这两大优势,刘邦建都在关中的长安也就放心了。于是,不久之后,汉高祖刘邦就带领文武大臣浩浩荡荡从洛阳迁到长安。而首倡建都关中的娄敬呢?被汉高祖封官加爵,一生荣华富贵。

这样看来,历史上,西周、秦、西汉、西晋、北周、隋、唐等十多个朝代都选择在西安建都就不是偶然事件了。而长时间的建都,也就给西安这座城市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盛世汉唐的记忆

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讲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三大盛世,分别是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所谓“之治”“盛世”都是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其标志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三大盛世全部出现在建都西安时期。

这三大盛世远的已经离我们2000多年,近的也有1000多年历史了。那时候的长安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我们已经不可能完全知道了,但仍然可以从文献资料中了解当时的一些大概面貌。

比如,“文景之治”后,汉朝出现了什么局面呢?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这段话说的是经过“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初期国家的经济状况:整个国家太平无事,如果不是遇到水旱灾害,老百姓家家富足;首都和地方州县仓库里装满了粮食,国家府库有节余的财货。京师长安国库积累了巨万的铜钱,穿钱的绳子都断了,无法数清有多少。国家太仓的粟米一层压一层,装不下了露在外面,甚至有些都放坏了没法吃,可见当时的富裕情景。

经过了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唐朝又出现了什么局面呢?大诗人杜甫在他的一首《忆昔》诗里这样描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说,想当年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连小的村镇也有家资过万的富裕人家。稻米像流脂粉一样,粟米泛着白光,国家和私人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出门远行也不用挑选日子。产于齐地的纨和产于鲁地的缟行销全国各地,男耕女织,不失农时。这就从侧面给我们描述了“开元盛世”的大概情况。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一定会带来文化的丰富多彩,活跃人们的业余生活。那么,盛世时期长安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说一段唐朝的文坛佳话。

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一个初冬,唐朝三位大诗人——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在长安偶然相遇。三人都相互敬慕对方的才情,却从来没有见过面,相见恨晚,于是结伴在长安城观光。到了中午饭点,一同进了一家酒馆。正在他们饮酒吃饭的时候,又来了一批客人,是十多个宫廷的伶官(善于歌舞的宫廷艺人),趁宫中无事,结伴光顾酒馆。诗人聚在一起,自然要谈诗;伶官聚在一起,自然要唱诗。根据记载,唐诗是可以入乐演唱的,不然,为什么叫诗歌?流行的唐诗就像流行音乐一样被传唱,而能在宫廷中被伶官们传唱的往往是比较雅致、知名度很高的唐诗。

当时,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都已经是成名诗人,于是,王昌龄提议:“我们何不打个赌?看看谁的诗被伶官们传唱得最多。”都是风华正茂的诗人,谁怕谁,于是,三人停下酒杯,静待众伶官唱诗。

果然,伶官们在等着上菜时,一场非正式的唱诗会就开场了。只见其中一个清了清嗓子,首先开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顺便说明一下,在当时的酒店、茶楼里,店主人往往会特意留有一面粉墙,给文人雅士题诗、留字。刚才那位伶官唱的是王昌龄的七绝名篇《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不禁面带微笑,顺手在酒楼的粉墙上画了一道,说“我的一首绝句”。

不大一会,又有两位伶官分别唱了高适的一首《哭单父梁九少府》和王昌龄的一首《长信秋词》。三个人中,王之涣年龄最长。本来他认为自己的诗名应该在王昌龄和高适之上,但三个伶官唱了三首诗,还没有唱到自己的,心里一阵着急,但嘴里不能服输:“你们二位别得意得太早了!你们看见没,坐在中间那个最漂亮的伶官还没开口呢。如果她开口,我敢打赌,一定会唱我的诗。否则,我就甘拜下风!”

王之涣刚说完,坐在酒席正中那个身材高挑的伶官慢慢站起身来,轻舒歌喉,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唱罢,不仅满座伶官一片喝彩,就连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也不禁抚掌大笑。这一笑,把伶官们吓了一跳,这时候她们才注意到还有三位英俊后生一直在听她们唱诗。本来这些伶官就早已是这些大诗人的粉丝,今天见到偶像了,主动邀请三人一同入席,大家尽欢而散。

这段佳话,记载在唐代文人薛用弱的《集异记》里,故事的名字叫“旗亭画壁”。旗亭,就是飘着酒旗的酒馆;画壁,就是前文解释的在粉墙上留字题诗。“旗亭画壁”表明,唐代长安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且唐诗已经成为长安人文化娱乐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西漂”“大一统”“汉民族”……中华文明的西安元素

由于长期作为都城,西安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并给中华文明宝库贡献了很多瑰宝,突出的比如:

第一,形成了“西漂”时代。长安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的地位,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才,他们不远百里千里,到长安谋求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就像今天,各地人才向往北京,形成了一个“北漂”潮流,在三大盛世时期,各地才子佳人“西漂”长安。“旗亭画壁”中的三位诗人都不是长安人,他们就是“西漂”的代表,大诗人李白、杜甫等也都曾“西漂”长安。

第二,铸就了“大一统”观念。从秦始皇在咸阳建立秦朝开始,我国形成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经过汉唐盛世的培育,国家再也没有出现大的分裂,统一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观念深入人心。直到今天,这种观念仍然牢不可破,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和睦的重要保障。

第三,奠定了汉民族雏形。在我国的民族构成中,汉族是第一大民族,一直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为什么叫汉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汉族是在建都长安的西汉时期初步形成的。而后,又经过了东汉,我国的主体民族逐渐被认同为汉族,中国主体文化被称为汉文化。

第四,使唐人街风靡世界。移居到海外的华人一般都喜欢集中在一起居住,这些华人的聚居区,往往以“唐人街”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因为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的一个朝代,在国际上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无论西方人还是中国人,都愿意拿唐朝说事;海外华人更以盛唐为自豪,愿意把华人聚居区称为“唐人街”。

此外,汉武帝时期,张骞开辟了中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大通道“丝绸之路”。从此之后,汉唐长安可以很便利地和中亚、西亚、欧洲,乃至非洲进行经济和文化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和文化典籍传到国外,西方的石榴、葡萄、西瓜等植物,以及绘画、音乐、舞蹈、宗教等传到内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同时,大量的外国人在长安经商、学习,甚至定居下来;长安人口达到数十万,成为当时世界上知名的国际大都市。

长安,成为那个时期世界上最吉祥、最响亮的名字。

(作者系河南大学教授,《百家讲坛》“六大古都”“黄河上的古都”“丝路上的古城”主讲人)

程遂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2月08日 10 版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返回目录   下一篇

    编者按

大诗人李白曾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都城长安成为他一生心目中的圣地。的确,在古代,大城市往往集中了全国的丰富资源和优秀人才,成为古代文明的先发地区,令人向往;时至今日,又留下了厚重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成为文化旅游胜地。从今天开始,“城事”专栏将以我国西安、北京、洛阳等古都,以及曲阜、邯郸、银川等历史文化名城为载体,回顾它们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展示每座古城的独特文化魅力,也从中揭秘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动力源泉。

---------------

说起西安,你可能会想到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被视为古都西安象征的大雁塔,还有著名的华清池、碑林、乾陵,等等。的确,历史上曾经有十多个王朝在西安建都,建都时间长达1000多年。其中,西汉和唐朝,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给西安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那么,到底是哪些主要因素造就了西安的辉煌呢?

    为何建都西安: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我国有辽阔的国土面积,有那么多山川河流都非常美丽的地方,为什么上天如此垂青西安,在上千年的时间里有那么多王朝要把都城放在那里呢?

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说起: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打败项羽,准备定都洛阳。这个时候,一个叫娄敬的草根士子却建议刘邦建都长安(明朝以前,西安称长安)。毕竟,建都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而娄敬只是一介草根,刘邦拿不定主意,于是征求身边文武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们的意见也不统一,总体上反对的多,赞成的少。主要原因是许多大臣都是山东(崤山以东)地区的,特别是刘邦的老家江苏丰县一带的,建都长安离他们的老家太远了。

就在犯难的时候,刘邦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张良——被刘邦称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重要谋臣,在重大决策方面深得刘邦信任。张良什么意见呢?他首先肯定了娄敬的分析,接着,用8个字进一步强调了建都关中的优势,“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史记·留侯世家》),非常适合建都。

张良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长安位于关中平原的核心地带,处在黄土高原东南部,黄河中游,四面山河环绕。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在关中平原四周的山谷、河畔的险要地方设置有一些关隘:东面有函谷关、潼关与浦津关,南面有子午关、大散关与武关,北边有萧关与金锁关,西边有陇关。所谓关中,就是“在众多关隘之中”的意思。一旦军情紧急,四面闭关自守,往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样看来,长安不就像一座固若金汤的“金城”嘛!

“天府之国”又是什么意思呢?在秦岭和北山之间,形成了一块天然的盆地平原,东西长约八百里,东部宽阔,有三四百里,逐渐向西缩减为百十里宽。所以,这块盆地被形象地称为“八百里秦川”。在这个盆地区域,渭河及其支流泾河自西向东流入黄河,形成冲积平原,水源丰沛,土壤肥沃,为发展农业提供了天然便利的条件。因此,在古人眼里,关中地区好像上天赐予人间的美好家园,被张良形象地称为“天府之国”。

具备了这两大优势,刘邦建都在关中的长安也就放心了。于是,不久之后,汉高祖刘邦就带领文武大臣浩浩荡荡从洛阳迁到长安。而首倡建都关中的娄敬呢?被汉高祖封官加爵,一生荣华富贵。

这样看来,历史上,西周、秦、西汉、西晋、北周、隋、唐等十多个朝代都选择在西安建都就不是偶然事件了。而长时间的建都,也就给西安这座城市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盛世汉唐的记忆

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讲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三大盛世,分别是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所谓“之治”“盛世”都是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其标志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三大盛世全部出现在建都西安时期。

这三大盛世远的已经离我们2000多年,近的也有1000多年历史了。那时候的长安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我们已经不可能完全知道了,但仍然可以从文献资料中了解当时的一些大概面貌。

比如,“文景之治”后,汉朝出现了什么局面呢?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这段话说的是经过“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初期国家的经济状况:整个国家太平无事,如果不是遇到水旱灾害,老百姓家家富足;首都和地方州县仓库里装满了粮食,国家府库有节余的财货。京师长安国库积累了巨万的铜钱,穿钱的绳子都断了,无法数清有多少。国家太仓的粟米一层压一层,装不下了露在外面,甚至有些都放坏了没法吃,可见当时的富裕情景。

经过了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唐朝又出现了什么局面呢?大诗人杜甫在他的一首《忆昔》诗里这样描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说,想当年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连小的村镇也有家资过万的富裕人家。稻米像流脂粉一样,粟米泛着白光,国家和私人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出门远行也不用挑选日子。产于齐地的纨和产于鲁地的缟行销全国各地,男耕女织,不失农时。这就从侧面给我们描述了“开元盛世”的大概情况。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一定会带来文化的丰富多彩,活跃人们的业余生活。那么,盛世时期长安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说一段唐朝的文坛佳话。

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一个初冬,唐朝三位大诗人——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在长安偶然相遇。三人都相互敬慕对方的才情,却从来没有见过面,相见恨晚,于是结伴在长安城观光。到了中午饭点,一同进了一家酒馆。正在他们饮酒吃饭的时候,又来了一批客人,是十多个宫廷的伶官(善于歌舞的宫廷艺人),趁宫中无事,结伴光顾酒馆。诗人聚在一起,自然要谈诗;伶官聚在一起,自然要唱诗。根据记载,唐诗是可以入乐演唱的,不然,为什么叫诗歌?流行的唐诗就像流行音乐一样被传唱,而能在宫廷中被伶官们传唱的往往是比较雅致、知名度很高的唐诗。

当时,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都已经是成名诗人,于是,王昌龄提议:“我们何不打个赌?看看谁的诗被伶官们传唱得最多。”都是风华正茂的诗人,谁怕谁,于是,三人停下酒杯,静待众伶官唱诗。

果然,伶官们在等着上菜时,一场非正式的唱诗会就开场了。只见其中一个清了清嗓子,首先开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顺便说明一下,在当时的酒店、茶楼里,店主人往往会特意留有一面粉墙,给文人雅士题诗、留字。刚才那位伶官唱的是王昌龄的七绝名篇《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不禁面带微笑,顺手在酒楼的粉墙上画了一道,说“我的一首绝句”。

不大一会,又有两位伶官分别唱了高适的一首《哭单父梁九少府》和王昌龄的一首《长信秋词》。三个人中,王之涣年龄最长。本来他认为自己的诗名应该在王昌龄和高适之上,但三个伶官唱了三首诗,还没有唱到自己的,心里一阵着急,但嘴里不能服输:“你们二位别得意得太早了!你们看见没,坐在中间那个最漂亮的伶官还没开口呢。如果她开口,我敢打赌,一定会唱我的诗。否则,我就甘拜下风!”

王之涣刚说完,坐在酒席正中那个身材高挑的伶官慢慢站起身来,轻舒歌喉,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唱罢,不仅满座伶官一片喝彩,就连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也不禁抚掌大笑。这一笑,把伶官们吓了一跳,这时候她们才注意到还有三位英俊后生一直在听她们唱诗。本来这些伶官就早已是这些大诗人的粉丝,今天见到偶像了,主动邀请三人一同入席,大家尽欢而散。

这段佳话,记载在唐代文人薛用弱的《集异记》里,故事的名字叫“旗亭画壁”。旗亭,就是飘着酒旗的酒馆;画壁,就是前文解释的在粉墙上留字题诗。“旗亭画壁”表明,唐代长安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且唐诗已经成为长安人文化娱乐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西漂”“大一统”“汉民族”……中华文明的西安元素

由于长期作为都城,西安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并给中华文明宝库贡献了很多瑰宝,突出的比如:

第一,形成了“西漂”时代。长安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的地位,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才,他们不远百里千里,到长安谋求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就像今天,各地人才向往北京,形成了一个“北漂”潮流,在三大盛世时期,各地才子佳人“西漂”长安。“旗亭画壁”中的三位诗人都不是长安人,他们就是“西漂”的代表,大诗人李白、杜甫等也都曾“西漂”长安。

第二,铸就了“大一统”观念。从秦始皇在咸阳建立秦朝开始,我国形成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经过汉唐盛世的培育,国家再也没有出现大的分裂,统一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观念深入人心。直到今天,这种观念仍然牢不可破,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和睦的重要保障。

第三,奠定了汉民族雏形。在我国的民族构成中,汉族是第一大民族,一直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为什么叫汉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汉族是在建都长安的西汉时期初步形成的。而后,又经过了东汉,我国的主体民族逐渐被认同为汉族,中国主体文化被称为汉文化。

第四,使唐人街风靡世界。移居到海外的华人一般都喜欢集中在一起居住,这些华人的聚居区,往往以“唐人街”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因为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的一个朝代,在国际上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无论西方人还是中国人,都愿意拿唐朝说事;海外华人更以盛唐为自豪,愿意把华人聚居区称为“唐人街”。

此外,汉武帝时期,张骞开辟了中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大通道“丝绸之路”。从此之后,汉唐长安可以很便利地和中亚、西亚、欧洲,乃至非洲进行经济和文化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和文化典籍传到国外,西方的石榴、葡萄、西瓜等植物,以及绘画、音乐、舞蹈、宗教等传到内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同时,大量的外国人在长安经商、学习,甚至定居下来;长安人口达到数十万,成为当时世界上知名的国际大都市。

长安,成为那个时期世界上最吉祥、最响亮的名字。

(作者系河南大学教授,《百家讲坛》“六大古都”“黄河上的古都”“丝路上的古城”主讲人)

程遂营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