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第一财经》旗下《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推出2019年城市分级排名报告:《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该报告覆盖中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从商业资源聚集度、城市枢纽型、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等5大维度衡量中国城市综合实力,将城市等级分为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等6个等级。报告显示,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中,没有一线城市和五线城市,青岛市成为省内唯一新一线城市,济南市、烟台市为二线城市,此外还有6个三线城市和7个四线城市。
莱芜撤市划区,济南地区GDP或达到新一线水准
在2018年的排名中,莱芜市是山东省唯一的五线城市。随着2019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莱芜市,将其辖区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后,山东省彻底告别拥有五线城市的历史,所有城市等级均达到四线或以上。据《2018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济南市2018年地区GDP为7856.56亿元,较2017年增长7.4%。莱芜(2018年地区GDP1005.65亿元,增速7.2%)划归济南后,两地相加2018年地区GDP总量为8864.21元。若在2019年济南市地区GDP能保持去年的增速,其地区GDP将达到9500亿元,成为山东省内第二个超9000亿的城市。
在2019年城市分级排行报告中,入围的新一线城市仅昆明、沈阳两市地区GDP未达到8000亿元,可以说8000亿元的地区GDP几乎成为入围新一线城市的一条“红线”。若莱芜并入济南后实现地区GDP达到9500亿甚至超万亿元目标,济南将达到或超过众多新一线城市GDP水准。在未来几年内,山东省内是否会出现两个新一线城市?值得期待。
青岛稳居省内榜首,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今年的城市排行榜中,青岛市“不出意外”地继续在省内领跑,成为全省唯一新一线城市。青岛成为新一线城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其近年来的排名发展趋势却有隐忧。2016年青岛市在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居新一线城市第9位,而到今年却下滑到了第12位,全国总排名第16,与2018年排名持平。从《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图表报告中可以看到,青岛市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城市人口活跃度。在所有新一线城市中,青岛市人口活跃度仅高于沈阳。人口活跃度的下降也直接作用于消费活跃度、夜间活跃度、社交活跃度的下降,这些指数都未能达到理想程度。
图片来源: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在挑战存在的同时,青岛也有着更好的发展机遇。从图表中可以看到,青岛的有着良好的商业资源集聚度和未来可塑性。大品牌青睐指数、商业核心指数、基础商业指数上在省内有着得天独后的优势。2018年,法国奢侈品牌巴黎世家和圣罗兰入驻青岛,均为山东首家实体店,而像LV、Gucci、爱马仕等奢侈品牌早已在青岛落户。而早在2017年,《福布斯中国》发布的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上,青岛位列第9位。可见,青岛在商业开发、消费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如何加以利用,提高原本已经不错的未来可塑性,不断吸引人才、扩大创业规模、加强融资、培养优质企业,进而补充短板,提高城市人口活跃度,向大城市方向再进一步,成为青岛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去年,上合组织峰会在青岛召开;今年,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也在青岛举行。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于青岛的重视和关注。
其他地市,均衡发展是最大特色打开排行榜不难发现,山东省内地级市多为三线和四线城,八成以上的三、四线城市分布也凸显了山东省城市发展水平均衡的特色。其中威海、泰安、东营、菏泽、日照的排名较2018年均有上浮,菏泽在近两年排名更是连续攀升。此外,烟台市常年稳居二线城市之列,潍坊市也处于三线城市前列。综合来看,山东省城市商业魅力排名体现出来“青岛带头、全省并举”的势态。
这是山东省重视县域经济,重视平衡发展的结果。2018年山东省委办公厅、省委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健康发展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发展机制和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发展新动能和经济活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县域经济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城乡、产业、产城、区域融合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县域经济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
县域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山东省各地市稳步发展,人民收入不断提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4336元,而山东省有14个地市(包括莱芜)的人居可支配超过该数字。经济发展均衡,全省人民收入均在稳步增长,也刺激着消费的增长。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山东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投资价值大。据《搜狐财经》显示,山东省2018年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业加速上行,呈现库存低位、需求旺盛、去化高企特点。
2019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的发布,展示了出山东省城市发展的优势。在省政府政策扶持下,一大批三四线成甚至是县城、乡镇正在蓬勃发展;省内的大城市如青岛、济南也各自面临发展机遇,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应对挑战,带动全省协调发展,是省内新一线和二线城市所要考虑的。山东省在保障省内名片城市朝着更高层次迈进的同时,平衡其他地区发展水平,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也为其他发展较为不均衡的省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