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名称好比人的名片,随着资历的增加,应该是名头越大越好,名称越美越妙,这是世之常情,古今一理。然而,偏偏有些城市的名称,却背其道而行之,越改越难听,很失败。比如下列十座都市,便是很好的例子:
1.西安市
西安古称长安,自汉高祖刘邦在此建都到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这座城市一直保留着“长安”的名称,并以国都或陪都的形式存在了1000多年。由于在此建都的西汉和隋唐三朝一向被世人公认为中国最强大的三个王朝,因此长安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强盛和开放,是一座无比荣耀之城。
然而,这座伟大的城市最终却毁在一个流氓皇帝的手中。公元904年,晚唐权臣朱全忠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将长安毁坏殆尽,并改名为大安。此后,长安不仅永远失去了再次成为都城的机会,也永久的失去了自己的名字。1369年,明朝在此设西安府,由此“西安”之名沿用至今,“长安”却成为这座城市遥不可及的昨日之梦。
2.石家庄市
我们看《三国演义》,武将在对阵之前总有自报郡望、姓名的传统,比如说“战神”赵子龙在自报家门时,总会喝道:“某乃常山赵子龙是也!”那一副白马银枪、英姿飒爽的形象立时跃然纸上,成为战场上一道无比靓丽的风景线。“常山”之所以名满天下,跟赵子龙有很大的关系。
常山就是今天的石家庄地区,秦时设恒山郡,汉文帝时改名常山,直到唐穆宗时改名为镇州,常山作为郡国之名才不再出现。常山改名为镇州后,又历经多次改名,直到1947年,正式改名石家庄。试想一下,如果赵云穿越到今天再自报家门时,该是怎样一副情景:“某乃石家庄赵子龙是也”?土,土的掉渣!
3.临漳县
很多人可能对河北省临漳县倍感陌生,不过它在历史上却曾有一个响当当的名称-邺城,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邺城始筑于春秋齐桓公时,战国时期曾作为魏国的陪都。东汉末年,曹操将邺城建设为自己根据地,规模之大,可比长安、洛阳。魏晋南北朝时期,邺城先后作为曹魏的陪都和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在邺城起兵反抗权臣杨坚兵败被杀,邺城也被杨坚下令拆毁,一代名都遂变为废墟。北宋年间,邺城故地并入临漳县,今天为邯郸治下的县级城市。
4.枣庄市
枣庄古称兰陵,由著名大诗人屈原命名,“兰”为圣王之香,陵为高地,故兰陵有“圣地”寓意。战国时,楚国在此设兰陵县,著名儒学大家荀子便曾两度担任兰陵令职务。秦汉时期归属东海郡,西晋在此设兰陵郡,其名称一直沿用到隋朝。兰陵是群英荟萃之地,例如南朝齐、梁两朝的皇室都姓萧,郡望便是兰陵。
隋唐之后,兰陵地区先后改名为缯州、峄州,明朝废峄州改属济宁府,又改属兖州府,清朝因袭。1961年,设立枣庄市,管辖原兰陵郡地区。
5.临沂市
临沂古称琅琊,是一个比兰陵更加诗意化、逼格更高的名字。琅,意为似玉的美石或青色的珊瑚;琊也做邪,意为象牙。琅琊同样是一个卧虎藏龙、名人辈出的好地方,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曾子、荀子、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等人郡望就是这里,知名度非常高。
琅琊自秦时设郡,名称来自于境内琅琊山,琅琊作为郡名一直使用到唐朝。 唐高祖在此设沂州,由宋至清沿用,不过在北宋年间,仍带“琅琊郡”名,但只是沂州的字号,不代表仍存在郡级政区。新中国成立后,原琅琊郡设临沂市。临沂,大概是临近沂水之意,意境比之琅琊,差的实在是太远不是?
6.焦作市
焦作古称河内,是对古代黄河以北的称呼。战国时属魏国,西汉设河内郡,隋唐时期改称怀州,宋朝因之,但仍带“河内郡”字号。元朝改称怀庆路,明清称怀庆府,新中国成立后设焦作市。
河内郡同样是个人杰地灵之所,既是汉光武帝刘秀争夺天下的大本营,也是晋朝皇室司马氏龙兴之地,又孕育出韩愈、李商隐等大文豪,使得“河内”这个名片具有超高的含金量。如今,河内作为地名已经走进中国历史,知之者甚少,很是可惜。
7.驻马店市
驻马店,古称汝南,意为“汝水之南”,居豫州之中,而又因豫州居九州之中,故汝南又有“天中”之称。汝南自古是一个人杰地灵之地,尤其是在两汉时期,汝南郡人才辈出,有“汝半朝”、“汝南固多奇士”之称。自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始设汝南郡,到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为止,汝南作为地区名,有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
1965年,国务院批准河南省增设驻马店地区,管辖原汝南地区。“驻马店”到底是什么含义,恕在下才疏学浅,一直没能找到合理的答案。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名字听上去要比“汝南”low太多!
8.合肥市
合肥古称庐、庐阳、庐州,尤以庐州最为有名。以庐州为代表的庐州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蕴育出庐剧等优秀戏曲。南梁时期设合州,隋开皇三年(581年)改名庐州,一直沿用到民国元年(1912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安徽省会安庆沦陷,庐州曾作为安徽临时省会前后10年。
新中国成立后,原合肥县设市,管辖庐州地区,并成为安徽省的省会。合肥在汉武帝时设县,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虽然历史悠久,但比之庐州,似乎显得土气很多。
9.黄山市
黄山古称新安、歙州、徽州,尤以徽州最为知名,是徽商文化的发源地,享誉海内外。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年,改歙州为徽州,直到满清灭亡一直沿用此名,并保持“一府(州)六县”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曾设立徽州专区,1987年撤销徽州专区,改设黄山市。由此,徽州作为地区名称走进历史,而只是以徽州区的名义归属于黄山,让人嘘唏不已。
10.黄冈市
黄冈旧称蕲春郡、蕲州,北周时改称黄州,并一直沿用此名称直到民国初年。黄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及毕升、李时珍、李四光、闻一多、黄侃、熊十力、胡风、李先念、董必武等著名人物,可谓名人辈出、人杰地灵。北宋大文豪苏轼曾在此任职4年,并写下脍炙人口的《赤壁》二赋。
民国元年,废黄州府。新中国成立后,设黄冈专区,1990年设黄冈市,管辖原黄州地区。而黄州的名称虽依旧存在,但不过是黄冈市下辖的一个区而已。
更多历史知识,请关注“文史砖家”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订阅:sushuaishuai1982 (←长按复制添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