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在上海,成为自然与社区的连接者

(来源:网站编辑 2025-05-27 06:08)
文章正文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从事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我们关注的既有西部山区的雪豹、熊猫、金丝猴,也有身边的大自然。

某个工作日,你结束一天的打工人生活,回完“好滴”“收到”“辛苦了”,在地铁上打开B站看看狐主任,或许你想起,小时候,动物学家、植物学家是自己对“长大后想做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法布尔、凡尔纳、《小哥白尼》《中国国家地理》是你初识自然和地理的启蒙,《动物世界》《蓝色星球》也让你有过去非洲追寻动物大迁徙的梦,喜欢过《诗经》中的“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也曾在《浮生六记》的文字里听蚊声如雷,观虫蚁相斗。

终究还是没做小时候设想的工作啊。

然后你想看一眼这些真的把自然保护当作职业的人在做什么。当你发现“志愿者招募”的字样并摩拳擦掌地打开时,却发现这个活动时间好长、自己根本休不了那么久的假,那个调查要跨过大半个城市、来回路程就得花三个小时。

许多在地的保护工作在远离大城市的山区

想了想,你决定还是利用“996”的空档在家瘫着。

回到小区,头顶枝叶间传来鸣啭,草丛里也有窸窸窣窣的动静,是住了这么久还从来没见过的黄鼠狼吗?貉倒是见过,但也不知道具体有几只。以前为了几千里外的壮阔山河买了相机,现在一直在角落吃灰,一年也用不上两次。

但其实,每天匆匆而过的绿地、街道、小区,作为离工作和生活最近的“附近”,往往是很多人开启自然观察爱好的“新手村”——拿起望远镜甚至抬起头,就是观鸟的第一步;吃完晚饭下楼遛个弯、和邻居聊聊天,再打着手电边走边找,也可能成为发现和调查貉、刺猬和黄鼬的起点。

2024年“貉口普查”——这样的“夜观”方法

也可以用于其他生物的观察和调查

过去几年间,我们在“貉口普查”等各种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常常遇到志愿者说,希望我们能去他们所在的社区或孩子所在的学校做一做科普、研究和保护。但我们也一直明白,仅靠相关机构这么几个、十几个人远远不够,仅靠我们一次、两次的科普和调查活动也远远不够。

作为小区的住户、学校的老师/学生,大家对于所在社区的了解,以及能在社区持续推动的事情,要比我们多得多。

而同时,山水、复旦大学等研究机构和各级林业管理部门,也会每隔几天就接到居民的反馈、不满甚至投诉。有时是因为貉等野生动物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而有时,这些野生动物其实什么也没做,仅仅是“存在于小区”这个事实本身,就已经让一些居民感到恐慌。

居民投诉后,常见(也是我们提倡)的问题解决逻辑是,居民遵循“四不”原则(不害怕、不接触、不投喂、不伤害),居委物业管理好食源水源,“人貉和谐”相处的同时,貉的密度可以逐渐降低、尽量趋近于野外的自然水平。

我们制作的提示标牌,已在部分小区落地

(插图/兔子,整理/玉玺)

这其实很有效,需要的只是时间。

但对居民来说,自己投诉之后,貉的“问题”,因其“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身份而无法通过抓捕、迁移等方式实现看上去即刻而实际的“解决”,可能会导致更进一步的厌恶。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小区本身的环境不变,这些“解决方法”只能治标,大概率会有其他貉种群也看中同一块适合的栖息地;另外,任何包含“抓捕”貉这一行为的操作,都需要相关部门严格审批后才会发放的“猎捕证”,上海仅四五年前在1-2个小区经过多方反复论证,开展过抓捕和迁地的行动。

这样的恐慌、抵触和厌恶,根源在于还不够了解。有的居民原本以为貉是凶神恶煞、洪水猛兽,两个月内投诉四五次,但当我们真的有机会和他们面对面交流,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本土的犬科动物,胆子不大,在附近小区很常见,他们从“消气”到理解,再到开始好奇貉的习性,其实也只消二十来分钟。

这样的场景也已发生过太多次。

当我们回顾过往的工作会发现,即使“貉口普查”三年的调查规模已超过1000人次、获得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十佳公众参与案例等荣誉、积累起了一批非常靠谱的志愿者,自然保护依然一个小众话题,哪怕走进最有名的几个“观貉小区”,还是会有居民不知道,不投喂才是正确的做法。

在上海的很多小区里,依然有许多甚至是专门投喂貉的投喂点

可以说,保护行动的基础,是大范围的、深入的科普和调查。而更多、更深、影响更长远的力量,在社区,在居民,在每一次切身的、自发的疑问和探索。

居民和志愿者的情况本身也是多样的。有人很想更多地参与自然保护,但受时间所限或不知从何开始;有人希望试一试科普和调查,但又有点担心自己是否能做好;有人已经有了足够的知识,但希望可以影响更多身边人;还有更多人,或许需要从最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接受科普。

基于此,山水、蔚来在上海市科委2024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24DZ2307300)的支持下,与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共同设计了一套“上海城市自然观察主题科普课程包”,希望能为更多科普活动、调查研究和保护行动提供实用、可实操的工具参考。整个课程包包括“认识生物多样性”“认识鸟类”“认识貉”三个部分(主题),共6节课,配有教案、任务单,以及科普课件ppt等电子资料和实体配件。

上海城市自然观察主题科普课程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同时,我们也希望招募有意面向社区(居民小区或学校)自发开展科普活动的志愿者,提供培训等更多支持。居民、居委、业委、老师、家长、学生……不论你是什么身份,只要对这件事感兴趣,都欢迎你来。

希望我们能在上海,一同构建起更多“貉谐相处”的生物多样性友好社区。

招募详情

基本要求

1、热爱自然,对自然观察与保护感兴趣;

2、耐心负责,尊重人群和想法的多样性;

3、喜欢或擅长科学传播、培训、自然教育等,希望带动更多人了解和参与自然观察和保护。

加分项

1、有自然观察、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经验;

2、有组织自然教育、课程培训、社区工作等经验;

3、想法多,自主性强,可以对现有材料进行补充、改进和创新。

您可能获得

1、对身边的常见动物、调查方法等有更深入的了解;

2、影响亲友和社区,在小区、学校或更大范围内推动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

3、更多热爱自然、热心公益的朋友;

4、其他小惊喜。

报名方式

如需我们提供相关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表单。本二维码长期有效,滚动招募。报名后如入选,工作人员将联系您沟通课程开展、资料寄送、答疑等事项。获取相关材料、开展科普活动后,须反馈课程记录(如照片)、请参与学生填写课前及课后问卷等。

* 为了简化流程,请您在提交本报名表后,主动添加山小水(微信:shanshui-csj),添加时请备注“课程包报名+姓名”,后续事宜我们将通过山小水联系您。

如果未入选或无需我们支持,亦可通过下方二维码或“阅读原文”内的网盘链接自取资料,但也欢迎通过填写报名表、按照教案中的建议与我们分享课程前-中-后收集到的数据、感受与建议。

出品方

上海市林业总站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

蔚来 Clean Parks 清朗国家公园生态共建计划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支持方

蔚来 Clean Parks 清朗国家公园生态共建计划

上海市科委2024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24DZ2307300)

文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上海林业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课程包发布 | 在上海,成为自然与社区的连接者》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