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方传统节日,每年10月31日全球各地都会掀起一阵“鬼怪狂欢”。作为“万圣节前夜”(Halloween),它不仅是孩子们提着南瓜灯“不给糖就捣蛋”的欢乐时刻,更承载着跨越千年的文化记忆。从凯尔特人驱邪的萨温节到基督教的万圣节,从爱尔兰酒鬼杰克的传说到南瓜灯的演变,这个节日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合与重生。如今,它已超越宗教与地域,成为全球年轻人释放创意、装扮鬼怪的狂欢盛宴。无论是门前悬挂的蜘蛛网、庭院里的充气南瓜灯,还是孩子们精心设计的万圣节造型,都让这个夜晚充满魔幻与惊喜。今天小艾将带大家穿越时空,从起源到风俗,从传统到创新,全方位解析这个“最不像节日的节日”。

一、万圣节的由来与风俗
万圣节,又称西方的“鬼节”,是西方国家的重要传统节日,每年10月31日夜晚最为热闹,11月1日为正式节日。它的起源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欧洲凯尔特人的“萨温节”。凯尔特人认为10月31日是夏去冬来、新年开启的日子,也是阴阳交汇的时刻,亡魂会重返人间,妖魔四处游荡。为驱赶邪灵,人们熄灭火光,身着奇装异服,戴上狰狞面具,以此迷惑鬼魂,祈求平安。
公元1世纪,罗马人征服凯尔特地区,将自家的丰收节与萨温节融合。罗马人祭祀果树女神波莫纳的习俗,可能正是如今“咬苹果”游戏的源头。后来,基督教传入,教会将11月1日定为“诸圣节”,纪念所有圣徒,前夜便称为“万圣节前夕”(Halloween),节日逐渐染上宗教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