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秦岭深处“慢旅深游”,点缀别样“夕阳红”

(来源:网站编辑 2025-05-07 04:21)
文章正文

三天两晚,不赶路只赏景,从秦岭北麓到川北锁钥,“环秦岭”银发旅游专列,串联起安康、汉中、宝鸡等多座城市,让老人们坐着火车畅游青山绿水之间,春赏山花、夏避酷暑、秋观红叶、冬览雪景,在慢节奏中感受生活的诗意。(央视《焦点访谈》 4月13日)

一列穿行在秦岭山水间的列车,正悄然掀起银发旅游的新篇章。“环秦岭”旅游专列以温情慢旅行的服务模式串起“天然太极城”“巴蜀第一古城”等历史文化明珠,更以全列软卧、随行医疗等适老化创新服务细节,折射出铁路对老年群体精神需求的深层关怀,为“银发”经济写下生动注脚,是铁路破解老年旅游痛点的创新尝试。

解码山河文脉,文化驿站唤醒岁月沉香。“环秦岭”旅游专列载着银发旅客在旬阳古城探寻阴阳奇观和黑山革命红色遗址解码历史;于阆中古城的千年街巷观赏皮影、戏川剧变脸等非遗沉浸体验;至昭化古城触摸昭明院、三国文化的历史遗韵。专列以文化脉络串联景点的设计,使铁路化身为移动的文化驿站,让传统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文字和图片,而是可触可感的鲜活记忆。这种“慢旅深游”的模式精准满足了老年人对文化深度与情感共鸣的双重需求,用智慧破解“老难题”,用温度守护“夕阳红”。

重构银发旅程,温情旅途守护诗与远方。在传统认知中,老年旅游常被贴上“风险高、服务难”的标签,而“环秦岭”专列却以创新的服务设计打破这一桎梏。“环秦岭”专列以三天两夜的“慢旅行”设计改变了传统旅游的“走马观花”赶场模式,通过“铁路+接驳+住宿”的无缝衔接,构建起慢节奏的深度旅游体验。全列软卧车厢让舟车劳顿化作舒适休憩;防滑装置与绿色通道化解行动不便的隐忧;随行导游与临时医务间也为老年旅客构筑起双重安全网。从服务流程到基础设施的全链条适老化服务模式,无不体现着对老年群体需求的细腻考量,让旅游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属,也让银发族追寻“诗与远方”成为可能。

激活经济蓝海,银发服务澎湃文旅热潮。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96亿,老年旅游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但现实中,低质低价团、走马观花游仍占据主流,高品质供给明显不足。“环秦岭”专列的出现,恰是铁路的一次创新实践,将老年交通痛点转化为“慢旅行”体验亮点;借助名胜古迹、非遗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等当地旅游元素,赋予行程文化厚度;依托地域和季节特点更迭设计主题产品,创造“常游常新”的消费黏性。通过“乘车即旅游、服务即内容”的运营思维,打造出“交通+旅游+康养”的复合型产品,不仅盘活了秦岭沿线的文旅资源,更开辟出银发经济差异化竞争的新赛道。

车轮滚滚向前,当车轮碾过秦岭的晨雾,列车载动的不仅是旅客的欢声笑语,更是铁路和社会对老年群体的温情注视。车窗掠过的不仅是秦岭的层峦叠翠,更是中国铁路对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老龄化”的深情回应。当铁轨延伸向远方的山峦,它丈量的是社会文明的温度,书写的是“银发不晚,山河同春”的答卷。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