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关于推荐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公示

(来源:网站编辑 2023-12-18 18:30)
文章正文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关于评选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和《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档案局关于做好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推荐工作的通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档案局通过自下而上、逐级审核推荐、民主择优的方式,并报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同意,拟推荐芜湖市档案馆、黄山市档案馆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宿州市桥区档案馆馆长范力群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现将上述推荐对象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1212日至1218日。

公示期内,如对推荐对象有不同意见,可以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等形式向省评选推荐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反映情况需真实客观,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印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署名并提供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516270763862707618

传真:055162707638

电子邮箱:ahda001@126.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义城街道安达路安徽省档案馆四楼402

邮编:230091

 

附件: 1.芜湖市档案馆事迹材料

       2.黄山市档案馆事迹材料

       3.范力群同志事迹材料

 

  省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1212日   



芜湖市档案馆事迹材料

 

近年来,在安徽省档案局、省档案馆精心指导和芜湖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芜湖市档案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馆藏资源为基础,以数字赋能为支撑,以开发利用为重点,紧紧围绕存史资政育人,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深挖档案资源文化内涵,努力提升档案文化影响力,全面推进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馆藏档案241个全宗,共计37.6万卷、44.5万件,较2019年末增长37%;其中民生档案25种,共计25.3万卷,较2019年末增长64%。档案数字化率达90%。被国家档案局评为“国家一级档案馆”“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先后获评“第五届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先进基层党组织、模范机关、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称号,2人获评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4人获评省级、市级档案专家。

一、多点发力丰富馆藏资源。一是全面推动红色档案资源整合。系统梳理全市红色资源,采取共享、复制等形式,汇集辖区内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红色档案资料近8000件;深入开展定向征集,新增李克农家书、吕惠生日记、渡江战役支前等一批珍贵红色档案进馆;建立全市红色传家宝资料库,在全市征集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红色物件、资料和线索等90余件(条)。

二是全力探索数据资源共享。在全省率先建立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与全市8个县区档案馆实现70万条档案数据共享利用;积极推动省内馆际资源共享,与马鞍山市档案馆、宣城市档案馆达成数据资源共享利用协议。

三是全程围绕重点归集档案。围绕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中国(芜湖)科博会等重点工作、重大活动,专班全程跟进接收档案;全面开展仲裁、公证、招标等民生档案接收,近10万卷档案移交进馆;全过程查找工作弱项,每周开展档案调阅利用统计分析,落实“清单+闭环”机制,针对国有改制企业档案查阅量大、查全率低的情况,启动抢救保护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220多家市属改制企业约5万卷(件)档案集中统一保管。

二、多措并举讲好芜湖故事。一是倾情打造“芜湖记忆”系列丛书。以“芜湖记忆”为主线,编纂出版《芜湖历史区域变迁概要》《芜湖古村》《芜湖古桥》等地方特色系列图书;编研出版《红色芜湖》免费发放全市党员,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教材;启动《芜湖职业教育》《芜湖老照片》《芜湖工商业记忆》等蕴含芜湖文化元素主题的编研,助力提升芜湖文化影响力。

二是倾心制作红色档案视频。深入挖掘芜湖红色资源,制作《渡江第一船精神》《中共安徽省委在芜湖》《粟裕与官陡门大捷》等9个红色视频和6集《红色芜湖》纪录片,被省市媒体宣传采用。

三是倾力举办档案专题展览。推动馆藏档案走出库房,先后举办“芜湖红色记忆”“礼赞新时代、光影颂辉煌”等7场展览,承办“建党百年、初心如磐”“书信家国、尺牍情深”等2项长三角档案联展,年均接待参观超2万人次。

三、多维打造宣传教育矩阵。一是努力打造档案教育基地。与芜湖市委组织部共建党性教育基地,为党校学员提供现场教学;发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每年吸引参观学习200多批次,成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红色研学活动打卡点;扩大展览宣传覆盖面,把固定展陈改为巡回流动展送进机关、校园、社区,让更多人近距离接受档案教育。

二是协力共推思政教育。主动加强与驻芜高校交流合作,建立安徽师范大学专业实习基地、安徽工程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皖南医学院红色教育基地,把红色展览办进校园,为高校师生“开学第一课”“大思政课”提供生动素材;每年暑期举办“读档学史少年说”演讲比赛,组织全市712岁青少年走进档案馆,沉浸式学党史、讲党史,打造青少年“第二课堂”。

三是大力创新线上线下宣传。融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打造“档说芜湖”文化品牌,每年在《芜湖日报》推出“档说芜湖”专版12期、在芜湖电视台推出“档说芜湖”专题节目4期;通过芜湖档案微信公众号、档案信息网、“大江看看APP”,推出“档案揭秘”“红色记忆”等系列文章600余篇、“档说芜湖”“红色传家宝”等短视频20余期,阅读总量达100万人次;运用VR技术将档案专题展览“搬”到芜湖“爱党建”等网络平台同步展出,通过全景式、互动式访问,实现档案宣传线上线下全覆盖。

 

 

 

 

 

 


 

黄山市档案馆事迹材料

 

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档案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倾力打造档案战线上的“黄山战队”。先后获评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社科普及先进单位、全省“巾帼文明岗”;在2022年全省市县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中获“好”等次;20239月,国家档案局提名黄山市档案馆选送的徽州文书——《徽州千年宗姓档案》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主要事迹如下:

一、突出“姓党、为党、忠诚于党”,抓好政治引领。一是以新思想武装头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以新思路谋划工作。黄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档案事业,市委常委会会议定期研究档案工作,近年来安排档案专项保护资金逾千万元,支持在全省率先创设编制6人的馆属二级机构——档案发展中心;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起点统筹推动局馆协作,实现工作联动、信息联通、资源联合。三是以新状态带好队伍。创新建立“客座专家”制度,会同市委组织部门引进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博士驻馆开展课题研究;定期安排干部职工参加多层次、多方位业务培训;积极融入乡村振兴,选派挂职、驻村干部3人,协调争取项目9个,投资3千余万元;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近年来,馆班子成员交流面达75%,“85后”青年干部成为中层干部主力军。做好党风廉政工作,连续30余年未发生干部违法违纪案件。

二、突出“具化、活化、发展转化”,呵护记忆遗产。一是立法保护记忆遗产全国领先。2022年,出台《黄山市徽州文书档案保护条例》,实现了全省地方档案立法“零”的突破,被《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国家级媒体作为“小快灵”立法创新典型广为宣传。二是徽州文书抢救征集成效突出。近年来相继征集珍贵徽州历史档案3万余件(套)。编制文件级重点档案目录3千条,指导各区县征集濒临散失的徽州文书珍品3千余件(套)。三是档案遗产编研利用业内领跑。成功实施3批次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公开出版的《徽州历史档案与文化丛书》被评为安徽省社科普及优秀读物、廉洁文化精品工程。建成“徽州方言语音数据库”,选取83个方言点,采录徽州方言53种,使徽州“乡音”得以固化保存。四是徽州文书档案“申遗”走出国门。在“徽州谱牒”等4组文书成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基础上,高位推进徽州文书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工作,20239月,国家档案局提名徽州文书——《徽州千年宗姓档案》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3-2024年度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三、突出“亲民、为民、服务于民”,真情赢得群众。一是服务群众更加便捷。馆藏档案数字化率90%以上,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政务服务平台、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数据无缝链接,近年来累计接待群众1万余人次,查档10万余卷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出远程线上身份核验和远程寄递业务,服务1000余人次,挽回群众和企业经济损失700余万元。

二是服务社会更加多元。实施改制企业档案规范化整理及数字化项目,为解决改制企业遗留问题提供原始依据。实施“档案服千企进万家”主题活动,解决实际问题1200余个。相继引入“书信家国、尺牍情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三角档案联展”等3个档案联展,受众近6万人次。三是服务基层更加精准。推动档案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市本级在全省获评“好”等次,3个村获评全省先进。当前,全市百余个村级标准档案室平均每年为解决700余起基层矛盾纠纷提供凭据。

四、突出“多元、多样、多重保障”,夯实基础业务。一是建成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202210月,黄山市档案馆被批准为全国第33家“示范数字档案馆”。持续推动市直及区县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市县(区)形成“馆室一体、馆际互联、资源共享、跨馆利用”的良好态势。二是馆藏档案资源丰富多元。突出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类档案归集以及重点工作、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档案接收,注重各类新兴档案门类收管存用,馆藏档案类别涵盖10余大类,达到260个全宗。强化宣传,全社会档案意识显著增强,档案捐赠成为高频事项,近年接受各界捐赠档案资料3000余件(套),照片档案23万余张。三是档案基础保障不断夯实。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市档案馆新馆迁建项目顺利启动,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新档案馆,同步建设智慧档案馆,全方位提升档案基础保障能力。把握档案安全这个“生命线”,投资400余万元实施消防、安防系统改造工程,切实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新时代新征程,黄山市档案馆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践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永葆初心、砥砺前行,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黄山力量。

 

 

 


 

范力群同志主要事迹

 

范力群,男,196711月出生,中共党员,19887月起从事档案工作,2002年取得档案专业副研究馆员职称,现任安徽省宿州市桥区档案馆馆长,是安徽省档案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档案学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级档案专家,市厅级档案专家。1988年从事档案工作,主要指导基层档案室业务和国家综合档案馆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安徽档案》等报刊发表《谈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供给侧改革》等文章,主编《桥区志》《百年回眸——中国共产党在桥》等十余部书籍,并多次获安徽省档案学术成果奖。

“潜心清寒之位,立务实敬业风范;守望兰台之花,抒为民奉献情怀。”这是安徽省宿州市桥区档案馆馆长范力群工作生涯的真实写照。19887月,范力群同志从安徽大学历史学系档案专业毕业分配至原宿县档案局,在这里一干就是35年,初心不渝,以闪光的笔迹写就了无怨无悔的人生档案。

书生意气写春秋。范力群同志到档案局上班时,每天的工作都是从库房安全检查开始,出入库清点、上下架清点,枯燥的重复养成了他多年的沉着与坚守。长期坚持的秉灯著述,范力群同志陆续在《中国档案报》等报刊上发表了10余篇专业学术文章,并且编辑出版了《桥区志》《奋斗与跨越——走在小康路上的桥》等十余种图书。

主动作为夯基础。范力群同志推动实施了“建队伍、强素质、夯基础、上台阶”计划,共培养持证文档管理员336名,建立规范化综合档案室212个。在范力群同志的建议下,在全省率先设立法制监察股,不断强化档案执法监督力度。作为近二十年省档案局兼职教师,承担全省业务培训授课任务,培养学员数千人。前几年桥区档案馆新馆尚未建成,范力群同志主动将馆内工作放到馆外去做。在现有库区面积有限的情况下,督促指导各单位档案室归整并数字化相关档案,待新馆交付使用后,将档案及数字化成果一并接收。2015年开展出生医学证明档案工作,采取分批整理、逐步移交的方式,现已接收档案54758件并开展数字化,待新馆交付使用后,其余档案可直接接收并利用。20239月,省档案馆副馆长胡华平来桥区调研时,给予了桥区档案馆充分肯定。借用场地打造“建党百年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线上开设党史档案图片VR展馆。桥区档案馆新馆包括档案库房、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等,总建筑面积约12845平方米,现已建成即将交付使用,桥区档案馆的馆外基础工作即可快速转移至新馆内。

情系民生办实事。通过走访调查,抢救劳动人事类档案2.3万余卷,对落实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待遇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来,及时调整档案资源收集的重点领域,扩展民生档案的接收范围。截至目前,民生类档案已占馆藏总量的80.5%。同时,不断推进群众查档利用服务体系建设,提供预约查档、在线咨询等服务,每年接待查档人次不低于2200人次,提供档案资料超过5000卷(件)。

借力科技促转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范力群同志紧盯档案工作数字化、智能化,推进档案资源转型。积极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促进各类电子文件应归尽归、应收尽收。同时做好“存量数字化”,着力构建以数字资源为主体的档案资源体系。2014年以来,主导完成9期档案数字化项目,扫描档案416243卷、43002件,占馆藏档案总量的63%以上。积极推动区域各级综合档案馆互联互通,推进档案信息资源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利用。

创新思路谋发展。范力群同志接任档案局(馆)长后,建立定期举办业务讲座制度,推动全员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优化外部环境上,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与关心,财政预算对档案工作的投入逐年增长。在推进业绩提升上,以争创国家级档案馆为契机,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开设电子文件管理中心,引入档案管理服务器,使馆藏体系日臻完善。

档案编研开新局。范力群同志极其重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利用档案资源编纂党史专著为重点,助推档案编研工作取得新突破。范力群同志主编的《无声档案齐发力、谱写桥新征程》,荣获2019年度安徽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案例一等奖;《百年回眸——中国共产党在桥纪事》,荣获2021-2022年度安徽省档案学术成果二等奖。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档案宣传教育得到新加强。主动打造“红色记忆——中国共产党在桥(1921-1949)”档案图片展,以及党史档案专题VR在线展馆等,吸引了线上线下12.6万人浏览观看。三是以档案资源为支撑,档案的资政育人作用得到新体现。2022年为红色旅游开发项目“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石相纪念馆”提供档案资料并协助布展。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国管档平生慰。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上,范力群同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自己的坚韧、忠诚和担当,呵护桥人的共同记忆,奉献兰台人的毕生精力。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