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集中发布2025年第二批“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名单,来自卫生健康系统的30位优秀医疗卫生工作者光荣入选。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9年1月月度人物获得者、南通市中医院眼科主任陈耀华受邀参加现场分享交流,介绍了他在青海高原实施“爱心光明行”公益项目,帮助千名农牧民重见光明的故事。

从长江之滨到黄河之源,从江海南通到青藏高原,陈耀华在9年里,跋涉十余万公里,让1990只眼睛重见光明。谈及本来只有一年半时间援青行,为何坚持了这么久,陈耀华说:“这个决定源于一位病人——一位叫秦顺梅的七十多岁藏族奶奶。”

秦顺梅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几乎不能走路,眼睛也看不见。她去过很多地方看病,都被告知治不好。后来通过家人带到陈耀华这里来。那时她几乎是被人背着来的。经过手术和一段时间的恢复,她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之前她连自己的小孙儿都没见过,现在相当于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老人眼里常常泛着泪光对我说感谢政府,感谢你们医生。”
陈耀华介绍,当时他深刻认识到,作为援青医生,其实是民族团结和温暖传递的桥梁。从那之后,他再也没有想过什么时候回去。九年来,江苏社会各界也设立了“爱心复明基金”,累计捐款上百万元。现在,当地医院的眼压计、验光仪、手术显微镜等设备一应俱全,建立了从收治、诊疗、手术到术后回访的完整流程体系,还引进了10多项新技术,填补了高原地区眼科医疗的多项空白。“每当看到一个个病人重获光明,重新笑起来,我都觉得,这九年,值了。”
作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获得者,再次参加颁奖活动,他有了新的感悟:“上次作为获奖者,内心充满被认可的激动与感恩;这次转变为分享者,肩上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希望能将我们的经验和温暖传递出去,去影响和帮助更多人。这是从收获荣誉到播撒希望的转变,意义非凡。”
此次活动通过宣传片、访谈、情景演绎等形式,讲述坚守初心、无私奉献的医务工作者故事:他们有的坚守高原、成为群众口中的“好曼巴”(好医生);有的辞别大城市回到家乡、为护佑乡亲的健康奉献一生;有的支援新疆、青海卫生健康工作,增进各族群众健康福祉。活动中,两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一辈医务工作者何泗哲、刘世钺,通过视频深情回顾抗战中医务人员的英勇事迹,号召新时代医务人员继续传承优良传统、护佑群众生命健康。活动最后,援外医务人员代表还讲述了因英勇救人而牺牲的援非医生张军桥的故事,诠释医者的大爱无疆。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群众推荐评议活动自2017年正式启动以来,已累计宣传发布1100多位优秀个人和15支优秀团队,举办了24场现场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