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殷商文化的起源地,悠悠的洹河水滋润着每一方土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故乡、周易发源地、红旗渠精神发祥地、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安阳,这个拥有众多骄人历史名片的城市,以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享誉海内外。
近年,随着安阳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作为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安阳市文化旅游逐步加速向高质量转变发展。8月11日,全市文化旅游大会在市党政综合楼成功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文化旅游大会精神,分析文化旅游发展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把安阳市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
“两核、三板块、六组团”绘就文旅发展新格局
“两核”是指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林州红旗渠·太行大峡谷为核心。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为核心加快建设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殷墟遗址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展示中华民族精神图腾的上古殷商文化旅游区。林州红旗渠·太行大峡谷为核心,发展红色研学、绿色生态、蓝天滑翔“三色旅游”,建设国际化户外运动旅游区、世界人文山水城市。
“三板块”是指依托安阳市区殷墟、汤阴县岳飞庙、滑县运河古镇等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特色板块;依托林州市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山水旅游资源优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推出“太行天地”五大产品体系,打造山水度假旅游特色板块;依托林州市、安阳县、内黄县等生态农业资源优势,建设生态农业、现代农庄、农耕体验、田园采摘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板块。
“六组团”是指要建设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地理空间相互衔接、资源优势融合互补的六大文化旅游组团。依托各地区景区特色重点打造林州太行山休闲旅游度假组团、汤阴三圣文化旅游组团、内黄农耕祭祖文化旅游组团、滑县运河古镇文化旅游组团、殷都曹魏文化旅游组团、龙安彰武小南海文化旅游组团。
浓墨重彩 建设标志性文化旅游重大项目
令人瞩目的是今年,安阳市将投资282.816亿元,用于建设20处标示性文化旅游重大项目。
历史文化旅游重点项目:主动融入黄河文化旅游带和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深入对接黄河、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战略,实施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殷墟遗址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安阳博物馆改建改陈、安阳古城保护整治复兴、安阳高陵本体保护及园林景观整治、安阳历史文化科技园、周易文化产业园、安鹤大运河文化公园、滑县黄河金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
山水度假旅游重点项目:实施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景区综合提升、淇淅河国家湿地公园、南海泉风景区、汤河国家湿地公园、漳河峡谷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
乡村休闲旅游重点项目:实施二帝陵·三杨庄文化旅游产业综合体、洹水湾欢乐世界休闲度假基地、马鞍山森林公园、波尔多风情田园小镇等重点项目。
健全完善 绘制文化旅游产业产品体系
根据安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特点,健全完善文化旅游产业产品体系,形成以殷墟文化、甲骨文文化、周易文化、曹操文化、明清文化、红旗渠精神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旅游,提升城市品牌知名度,真正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推动景区提档升级,支持殷墟、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羑里城、岳飞纪念馆等景区转型升级,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文化旅游产品,以旅游标准化建设推动产品、功能、环境、服务升级。
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加快补链延链强链,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餐饮、星级酒店、精品民宿、商业街区、主题公园等项目,提升配套服务功能,促进旅游二次消费;创新利用文化资源,做好甲骨文活化利用,打造“甲骨文”城市超级IP。
推进非遗进景区,开辟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精心研发“安阳礼物”,推出一批特色文创产品。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围绕红旗渠、马氏庄园、谷文昌生平事迹展览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经典景区。把红旗渠打造成奋斗者的“打卡地”。
拓展研学旅游品牌,对接全省沿黄文化城市研学旅游线路,规划建设一批研学基地营地,推出研学精品线路,做强“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品牌。
发展航空运动旅游,推进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黄华航空主题小镇等项目建设,发展低空运动新业态,培育低空旅游航线,打造中国低空运动大本营,叫响“航空运动之都”品牌;培育运动休闲旅游,开发徒步、攀岩、马拉松等体育旅游产品,规划建设自行车道慢行休闲系统、滨河休闲运动带、汽车露营营地等旅游服务设施。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道口古镇、石板岩写生小镇、伏道中医药小镇等特色小镇发展,支持庙荒、武官、化象、部落等示范村发展,创建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镇、生态旅游示范镇、精品民宿、创客示范基地、休闲观光园区。
繁荣发展夜间经济,安阳城区以文峰汇·十二府、北大街、仓巷街、万达商圈等为依托,各县(市)以传统文化街区为依托,打造创意文化不夜城,建设“夜游、夜娱、夜食、夜购”项目,举办美食节、音乐节、灯光秀等夜游活动。
促进产业跨界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与工业、商业、科技、康养等融合发展,发展工业旅游、旅游商贸综合体、科普场馆、生态康养旅游、避暑目的地等新型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