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坝上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带,东临承德市丰宁县,南与赤城县、崇礼县相连,西与张北县、康保县毗邻,北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多伦县接壤,总面积3654平方千米,辖4镇、10乡、233个行政村,总人口22.45万。现有国省干线7条,张石、张承、二秦高速建成通车。沽源气候独特,生态良好,自然资源丰厚,年优良空气天数290天以上,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功能区,是仅次于西藏西部的太阳能辐射二类地区。
建置沿革
沽源县区位示意图
沽源自唐迄清为府、州、省、卫、厅属地。1915年设沽源县,因沽水源于县境九龙泉而得名。1937年与内蒙古宝昌县合并,建宝源县。1950年重建沽源县(驻平定堡)。1952年沽源县划归河北省,属张家口专区。1958年10月并入张北县。1961年5月恢复沽源县,属张家口专区。1967年12月,张家口专区改称张家口地区,沽源属之。1993年7月1日,张家口地、市合并,称张家口市,沽源归其所辖。
文化旅游
天鹅湖
沽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曾是辽、金、元历代帝王的避暑游猎胜地,境内有小宏城遗址、九连城城址、梳妆楼元墓、张库古商道、历代长城等多处历史文化古迹。小宏城遗址、九连城城址和梳妆楼元墓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 位于县城东部,最近处距县城5公里,北部以魏华营村西北草原湖北部湿地为边界,南部以闪电河水库南部湿地为界,东西大部分以湿地和耕地分界线为边界,公园呈狭长形。湿地公园总面积4119.9公顷。
沽源天鹅湖 位于沽源县城北三公里的囫囵淖湖畔,占地面积400亩,水域面积150亩,天然淡水湖面,湖中碧波荡漾,生态环境良好。天鹅湖湖水源自水源充沛的葫芦河,湖边山丘点点,湖水清澈见底。这里山青水碧、草茂花美,气爽风清。每到草长莺飞时节,数不清的天鹅、灰鹤、野鸭等水鸟在此过往栖息,俨然鸟的天堂,天鹅湖也故此得名。
五花草甸 位于沽源县城南7.5公里、赤宝公路沿线西侧,总面积4000亩。五色花草甸是迄今为止河北省保存最完好、植被覆盖率最高、最具观赏性的天然草甸。五花草甸以夏秋季节盛开的五种颜色鲜花而得名。牧草平均高度达0.8米,草甸内现已发现各种植被630多种,其中以毛莨科植物为主,还有十多种属省内或国内罕见植物,如黄花、水麦冬等。
地方特产
口蘑
口蘑 是一种可食用的真菌实体。因形又名伞因菌头,因产地张家口坝上地区旧时被称作“口外”而称“口蘑”。多生长在肥沃的草场,“阴雨过后太阳晒,一夜蘑菇长出来”,分白蘑、黑蘑、青腿蘑、水香蕈。口蘑含氨基酸、糖类及大量的维生素B、C,降血压、抑制胆固醇上升,并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健康食品,被外国专家推荐为十大健康食品之一,同时含有多种抗病毒成份,能预防和治疗病毒引起的多种疾病。
蕨菜 又名蕨苔、龙爪菜、如意菜、拳头菜等,为蕨科中可食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长,高尺余。蕨菜营养丰富,可入药,还能医治多种疾病,被人们誉为“山菜之王”,为纯野生山野菜,无任何污染,是纯绿色食品。
金莲花茶 金莲花具有清热消暑、消炎利喉、养颜美容的药用价值,是我国出口的名贵中药材。沽源县历史上素有八百里金莲川之称。
黄花 又名萱草、黄花菜、金针菜。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黄花因色而称,金针因蕊而得。每当夏至,黄花盛开,碧波荡漾的草原上,点缀着一片一抹金黄,映衬着山丹丹点点鲜红,有“晚上醉落了太阳,白天醉落了月亮”美称。黄花为传统名菜,《诗经》有赞誉黄花的诗歌;三国时的《养生经》有“萱草忘忧亦食之”的记述。黄花含有丰富的萝卜素、维生素B、钙、磷、铁、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微量天冬素等营养成份。用它作汤,汤鲜味美;用它下酒,酒香菜甜,开胃提神。黄花入药店,具有健胃、利尿、通乳、消肿、止痛等功能。
经济总情
2017年,沽源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4.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8亿元,增长6.2% ;第二产业增加值19.02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4.63亿元,增长9%。民营经济增加值26.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20.9%。粮食总产量30472吨。空气质量等级二级以上天数310天。财政收入4.76亿元,比上年增长 13.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3 亿元,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6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8亿元,比 上年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21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8%和11.9%。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78.5亿元。万元GDP能耗下降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