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从传统小特产到富民大产业

(来源:网站编辑 2025-04-30 11:03)
文章正文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宋广军 通讯员 康晓灿 田妍锐

  红薯,在禹州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红薯加工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以红薯为原材料的禹州“三粉”更是远近有名。

  如何将这一传统小特产发展成富民大产业?

  近年来,禹州市围绕技术创新、产品多元化、全产业链发展,推动薯制品产业从传统加工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规范化方向转型升级,使其释放新动能、焕发新活力。

  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变革

  4月22日,记者在位于禹州市朱阁镇的河南省盛田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田农业)生产车间看到,现代化的全自动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生产红薯粉条。

  “这条生产线只需要5个人操作,红薯粉条日产量可达8吨,相比传统手工制作,效率提高了很多!”盛田农业百年粉坊第四代品牌传承人孙继周自豪地说。

  据了解,盛田农业的生产车间严格按照无尘无菌标准打造,生产管理实施HACCP管理体系,从生产源头把控产品质量。这种智能化的生产模式,不仅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和污染,还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我们的博士研发团队还成功攻克了红薯鲜粉条保鲜技术,并开发出不添加明矾的红薯鲜粉条、紫薯鲜粉条、蔬菜鲜粉条等14个品种。”提及企业的转型升级,孙继周说,技术创新让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也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活力。

  在禹州,技术创新带来的变革并非个例。

  以前,禹州“三粉”全靠手工制作,多为家庭作坊式生产,从精选红薯、清洗去皮,到提取淀粉、打糊、漏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人工操作,效率低、产量低,产品质量也受人为因素影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如今,在河南省汇康薯业有限公司、禹州市林山三粉加工厂等企业,全自动生产线已成为标配,传统工艺与科技创新实现完美结合。禹州薯制品产业借助科技之力开启了“升级”征程,逐步实现从传统手工到现代化、智能化生产的华丽转身。

  多元产品迸发市场活力

  伴着春日明媚的阳光,记者走进禹州市紫烨红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烨红”),一股浓郁的红薯香扑面而来。

  在该公司的展厅内,琳琅满目的红薯制品让人眼花缭乱:冷冻烤蜜薯光泽诱人,芝士焗红薯奶香浓郁,红薯蜜饯晶莹剔透,红薯馒头、红薯包子散发着诱人香味……

  “我们现在的产品主要分为五大类十几个品种,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欢迎,但大多数属于‘小吃’,比较小众。”站在展柜前,紫烨红负责人魏金刚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

  魏金刚告诉记者,公司正在沿着“红薯制品主食化”的道路加大研发力度,把薯制品与主食结合,让红薯不再只是餐后的点缀,而是成为餐桌上的主角。

  从魏金刚眼中,记者仿佛已经看到红薯制品走上千家万户餐桌的场景。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禹州市鼓励支持红薯制品企业积极拓展产品研发,从传统的粉条、粉皮,到如今的鲜粉、红薯蜜饯等,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盛田农业推出的“大宋官粉”“粉一根”等薯制品品牌,赋予了产品时尚化内涵,同时,通过蔬菜鲜粉、胡辣粉等创新产品,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

  河南汇康薯业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建设红薯淀粉及制品项目,投产后将年产红薯淀粉7000吨、红薯制品3000吨,这不仅是数字的简单增长,更是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有力引擎,推动着禹州薯制品产业向着更广阔的天地迈进;

  …… ……

  同时,禹州市还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开发薯饮料、薯果脯、薯酒等深加工产品,通过不断丰富产品种类,进一步提高红薯的附加值,让禹州红薯制品在食品市场上熠熠生辉。

  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在位于禹州市张得镇的河南汇康薯业有限公司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对生产设备进行调试。

  该公司负责人司鹏举告诉记者,该项目预计今年7月就能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可以为周边群众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

  “去年,我种了近百亩红薯,全都卖给了附近的红薯加工厂,净赚十几万元,今年打算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说起红薯种植的收益,种植大户孟亚齐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种植环节,禹州市推广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为红薯种植铺就了一条规模化、标准化的康庄大道。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可靠的市场保障,从种植技术培训到病虫害防治指导,从土壤改良的建议到灌溉施肥的规范,农户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种出了品质上乘的红薯,不再为销路发愁。目前,禹州市红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余亩,年产量超过20万吨,成为全产业链模式赋能农业生产的有力见证。

  在生产环节,禹州精心培育了盛田农业、奔健薯业等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小加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总数达200余家。这些企业纷纷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升级,使红薯制品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日益精进,有效推动了整个薯制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在销售环节,禹州更是积极创新、大胆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电商”的新模式,让电商平台成为红薯制品走向全国市场的“高速公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今,通过电商平台,禹州的红薯制品便捷地销往全国各地。

  走全产业链发展之路,不仅让红薯这一小小的农产品实现了从传统手工制作到智能化生产、从单一“三粉”加工到多元深加工产品的转变,更是让禹州薯制品产业迸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无限的潜力。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