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逆袭广州;2022年甩开北京;2025年1月至2月,重庆首次登顶我国“消费第一城”。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重庆市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0.37亿元、增长4.5%,拿下上半年我国城市的消费冠军。
城在山上,山在城中。重庆问鼎“消费第一城”,离不开这些“流量密码”
观音桥步行街。闫雪 摄
万山磅礴水泱漭
在李子坝站修建观景台、节假日“封桥让路”供游客拍照……热情好客的重庆实力宠粉,形成“重庆人腾空重庆”给游客的有趣现象,让“最宠游客的城市”品牌享誉海内外。这背后是重庆对于城市山水的深入挖掘。
因山而兴、依水而建,重庆地处世界三大褶皱山地之川东平行岭谷,武隆天生三桥风景区的喀斯特奇观、犹如巨大方桌般的金佛山、雕刻精美的大足石刻……群山与都市在重庆共生。浩荡长江自西南向东北穿城而过,嘉陵江、乌江在此汇集,造就了壮阔的可航性大江峡谷——长江三峡。三峡典藏了世界绝美的山水画廊,巫咸文化、诗词文化、三国文化、考古文化等灿烂多姿。乘船而下,瞿塘峡峡谷幽深、绝壁飞峙,三峡的险峻与诗意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重庆三峡夔门航拍。
当八方来客在南山一棵树观景台俯瞰“鸳鸯锅”重庆主城,看向洪崖洞错落的灯火,看向滚滚东流的一江碧水,顿时便会心驰神往。忠县石宝寨悬崖舞台上演绎的《烽烟三国》、年轻舞者化身大足石刻石壁上的飞仙、武隆天坑地心探险的灯光点亮溶洞……山水与人文共生,为“新韵重庆”书写着更加生动的注脚。
交通带动消费也创造消费
城在山上,山在城中。重庆问鼎“消费第一城”离不开独具特色的交通运输体系。
依托于山城独特的地形地貌,轨道交通成为重庆的一张闪亮名片。从2005年6月18日我国首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投用,到如今14条、575公里线路纵横交错,重庆构建起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它满足了中心城区半数的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平均每天超过400万人次乘坐。
轨道交通不仅承担着市民日常出行的重任,更将沿线区域的人文、历史元素融入车站设计,实现了轨道与城市空间、文旅资源、生态环境深度融合。例如,依托2号线打造的“寻找李子坝的下一站”旅游线路,串联起解放碑、重庆动物园、工业博物馆等多个景区和网红打卡点,让游客能“一条轨道玩转魔幻8D城市”。此外,重庆还上线了“乡愁”“重庆宝贝”“阡陌交通”等主题专列,并开发“单轨穿楼”冰箱贴等218款文创产品,使轨道交通成为不可替代的城市文化符号。
李子坝穿楼单轨交通。
在重庆庞大的立体交通网中,长江水运是其处于西部内陆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重庆人的出行离不开轮渡,国家将重庆定位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1938年,重庆主城的轮渡开航。在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轮渡肩负着运送市民逃避轰炸的重任,是名副其实的水上生命线。如今“两江游”已成为来到重庆必体验的项目之一。夜晚,游客乘坐游船驶过千厮门大桥,两岸灯火通明,桥上游人如织,江水在微风中微漾,夜色迷人。
便捷的交通网络和物流货运网络,串联中心城区核心商圈、特色街区、重要景点等消费载体,极大地吸引和激励了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商品、服务等消费资源,为重庆的消费市场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季有亮点 全域皆可逛
洪崖洞的吊脚楼灯火摇曳,将巴渝古韵晕染在嘉陵江畔;李子坝站的列车穿楼而过,定格成全网热传的网红符号……如今,这样独具重庆特色的消费场景已遍布全城。
“云端天台”可俯瞰城市全景,“惬意江岸”能邂逅江风与晚霞,“防空洞穴”里藏着火锅香与文艺书屋,特色空间正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排队打卡的身影成了城市里鲜活的风景。
重庆再接再厉,正全力推进100个“江崖街洞天”特色消费场景,将“万山磅礴水泱漭”的地貌转化成为特色优势。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织就出一张“四季有亮点、全域皆可逛”的消费大网,让每一次消费都成为充满惊喜的体验之旅。
当夜幕降临,这座山城便进入另一个维度。重庆已连续5年举办“不夜重庆生活节”,夜间经济蓬勃发展。自4月19日起,每周六和重大节假日,5000架无人机以光影变幻出不同的造型,点亮山城夜空。这一文旅IP融合现代科技与山水美学,已成为重庆夜经济的标志性景观。在“大场景”引领下,包括“江崖街洞天”等在内的大量“小场景”顺势承接消费力,以丰富多样的差异化供给有效延长了消费链条。
如今,重庆已建成248个夜间经济集聚区,连续4年位居“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
不夜城得意世界。闫雪 摄
魅力山城走向世界
“霓虹灯点亮城市,充满动感,这座城市有自己的脉搏……”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以《中国“赛博朋克之城”:多维空间令人惊叹》为题,从独特的城市景观到夜间经济、地道美食、旅游服务等维度报道重庆吸引大量国际游客,展现了重庆的魅力。
洪崖洞灯火通明。
目前,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等55个国家的旅客经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可享受240小时过境免签,最长停留期10天。8月中旬,重庆市税务局在解放碑、朝天门、万象城3个离境退税特色街区,设立全市首批3个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将原有的单个商店“即买即退”模式升级至商业街区“集中退付”模式,覆盖全市所有离境退税商店。据了解,今年1月至7月,重庆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退税金额均同比增长了近5倍。
“国际范+巴渝味”使重庆成为外国游客热衷打卡的“穿越之都”。在《欧洲时报》发布的“2024中国城市入境游影响力榜单”中,重庆位列第三。今年4月,外国网红“甲亢哥”来渝直播,来自重庆荣昌的草根博主“卤鹅哥”连续5次在不同城市向他推荐家乡美食卤鹅,相关视频爆火,将重庆美食推向全球观众视野。
千年前,李白轻吟“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长叹“不尽长江滚滚来”,将重庆的雄奇山水凝成不朽诗行。如今,重庆正凭借文旅深度融合、创新的消费场景以及不断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在国际消费舞台上绽放着独特光芒,持续书写交旅融合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