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恒山为什么又叫元岳【浑源吧】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7-23 05:27)
文章正文
在恒山风景名胜区介绍中,游客经常会看到或听到这样一段话。
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海拔2017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扬名国内外。
一个恒山居然有这么多称呼,别说普通游客,就是文史学者听了,恐怕也是一头雾水。
恒山为什么又叫元岳?笔者曾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检索文献,发现《山西通志·卷二十一》大同府浑源州条记载:“恒山,在(浑源县)城南二十里,高十里,周百三十里。《名山记》:恒山高三千九百丈七尺,上方三十里,周廻三千里,《尚书大传》谓之𢎞山。汉讳孝文帝名,改常山。唐元和中,名镇岳。宋讳贞宗名,亦名常山。《水经注》谓之元岳,又名阴岳、紫岳。葛洪《枕中书》谓之太恒山,亦称恒宗、命岳、茂丘。”
元岳、紫岳、太恒山……,这些称呼原来都是从《山西通志》里来的。《山西通志》由清代山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觉罗石麟编纂,成书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书中根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恒山“谓之元岳”。
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笔者继续检索文献。《水经注·卷十三》漯水条记载:“漯水(今桑乾河)又东流四十九里,东径巨魏亭北,又东,崞川水(今浑源县境内浑河)注之,(崞川)水南出崞县故城(今浑源县麻庄村古城洼)南,王莽之崞张也。县南面玄岳(今北岳恒山),右背崞山(今浑源县泉头村西奶奶山),处二山之中,故以崞张为名矣。其水又西出山,谓之崞口,北流径繁畤县故城(今应县义井乡)东,王莽之当要也。”
虽然加了注解,但这么多古地名,读者看了估计还是头大。为了让读者有个直观的印象,笔者特意以谷歌地形为底图,制作了一张地图。制图非笔者擅长,但读者若以崞县故城为参照物,那《水经注》所述山川河流的地理位置,一看便知。
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了,《水经注》中记载的不是玄岳吗?在《山西通志》中怎么变成了元岳,这又是怎么回事儿?
答案其实在前面已经说清楚了,《山西通志》是雍正十二年编纂的。修志的人得为雍正他爹,也就是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避讳,所以玄岳就成了元岳。同样,汉文帝名刘恒、宋真宗名赵恒,为了避他们的讳,文献中恒山多写作常山。
综上所述,在清代,恒山是因为避讳才改称元岳的。时至今日,景区介绍当然没必要再为皇帝老儿避讳。元岳、阴岳、紫岳、太恒山……,大概也该省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