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打通“断头路”,职教本科需理性选择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5-02 17:28)
文章正文

    编者按:近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总书记对职教发展给予重要批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战略机遇期。在建设与中国经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现代职教体系这个大背景下,近日,本报教育部以“职教本科建设的理性选择”为主题举办新一期的“教育沙龙”,努力在一个公开的平台上,为这个关键问题,激发理性的声音,启发为职业教育发展孜孜以求、探索不止的那些思想和行动。

 

    在此,我们分享沙龙参与者的思考,期待更多的回响。

 

职业教育是直接服务于产业经济的一种教育类型,却一直因停步于大专层次而被称为“断头路”。打通“断头路”,打造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现代职教体系,职教本科,就是不能回避的重要环节。职教本科,到底如何建设?

 

这个问题,高职院校很关心,地方本科院校很关心,教育界很关心,社会也很关心。毕竟,这是一个涉及职业教育走向,也涉及教育深化改革,更涉及个人成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这个关键环节上,着眼于实际需求和现实条件,相关方充分沟通,借鉴国际经验,作周全的思考,做理性的选择,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才能迈出坚实的步伐。

 

    1. 职业教育,如何成为大众的选择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是不用赘言的。但是,一个同样无法否认的事实是:职业教育仍然被一只有形无形的手所阻挡,让人们有意无意中“难以选择”。

 

为什么?

 

“专科”学历,让大众的选择无法轻松。

 

 ●何佳,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系14级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

 

我来自东北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每当我回家遇到村里人,他们都会说:“你这孩子是专科,那谁是本科,你前途一定没有那孩子好。”

 

可我真不认为我这个专科生就一定会矮人一截。大学里,我认真学习专业,两年来,每年的期末平均分都在89分以上,得到了学校一、二等奖学金;我还参加了很多的社团活动,获得的省级、市级、校级荣誉证书及荣誉称号近30个,发表的散文、诗歌、新闻稿80余篇;我努力做好多兼职,自己挣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真累!真苦!但我不想放弃!因为我要得到我自己追逐的梦想!

 

但更多的时候,我害怕想到招聘时那道“本科以上学历”的门槛!我想对面试官说:“你可不可以给我一个机会让我证明:专科的我一定不比本科生差!”可是我连说这话的机会都没有,一纸文凭更多时候胜过了我的千言万语。

 

三年的学习生涯实在太短,我恨不得自己有四只手四只脚。更恨不得把一天的二十四小时变成四十八小时。我们宿舍10个同学,将要报名“专升本”的同学有8人。我们都想通过“专升本”来提升自己。可我也在想,如果我们学校是本科,那会不会就不一样。

 

 ●王笑然,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14级会计实验班团支书

 

学历不是最重要的,可它却在最初印象的认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我们上手能力强,但可能还没机会表现,就被拒之门外,所谓的“学历门槛”难以逾越。

 

其实,我们班的同学均是以超出二本线的成绩来到这里,最高分达到五百多分。在辅导员老师的悉心引领下,我班绝大多数同学的专业证已经拿到手了,在英语、写作方面也有很多优秀的同学。但这一纸证书,让别人认为我们就是远不及那些民办的三本院校。

 

我真的特别希望拥有一个不以学历而以能力为标准的平等就业的机会,能与其他高学历人才公平竞争。

 

当然,我也希望未来的职业教育能有自己的本科院校,能培养能力和理论双强的本科学生。

 

  主持人:高职的学生有这样的诉求,用人单位又怎么看呢?

 

   ●程松彬,吉林银行副行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社会对高质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度极大,劳动力供求不匹配的矛盾不断凸显,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现象突出。

 

我所熟悉的金融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竞争、创新、混业经营为主题的时代,单一型人才已经不能有效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这对金融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提出了新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就是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与门槛,增加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设。

 

而从行业企业的角度,我们希望各地考虑支持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高的优质高职院校,并能把具备条件的高职专科学校升入本科序列。

 

这能为职业教育带来突破、实现提升。也就能为各行业企业提供合格适用人才,也就破解了学历压力。

 

    主持人:职业教育要突破,要提升,也就自然会激发高职院校向更高层次的办学定位努力,更积极地吸引大众的关注和认可,从而成为大众的主动选择。

 

  ●王岷,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教育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但现实往往很残酷。一方面,高职在社会上、学生和家长中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还不高;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实用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招聘时的本科门槛又把高职生挡在门外。

 

举办职教本科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高职院校所处的境地,但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尴尬。

 

理论上,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包括专科、本科与研究生三个层次,这样才能满足高职学生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愿望,高职学生才有上升的通道。而职教本科是以培养复合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素质教育、工程教育和技能教育兼顾,是培育“工匠精神”、培养高职型精英人才的理想教育方式。

 

可以预见,举办职业本科教育将极大地激发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职业教育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2. 职教本科,来源如何选择

 

建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经逐渐取得社会各界的共识。那么,一个更具体的问题是:如果建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职教本科院校从何而来?

 

对于一部分高职院校来说,建设职教本科,优质高职院校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马晓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一直停滞在专科层次且无权授予专业学位。尽管已有“专升本”的通道满足高职学生继续升学的需要,但这并非高职教育发展的最佳选择:其一,高职学生“专升本”意味着从职业教育转向普通本科教育,相对素质较好的学生从职业教育中流失;其次,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让学生顺利报读本科,不得不削弱职业技术课程,让学生做“升学”准备,高职人才培养从多样化趋向单一化。

 

因此,需要构建高职教育的独立体系,让条件成熟的高职院校在现有基础上提升办学层次,逐渐试办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教育并存的技术应用型大学,最终实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

 

20世纪70年代,美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立起从大专到专业学士、硕士、博士的应用型技术学位结构体系;我国台湾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将专科学校升格为技术学院(本科),80年代又将技术学院升格为科技大学,形成了多层次专业学位体系。

 

    ●孙诚,天津职业大学副校长

 

职教本科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既不同于一般的普通本科高等教育,也不同于高职专科教育。它是在高职专科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国外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职业教育本科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型人才需求,从而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政府教育部门应综合考虑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和办学质量,有计划、分批次、分地区升格一批国家示范高职或骨干高职院校,经济欠发达地区也要从地方经济发展和学生层次提高需求出发,按地市或大区域选择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先行先试,修正政策体系,授予这些学校和部分优势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与地方应用型本科大学一起试办职教本科教育。

 

主持人:近期,国家三部委已经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型,发展本科职业教育。而“与地方应用型本科大学一起试办职教本科教育”,是高职院校认为必须抓住的一个机会。

 

    ●蒋锦标,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发展我国职教本科教育是大势所趋,当下的问题是要尽快明确其内涵及建设途径。职教本科的建设以现有应用性本科为主,以部分高水平高职院校升格为辅,按照这样的思路统筹职教本科建设,可以达到我国高等教育调整结构、提升质量、适应需求的目的。

 

一方面,部分应用本科院校转轨办职教本科,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内容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强力引领,部分专科高职院校升格办职教本科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职升本的优势有五点:一、近20年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了系统的、符合产业实际的、贴近中国国情的高职教育;二、打造了一批职教特色鲜明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示范、骨干院校;三、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四、高等职业教育专项的持续投入,使教学积累了实践教学条件等;五、高职院校升本,可有效充实职教本科队伍,并积极促进本科转型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

 

    主持人:当然,高职院校升格办职教本科可能更顺畅,但也存在问题,有专家提醒: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不在提高教育层次,而在提升教育质量。

 

   ●赵志群,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

 

由于传统文化影响和用人单位片面强调高学历,我国学生和家长追求高学历的愿望非常强烈,职业教育出现了新的“升学导向”。主要表现在强调职业教育学历的提升,而相对忽视社会发展的人才结构性的需求。

 

我们是需要本科职业教育。但我们是需要高水平的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而不是需要更多的本科学校。同时,我国人才队伍的最大问题不是学历层次低,而是质量和结构问题,即大量高校毕业生满足不了就业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要求。如果“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果只是大规模地高职升本,提高了学历层次,而不是提高和优化了人才素质和人才结构,这样的教育改革意义并不大。

 

    3. 理性选择:如何坚持,怎样落实

 

就产业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际经验来看,中国高等教育不能只有普通本科这一条“单通道”、“独木桥”。

 

同样,发展职教本科,也不应仅有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这一条“单通道”“独木桥”。职教本科的建设需要理性选择,还需要坚持并落实这样的理性选择。

 

    ●崔岩,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我们应尝试“一转一试两并两合作”等多种路径发展职教本科。其中,“转”就是地方本科转型;“试”:遴选实力强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或某些高职院校行业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先行先试;“并”:实力较强的高职院校与地方本科合并举办职教本科;“合作”:转型本科与高职院校对接地方产业联办四年制本科。

 

也就是说,应该在地方本科转型这一条途径之外,为高职院校留一条向上发展的通道。当然,必须是在国家示范或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中进行试点,选择办学实力强的院校举办职教本科。

 

    主持人:其实,不论由谁来作为办学主体,或是共同参与职教本科教育发展,其办学形态均是要充分体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征。这才是职教本科层次建设和发展的理性选择。

 

●胡正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书记

 

当前举办职教本科,是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特定发展历程的一次“补位发展”,要从“补断层、补供给、补布局、补标准、补制度”五个方面去理解,而落实的关键还在于“补标准、补制度”。

 

    “补标准”:无论是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定,还是地方和院校的零星试点,职教本科都还处于摸索和探索阶段,还缺乏规制性的标准体系。要彰显、稳定和完善职教本科在现代职教体系中的层次地位和功能定位,需要建立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国家层面需要加强教育统筹,建立相应的机构进行教育标准的规划与制订,对于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规格标准进行统一设置。也可以通过试点的方式,积极发挥市场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根据产业发展对人才能力素质的需要,制定行业内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培养应达到目标规格和资格标准。

 

   补制度:首先是完善法制。在《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修订中,明确从法律层面为职业教育在学历层次上的拓展提供保障,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这一国家战略能够真正落地。同时营造平等竞争、和谐发展的制度氛围,既为“转型”开“门”,也为“升本”留“窗”。

 

    主持人:来自院校的制度呼声,并不单一也不弱小,在学术界内能够找到更加理性、理智的回应。

 

    ●邢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教研究中心主任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是国家推行的一项重要决策。一提出就成为“本科转型高校”和“希望升本高职院校”的关注焦点,前者谈“职”色变,后者说“本”心切。

 

针对应用型高校、职教本科的争论,我有五点意见:

 

第一,就意义而言,强调内涵比强调称谓更为重要。强调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强化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养路径,远比如何称谓更有实质意义。在国人并非广泛接受职业教育的情况下,换个容易认同的说法也未尝不可。换句话说,应用型高校完全可以被看作是职业教育的本科,职业教育的本科换个说法就是应用型高校。

 

第二,就功能而言,强调“立交桥”多口通道比单一强调“直通车”直接衔接更为重要。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也要遵循这一类型的人才成长规律来培养。很多事实证明,“学习-就业-再深造-再工作”,这种循环培养和使用模式是成功的、可取的,而一味追求“中职-高职-职教本科”的升学直通车,未必是最佳路线。

 

第三,就条件而言,加强准入标准制定比强化行政指令更有道理。仅靠行政手段刚性地要求“让一批本科高校转型”,或“现有高职原则上不能升格为本科”,这样“一刀切”,难以避免引起“两种对抗”——本科不愿意转,高职被抑制了积极性。应该尽快建立“应用型大学、职教本科设置标准”,以此为依据解决准入问题。

 

第四,就标准而言,按学科专业制定和划分比按学校层次类型划分更有道理。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是不断地与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需求相适应。所以,以专业为单位设置学历层次标准,比按固有的学校层次为标准,更有激励性和公平性。

 

第五,就待遇而言,强调学历和资格互通互认比单一强调学历更有道理。目前,应该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将学历体系或普通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或技能等级有机地沟通起来,制定互通互认或等值等价的标准。从而彻底打破“文凭至上”“唯学历论”,为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营造真实健康的发展环境。

 

(本报记者 练玉春编写整理)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