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西安宜商竞争力表现抢眼 宜居竞争力下滑27位

(来源:网站编辑 2023-12-07 17:05)
文章正文

\

\

  6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创新工程重大成果《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未来,中国城镇化率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比例将达到70%以上,更多的人口将从个体迁移转向家庭迁移。未来将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空间扩散的城市形态正带动更大的区域走向繁荣。

  报告构建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宜居竞争力指数、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宜商竞争力指数,对2018年中国两岸4地293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8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宜商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华商报记者对比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的《2017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发现,西安的城市宜居竞争力下滑了27位,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从城市视角,审视西安、咸阳、宝鸡等我省大中城市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潜能与活力有哪些?

  综合经济竞争力——西安排32位

  城市的创新能力越强,其综合经济竞争力就越强

  2018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广州、北京、苏州、南京、武汉、台北、东莞。从二十强城市区域分布看,绝大多数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且多处于都市圈内,其中长三角都市连绵区、珠三角都市连绵区分别占据二十强中的6席和4席。

  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标衡量方法,包括GDP连续五年平均增量和地方人均GDP。与2017年相比,综合经济竞争力前3名没有发生变化。从总体变化来看,东莞、无锡上升3位,沈阳、大连大幅下跌,分别下降了20位和36位,并且南北分化加剧、中西部崛起、东北持续衰落。

  就西安来讲,综合经济竞争力2018年排32位,2017年居29位,相比下滑3位。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综合增量竞争力排名有升有降,表明中西部中心城市之间在经济发展上你追我赶、竞争激烈。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后丁如曦认为,2018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与城市R&D投入指数、专利申请数以及与衡量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指标间整体保持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城市的创新能力越强,其综合经济竞争力就越强。2018年,中国城市综合增量竞争力与第三产业占比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相较于那些产业结构较低的城市,这种正向相关关系在产业结构层次和水平普遍较高的城市更为突出。

  西安理工大学扈文秀教授表示,对西安的排名和评价比较符合实际。近年来,西安的经济发展指标靠前,营商环境尚可。但跟东南沿海先进城市相比,存在经济还不够发达,民营企业发展程度不足等问题,这属于西部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西安等西部城市,接下来要逐步解决这些问题,需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注重人居幸福感等,实现高质量发展。

  “西安是非常有潜力的城市。”经济学家李大霄对华商报记者分析,西安有众多的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科研、文化非常有底蕴。而且西安人口的聚集逐年提高。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表示,各城市有不同的分工,城市功能和职能不同,本身不在一个层面上,存在一些不可竞争的因素,各城市先天、后天发展各自不同,房价、家庭资本都不同,具有一些不可比要素,城市竞争力方面不能简单对比,不能脱离实际,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

  可持续竞争力——西安下降7位

  人口、人才和产业是提升可持续竞争力的根本

  城市逐步演变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并得到空前繁荣和发展。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发展面临各种严峻考验。因此,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每个城市追求的发展目标。

  2018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十强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澳门、成都、苏州。

  近三年来香港始终保持可持续竞争力的全国首位,体现出其经济的发达,2018年香港的知识城市排名第六,和谐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城市、全域城市和信息城市均排名第一,体现出其综合实力的强大。

  与2017年相比,中部城市武汉则跌出10强,苏州进入全国可持续竞争力10强,西部重点城市成都上升1位,由2017年的第10名上升至第9名,成为西部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唯一代表。值得注意的是,西安由2017年的18名下降到25名,下降了7位。

  报告分析认为,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且重点城市并未很好的带动周围城市发展,导致东西部发展差距进一步增大。西部地区地处我国内陆,没有对外合作的地理优势,但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发展,西部地区也应借此契机加强对外合作。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王雨飞在报告中提出,大城市拥有良好的人才基础和经济基础,依靠科技、人力、文化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是其实现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大城市要从模仿和学习转向创新和引领,提升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和引领能力。

  “人口、人才、产业,是一个城市保持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李大霄表示,对西安等西部城市来说,第一要发展人口,吸引人才。怎么样把高素质的人口进行聚集?在这方面要多下功夫。另外,产业配套相对完善,是提升可持续竞争力的第二个根本条件。

  西安宜居竞争力下滑27位,排全国第51名

  宜居竞争力大幅下降与房价上涨关系密切

  2018年宜居竞争力指数十强依次是:香港、无锡、杭州、南通、广州、南京、澳门、深圳、宁波和镇江。厦门、上海、北京等城市位居第十一到第十九名,西安位于51名。

  较2017年的排名变化来看,二线城市如石家庄、唐山、太原、重庆、济南的宜居竞争力上升幅度最大,分别上升45位、30位、28位、17位和11位,而中山、西安和长春的宜居竞争力大幅下降,分别降低了21位、27位和39位。

  研究表明,以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环境是造成城市宜居竞争力差异的主要方面。

  天津理工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李博在报告中指出,建立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是建设国际一流宜居城市的重要前提,要及时弥补交通拥堵、停车难、就医就学难、公共服务差距大等城市公共服务短板,努力提供高质量、均等化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构筑具有吸引力的宜居环境,才能为打造创新环境、培养集聚优质人才创造基础。

  西安理工大学扈文秀教授对华商报记者分析,从排名看,经济、社会、环境、生活是紧密关联的,营商环境是商业环境高度发达以后延伸出来的指标。当然了,一些地理、人文要素跟先天情况、历史因素有关,南方城市本来就山清水秀,城市往往更加宜居。

  2017年西安宜居竞争力排名还处于中上水平,而仅仅过了一年,西安排名大幅下降27位,原因何在?有本地不愿具名的经济分析人士表示,一年时间,自然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常消费环境不会出现太大的改变,唯一改变明显的就是西安房价的大幅上涨,在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大的情况下,房价的大幅上涨自然成为西安宜居竞争力大幅下降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西安宜商竞争力表现抢眼,排全国第16位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西安宜商竞争力的保障

  2018年宜商竞争力指数十强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天津、重庆和青岛。香港和北京的宜商竞争力处于最高等级,远远领先前十名中的其它8个城市。其中,西安位于16名,排名相对靠前。第 6 名到第20名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水平较为接近,竞争激烈。

  世界银行发布的多次评估报告指出,摆脱贫困最有效的方式是提供更多报酬更高的工作机会,而这有赖于该经济体拥有良好的宜商环境,而良好的宜商环境不仅应当拥有良好的环境,而且还要有良好的需求,并且能把这一需求输送出去的能力。

  扈文秀表示,从营商角度,东部沿海发达,江浙等地方的企业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发展基础良好,更加注重契约精神,企业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等,这是西部省份的一些城市和相关企业应该学习借鉴的地方。西部很多城市经济结构属于国企主导,还在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基础设施投资、转移支付、金融支持等不理想或者有差距,民营企业不够发达,需要学习借鉴东部先进城市,不断改进。

  有业内人士表示,西安宜商竞争力在全国表现抢眼,主要与近年来西安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关系密切,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西安宜商竞争力的保障。“店小二服务意识”已经在西安扎下了根,这种服务意识让到西安投资、经商、居住的人感到舒心满意。对城市来说,在边界扩大以后要提升管理水平,发展配套产业。

  张宝通强调,城市性质不一样,应该注重突出优势、合理分工,讲特色发展。发挥区位优势,从实际出发,注重特色发展,文化自信,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等各方面都要自信。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西部城市走自己的道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研究城市的具体功能、合理分工。

  宝鸡渭南咸阳等“要向前赶”

  发展劳动密集、土地密集的实体产业是方向

  除了西安,我省的渭南、咸阳、宝鸡等城市的排名大多位居中后区域,这些城市的发展也引人关注。

  王雨飞表示,中小城市医疗、教育等重要资源的缺失,限制着中小城市规模的扩大;同时,中小城市交通隐患、环境污染的压力也日趋增大。相比大城市发展的充分性,中小城市处在可持续竞争力的下游,需投入更多的关注。西部的重点城市也应发挥其带动作用,引领周边城市共同发展,共同形成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扈文秀说,西安、咸阳一体化已经在推进,其他城市还要更加努力抱团发展。前些年曾经提出关中-天水经济区,当时考虑经济发展围绕交通布局,接下来主要还是结合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西安的发展机遇,推进关中一体化,建立关中产业带等。因为这几个城市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联动作用,是可持续的,不是孤立的,不妨统一规划、协同发展,同时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宜居等因素。目前可以在前期基础上,发展关中产业带,把宝鸡、渭南等更加科学、精准规划,沿着陇海线规划产业带。

  关中平原城市群怎样协同发展呢?张宝通认为,关中平原城市群获批后,各城市如何协同发展是一个重要关注点。特别是部分城市的高铁修通后,城际交通便捷了,流动经济会发展起来,会引起虹吸现象,资金、技术、人才被西安吸引走了,其他城市发展遇到了问题,这个现象正在天水等城市发生。地级市的产业不能盲目攀比西安,不能以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而应当发展劳动密集、土地密集的实体产业,像宝鸡那样吸引东部的产业转移。这样,西安中心城市和其他城市的产业就会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格局,关中平原城市群就会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华商报记者 刘百稳 黄涛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