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发力“数字金融”: 光大银行蓄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1-28 23:10)
文章正文

  通过强化数字化风控能力,支持零售网贷自动化审批场景、普惠自动化审批场景;通过自主研发建设阳光“睿”系列标准化模型产品和策略体系,强化标准化智能风控和智能运营服务能力……越来越多的实践成果显示,依托数字技术,光大银行全面提升智能风控水平,在为自身可持续经营提供强大支撑的同时,也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山西一家科技小企业感叹以“光速”拿到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摆脱资金紧张困局、南京一位名叫姚飞的患者家属一句“没想到父亲手术用到的心脏支架在集采之后省下了18000多元”,这其中溢于言表的感激之情,成为金融服务“融”入大众日常、“合”计民生百态最生动的写照。

  为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2023年4月,光大银行太原分行大力推进普惠业务数字化转型,将科技创新企业评级作为引入客群的标准之一,创新推出“阳光科创贷”产品,截至2023年11月30日,已办理业务37笔,投放余额2.4亿元。上述科技小微企业——山西华凯伟业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而2021年7月以来,光大银行依托强大的金融科技平台,为南京市移动端“医保高铁”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迄今已有80%的药物价格降幅超过一半,真正让患者成为最大受益者。

  ……

  如何把握数字经济发展主线,推出更多更有竞争力的数字金融服务产品,以优质服务助推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及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这道各家银行争相发力探索的课题,光大银行凭借不懈探索和成功实践,给出了不一样的破题之法。

  近年来,光大银行坚持“服务实体,惠企为民”导向,全力推动数字银行建设,将金融服务融入到更多的生产生活场景中,以“数据+场景+生态”为抓手,通过科技赋能、场景赋能、生态赋能,打造特色金融服务模式,畅通资金渠道,惠泽实体企业,成效不斐。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数字金融”提升到国家战略部署的新高度,未来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的速度能否跟上数字经济的脚步,将面临新的考验。而作为发力数字金融的探路者,光大银行的创新探索或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

  打造全场景、全品类、全渠道产品体系

  “以前交房屋维修资金啊,要么线下交;要么通过微信二维码或小程序交,可又不好找。现在好了,在微信的‘城市服务’里就能交,实在太方便了!”别看这么一点微小的变化,家住西安市东郊的张先生感受却非常不同。

  2023年6月初,西安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业务通过光大云缴费系统正式接入微信“城市服务”平台,不仅让西安市民交存房屋维修资金更方便,还能查询、下载电子票据。西安,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在微信上线房屋维修资金交存业务的城市。作为深耕便民服务与普惠金融、搭建微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的有效实践者,截至2023年9月末,光大银行云缴费累计服务用户4.5亿户,缴费笔数达到20亿笔。

  而这,仅仅是光大银行坚持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一个侧面。对更多科创企业而言,如今光大银行数字金融创新带来的便利,更是从前传统模式下未曾企及的——

  在天津,科技型小微企业只要取得企业创新积分评价分值,根据其经营状况、整体偿债能力、合理资金需求等进行综合评估,便能得到光大银行相应的授信支持。据悉,光大银行天津分行推出的“积分信用贷”,正是依靠科技赋能,运用大数据进行风险防控评估,让融资方式变得更灵活、更便捷,从而实现了传统普惠授信方式的又一次突破,为助推科技创新找到了新路径。

  不单靠创新积分评价可以获得贷款,数据资产同样可以增信——

  2023年8月,一项名为“阳光数商贷”的业务在江苏落地。随着光大银行苏州分行为当地几家数商企业发放的近千万元数商贷贷款到位,数据资产化的最新尝试宣告成功。“以数据资产作为新型融资增信方式,不但可以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为数据资产入表探索前置实践案例积累了经验。”光大银行苏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举进一步验证了数据要素到数据资产再到资产入表的可行性。

  据悉,光大银行苏州分行、苏州大数据交易所协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对企业拥有的数据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合规风险评估,并在苏州大数据交易所上架交易,最终基于企业数据资产价值及可交易性向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更重要的是,此次数据资产化业务合作,不仅打通了从数据要素到资产、再到产融创新的可行路径,还为数据资产的市场化运作提供了强力支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生态体系建设、数据资产创新与中小微企业融资等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数字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数字要素的支撑,而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要素的价值,一直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令人欣喜的是,光大银行对于数字资产的探索,可谓先人一步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

  如今,在全国各地,针对实体经济痛点和难点而创新的金融产品可谓层出不穷。光大银行充分借助金融科技创新优势,通过升级打造“全场景、全品类、全渠道”的产品体系,着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不断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普惠性。

  启示之二:

  打破传统边界,锻造数字开放经营新模式

  15万种耗材、18万个药品、1837家医疗机构、3536家医药企业、集中结算货款201亿元……在南京医保采购中心悬挂的数据大屏上,由“医保高铁”监测的每一个数字都在实时有序跳动。每天下班前,登录“医保高铁”手机端查询相关数据,已成为当地很多医保工作人员、医生和医药厂商的习惯。目前,平台用户总人数已超8.7万人,日活跃用户超4万人次。

  正如“医保高铁”的称谓,作为全国第一个医用耗材阳光监管平台,它汇聚了来自医保、卫健、纪委监委、医院、医生、药店、生产企业、配送企业的“乘客”,密切了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让856万参保人看病就医更安全。

  这列“高铁”飞驰的背后,离不开光大银行金融科技力量的支撑。自2019年7月平台成立伊始,光大银行就作为唯一合作清算银行,提供了线上企业审核、资金清算、交易监管、账户处理、反洗钱监控五大核心服务,助力平台实现“降低价格、便企惠民、节约基金、规范行业”的目标,创造了“南京经验”。截至2023年11月末,平台线上支付结算交易量达到64.83亿元,而光大银行南京分行利用平台精准投放普惠信贷1亿元。

  在光大银行,数字金融、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实现双向赋能的案例不胜枚举。应该说,这与光大银行顶层设计的推动密不可分。2022年11月,光大银行成立数字化转型委员会,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全行战略规划。得益于政策层保驾护航,光大银行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推进,使越来越多的数字金融成果加速落地转换。

  其中,“物流通”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据悉,作为涵盖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网络融资的线上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光大银行推出的“物流通”,通过“金融+科技”的方式,赋能网络货运平台、无船承运平台等物流新业态企业在向智慧物流转型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

  对大多数货运司机来说,能否实现在线接单、快速找货、及时结算往往决定着收入的多少,而这可能是他们家庭最重要的生活来源。

  在山西,针对网络货运行业的难点痛点,光大银行太原分行制定综合解决方案,为合作的网货平台提供会员身份认证、资金划转、日终对账、回单传输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帮助货主企业管理分散的订单和账户,让平台司机及时准确地获得劳务报酬。

  在福建,依托“物流通”模式,光大银行福州分行引荐莆田市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公司为省内最大的网络货运平台物泊科技担保增信,大大提升了客户融资能力。目前,分行物流通产品覆盖了全省头部网络货运企业的80%以上。

  来自光大银行总行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物流通”已与满帮、快成、G7、韵达优配、物泊、携船网等物流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业务合作,上线平台型企业26家,累计服务货车司机968万户,2023年交易金额突破1920亿元,场景已拓展至船运领域,还将延伸至航运、特种运输等新场景。

  按照《光大银行数字化转型规划(2023-2025年)》确定的目标,2023年光大银行要在关键领域、关键项目上实现点状突破,让客户及全行感受到数字化转型成效——而这一目标,正随着创新实践的深入推进,体现在越来越多的成果中。其中,光大银行以开放理念打破银行服务边界、构建数字经营新模式,彻底完成“产品思维”向“客户思维”转化的探索,尤其令人关注。

  以企业行政管理服务云平台“薪悦通”为例,光大银行通过深入打造开放银行生态体系、积极锻造企业数字化云服务能力,将金融服务融入企业特定场景,构建了包括人事、考勤、薪酬、个税管理和办公服务的一站式数字化管理生态,从而帮助企业将传统的内部管理流程数字化,解放有限人力投入价值创造,助力企业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向企业敞开金融服务门户,打造“开放能力汇聚中心”与“场景金融创新加速器”,最终形成超越传统银行服务的数字开放经营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企业可自主择用银行所有的开放产品与服务,根据业务需要定制结构化的综合解决方案。

  据介绍,目前光大银行金融服务开放门户涵盖了综合场景解决方案、商户管理、项目管理、沙箱测试、案例分享等功能模块,更加清晰地展示解决方案、对接流程与数据运营,实现合作企业的标准化、自主化对接,为合作企业提供敏捷化、一站式的自助协作空间。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模式从单一金融产品向综合金融定制化服务转变,增强“金融+非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拓展业务深度和广度,从单一客户向行业客群覆盖,打造行业服务样板……应该说,当各家银行争相对“场景+金融”创新服务模式进行探索之时,光大银行以实实在在的实践成果提供了颇具借鉴价值的思路。

  启示之三:

  强化数智风控,让风险创造价值

  “光大银行的光速贷好通过吗?”如果在百度上搜索,热心网友的回答十分干脆:“好通过!光速贷是一款快速借款产品,申请流程简单,审核速度快……”不过,为“快”点赞的网友们或许不知道,正是由于光大银行以数字化能力构建起风险营销一体化运营模式,才让光速贷如同它的名称一样便捷惠民。

  光大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光速贷产品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客户分群执行差异化审批策略,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反欺诈策略,优化贷后风险预警与处置策略、贷后催收策略,做好客户经营,实现零售信贷规模、质量、效益均衡发展。”

  可喜的是,自推行光速贷风险营销一体化运营模式以来,光大银行授信客户数、业务余额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截至目前,授信客户数较年初新增12.4万,余额较年初新增55.5亿元,同时风险也保持在稳定可控范围内。

  事实上,当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成为近年来金融业提质增效最强的推动力量时,金融科技亦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智能服务不断迭代的同时也发出不容忽视的警示。一个有说服力的数据是,光大银行APP全新搭建智能风控可信体系,2022年拦截风险交易笔数同比增幅超35%,堪称客户资金安全的“守护神”。

  那么,如何才能在金融创新和金融安全之间平衡发力?光大银行在实践中有了新的突破——

  2023年6月,光大银行苏州分行“智能风控平台”一期项目正式投产上线,实现了分支行对“收息收贷”的智能化联动管理,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因人为疏忽导致的逾期、欠息发生。

  据了解,系统上线后,通过自动抓取相关客户信息形成定制报表,可以直观地展示未来两个月内应还本金、利息金额以及还款账户余额等相关要素。对于未来5个工作日内需还利息或本金的客户,系统后台会触发智能化提醒,生成移动端“光大家”和pc端“待办”事项清单,推送至管户客户、管户机构负责人。此外,系统还自动监控企业还款账户状态,通过“光大通”发送消息,提示客户经理及时了解账户状态异常原因。

  为进一步提升了风险管控能力,光大银行太原分行充分利用大数据不断完善系统建设,经过9个月的开发和测试,成功上线“分行信用卡风险监测系统”。

  作为首次单独开发,分行在无可借鉴参考范本的情况下,先后测试32次,反复维护人员权限约2万余个,每日系统将联动总行数据库运算比对上亿次。而风险一期系统上线后,亦不负所望——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人工选数进行排查的机制,实现了完全提前预警处置、完全透明化操作及审批和完全无纸化办公。

  “分行信用卡风险监测系统”的开发上线,进一步提升了光大银行主动防控风险,及时化解隐患的能力。光大银行太原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随着二期贷中用卡端交易风险监测模型、三期贷后客户端逾期风险排查模型、四期对新引入客户风险预判模型的陆续上线,科技赋能效果将有望持续提升。而充分运用系统开展数据风控、精准排查,严控核心风险,协助营销端树立优质获客理念、提升客户质量,将真正实现“风险创造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科创金融大文章,更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业务发展,2023年,光大银行在现有基准模型策略体系基础上又开启了新探索——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在创新能力、成长性、专业性上的客群特点,光大银行充分利用线上申请数据和线下尽调补充信息,构建了“专精特新”企业大数据风险模型及策略,同时基于数字化技术,建立贷后漏斗监测体系,对客群风险情况持续监控并及时调优风险策略,优化客户体验、提升服务效能。

  借助上述风控体系,三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贷”北京地区的首位“受益者”。在光大银行北京分行协助下,企业迅速完成额度测试、线上审批、额度启用、在线提款全线上操作流程,仅用4个小时便成功提款400万元。

  据统计,“专精特新”企业大数据风险模型及策略自2023年7月上线以来,光大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专精特新企业贷的授信客户数、业务月规模实现快速增长,线上化审批授信金额接近92亿元,贷款余额超过66亿元。

  通过强化数字化风控能力,支持零售网贷自动化审批场景、普惠自动化审批场景;通过自主研发建设阳光“睿”系列标准化模型产品和策略体系,强化标准化智能风控和智能运营服务能力……越来越多的实践成果显示,依托数字技术,光大银行全面提升智能风控水平,在为自身可持续经营提供强大支撑的同时,也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数据来源:光大银行)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