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一千多年前,唐代“诗圣”杜甫这样赞美桂林。
“桂林要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对桂林寄予厚望。
从“宜人”之城,到“宜业、宜居、宜乐、宜游”之城,一脉相承的赞美与期许,穿越了千年。
青山秀水、气候舒适的桂林自古就是无数人眼中的“宜居城市”,这里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三;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空气质量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
近年来,随着桂林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新征程中,城市环境保持优良的同时,城市品味也不断提升。除了呵护好“甲天下”的山水环境,桂林在城市建设、民生保障、平安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人们的舒适感、幸福感、安全感都得到稳步提升,为“宜居之城”不断增添新的内涵。
邂逅“舒适桂林”,不止于山水的“品质生活”
宜居,是城市的底色。桂林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多年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早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行动。今年以来,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新征程中,桂林上下联动,精心呵护最美漓江;举全市之力,持续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保护全市生态环境,“宜居桂林”的魅力品牌焕发新的生机。
与青山绿水相匹配的,是日益提升的城市品味,还有不断提高的生活品质。
对于品质生活,不同人有不一样的理解:有人认为,有品质的生活,少不了日益提高的收入,少不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少不了时下流行的“小资情调”。也有人认为: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为自己的生活目标而不懈奋斗,便是品质生活的真谛……
每逢天气晴好的周末早晨,家住芦笛路附近的居民马晨明都会来到桃花江边的步道慢跑。“从家里走过来只要六七分钟。新修的滨江跑道干净、整洁,一路慢跑又有美景花草相伴,感觉特别舒服!”在结束一个小时的早锻炼后,马晨明会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起开启周末的美好时光:“陪孩子逛逛城市公园,开车到周边农家乐享受清新空气,或者到新区的大剧院听一场高雅音乐会……”
马晨明今年38岁,是我市一家国有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他22岁大学毕业后到广州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在广州买了房成了家。马晨明的父母都在桂林,两位老人习惯了桂林的生活一直不愿意随儿子移居广州。于是为了照顾父母,马晨明每年都要往返桂林与广州之间三四次。“这几年每次回来,桂林都会给我惊喜。”他说,城市建设越来越上档次,休闲娱乐的地方越来越多,交通出行越来越便利,最重要的是,就业环境、居住环境等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去年初,马晨明跟妻子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卖掉广州的房子,举家回到桂林发展。“并不是因为大城市不好,我感觉在家乡生活更有归属感和幸福感。”他坦言,十多年前大学毕业选择在外地就业,是因为自己向往繁华都市的品质生活。后来,家乡的变化却让他越来越动心。“曾经以为在大城市才能享受到的东西,比如高档的住房、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良好的教育资源,等等,这些如今在桂林都能享受到,我为何要舍近求远?”
在桂林,许多人和马晨明一样都开始追求生活的品质,然而“品质生活”并非凭空而来。它需要的是整座城市气质的提升作为基础和载体。
如今,置身于城在景中的桂林城,如果想散步,家门口就有滨江步道;想看书,转角就能遇到自助式的“图书驿站”;周末时光想出门购物,全市七八个综合商圈,遍布东南西北任你挑;想带孩子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各类艺术馆里的大小画展、临桂新区大剧院里的高雅音乐会、小剧场里的特色地方戏剧,你可以有不同层次的丰富选择;想避开城市的喧嚣找个鸟语花香的地方放松心情,只需一张动车票,半小时即可到达周边多个县区,当天往返毫无压力……
正如许多人所说:“在桂林这样的城市生活,感到舒服、休闲,幸福感也更强烈!”
触摸“幸福桂林”,写满温情的“民生日志”
“社保工作人员的服务真周到,我们原来的‘烦心事’变成了‘暖心事’!”去年11月25日,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山区里,一位百岁老人的家人感激说道。当天,为解决这位百岁老人社保人脸认证不便的实际问题,该县人社局主动上门服务,并为老人送上了慰问金。
“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机遇,现在桂林的创业环境也好,我的梦想在家乡结出了果实!”去年12月3日,在第二届广西农民工创业大赛决赛赛场,来自桂林的蒋爱明斩获全区农民工创业大赛返乡之星组一等奖。他发表了充满感慨的获奖感言。
“家门口新建成了优质小学,不用再为孩子‘择校’发愁,加上‘双减’政策的落地,我们家长和孩子都变轻松了!”前不久,在我市一所小学的校门外,前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们热议着“教育大事”,话语间少了几分焦虑,多了一份从容。
幸福生活什么样?生活有保障、就业的路越走越宽、孩子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些都是生活的“幸福密码”。在桂林这座充盈民生温度的城市,这样的幸福并不遥远。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在内的各项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近年来,我市落实“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险方针,编织密实“安全网”,托起山水间的美好生活。据统计,截至2021年10月底,桂林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8.781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4.89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入库参保率达到94.12%,全市已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任务。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老年人最朴素的生活向往。近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在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持续发力,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从试点工作到提质扩面,从城市社区发展到农村社区试点,从标准化服务到关注老年人的细微感受……全市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桂林老年人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此外,我市还以“医、康、养、健、智、学”为方向,大力发展大健康、大养老产业,打响了“漓水青山·养生桂林”的城市品牌,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增添新魅力。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教育乃民生之基,努力营造均衡优质的教育环境一直是桂林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市在实现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全覆盖的基础上,深入解决“入学难”和“择校热”等问题。同时,以学区制管理改革为抓手,不断提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与此同时,桂林还在医疗、就业、困难群众帮扶等民生领域多点发力。当居民的生活不再有后顾之忧,“宜居城市”就更加名副其实、充满跃动。
感受“平安桂林”,萦绕山水间的“和谐之音”
去年12月6日至10日,一场名为“打造最具安全感世界级旅游城市——主流媒体桂林行”的采访活动在桂林开启。活动中,采访团沿着黄金旅游线路深入桂林市七星区、阳朔县、全州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区进行实地采访。桂林打造“最具安全感世界级旅游城市”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得到各级媒体记者的点赞。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在桂林积极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今天,平安建设同样是市民美好生活的保障。
近年来,“创新社会治理,共建平安桂林”理念在青山秀水间得到了生动深入的实践发展。2017年9月,桂林第五次捧回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的奖牌,这一荣誉是对桂林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最高褒奖。对老百姓而言,踏踏实实的安全感就是对社会治理工作最好的评分:一个个“城中村”在群防群治的立体化综治机制中实现人性化的“蜕变”;一个个“脏乱差”小区在居民携手自治下“向美而生”;一起起事关民生的矛盾事件,在多部门努力下迎刃而解;一缕缕司法公平的阳光,在司法部门的奋战下照进人心……
为打造最具安全感的世界级旅游城市、实现桂林社会治安与山水齐名,桂林立足超前掌控社会治安局势,聚焦全国文明城市品牌,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势,在肃清社会治安顽疾和不文明现象上坚决亮剑,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全国文明城”声誉的问题亮剑。快速攻坚优势更加突显,向“朝发夕破”“夕发朝破”的优质效果迈进,确保平安桂林成色更足。此外,为织牢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我市依托公安检查站、交警执法服务站、治安卡口,初步形成覆盖高速公路、国省道、城区路段、社区单位的闭环防控圈,使城区巡防布警、动中备勤、指挥调度更加智能高效。
与此同时,在构建平安桂林的进程中,我市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以及各城区、街道等开辟多元化的调解途径,将人民调解工作推向专业化、精细化。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委会、道路交通事故调委会、物业纠纷调委会、企事业单位调委会……一个个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建设,大大拓展延伸了人民调解工作领域。专业化的人民调解员奔走在桂林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庄,他们在法理情之间巧妙斡旋,将一个个小矛盾化解在基层。老百姓身边的“小安”,汇成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安”。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系大局。食品安全关乎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衡量一个城市安全感、幸福感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尤其是2021年以来,我市多措并举,全力保障食品安全,在助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同时,积极创建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措施和人性化的手段,为桂林人的餐桌撑起了密实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