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华源热力股份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华源热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源热力)成立于2000年10月,是新疆华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现有员工516人,资产总额12.67亿元。目前,华源热力下设五个热源厂,拥有燃煤、燃气、电锅炉等多套先进设备,燃煤锅炉设计总装机容量662MW,燃气锅炉总装机容量914.5兆瓦,电锅炉装机容量112兆瓦,已实现14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服务用户9.3万余户,经营产值近4亿元。华源热力建设了西北五省第一个“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是新疆首家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的供热企业,新疆唯一被评为环保行为优良的供热企业。
一、供热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智慧热网建设与管理背景
(一)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促进行业绿色发展的需要
国家发改委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提出“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城市供热作为高耗能基础性产业,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行业之一,供热企业须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号召,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网络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深度推广应用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城市供热行业迫切需要进行能源革命、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华源热力将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管理思路与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探索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管理和技术双创新模式,采取综合手段提升供热管理水平,以科技创新降低排放,向信息化、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要效益,积极探索供热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提高生产效率、能源利用效率、清洁化水平,打造安全、节能、高效、环保、智能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以点带面促进供热行业创新、绿色、协调发展。
(二)提升城市供热服务水平,增强民生保障力的需要
供热是关系基础民生的重点问题,集中供热作为城市公用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因此,供热企业还要担负起确保供热服务质量、保证用户生活需求和创造舒适、安心的生活环境的重任。为切实提升供热服务水平、增强民生保障力,华源热力始终践行“为员工做好事、为企业做实事、为社会做益事”的企业使命,秉承“热到心头,暖到家”的服务宗旨,高度关注用户需求和供热服务质量。随着供热面积规模化扩张、节能减排的深入与供热模式的革新,华源热力急需通过科技、信息、网络手段高效集中、整合经验和数据,建设集多热源供热联网运营、供热能耗监测与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智慧热网管控体系,结合不同建筑类别、不同建筑特性、实时天气温度等实现差异化、均衡供热,改善供热薄弱环节和区域,通过精准高效的运营管理为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供热服务和产品,打造华源热力“家家热”品牌建设,逐步实现社会民生保障和企业“双赢”。
(三)突破管理瓶颈,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华源热力供热规模不断扩大,供热模式也由单一能源转变为燃气、风电等多种能源并行,迫切需要突破供热成本高、热效率低及用户服务不够精准的管理瓶颈,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建立完整健全的智慧热网管控体系,将智慧热网与企业技术创新、内部管理深度融合来实现从热源到用户的精准高效智能化管控,由“热源供多少热,用户用多少热”模式转变为“根据用户的需求精准调控换热站、根据换热站的控制来调节管网及热源的热量供给”模式,使生产运营过程中各项资源综合、合理、集约、高效地利用,实现供热企业各部门精准协同管理和管理效益最大化,从而全面提升供热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舒适性,同时规范用户用热行为,降低供热能耗、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良性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基于上述原因,华源热力自2012年起开始实施实现节能减排的智慧热网建设与管理。
二、供热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智慧热网建设与管理内涵和主要做法
华源热力通过技术革新和创新管理提高供热设施效能,建设并创新应用集热网监控、能耗监控分析、设备管理和用户服务调控为一体的管理平台,深入挖掘技术管理潜力,促进供热生产运营全过程精益化,实现供热过程中节能降耗;以“热到心头,暖到家”的供热服务宗旨为指导,以安全、节能、高效、智能和用户满意为导向,实施大客户管理模式和供热服务闭环管理,实施“643”安全风险管控,规范安全标准化管理,以班组建设为核心激发工匠团队活力并打造精益求精的管理文化,建设从供热源头到客户的全系统智能热网生态管理体系,实现供热智能化、信息化精准管控。主要做法如下:
(一)制定智慧热网管控体系建设规划,科学设计实施路径
1.明确设计思路,制定五年发展规划
2012年,华源热力开始实施煤改气工程,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通过对国内外先进供热企业、锅炉设备厂家等多次考察调研,在企业原有“三五”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华源热力智慧热网管控体系建设五年规划》。确立以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和高效服务为导向,以安全经济运行为基础,依靠“互联网+”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自控设备,使供热生产运行管理、节能监控、设备管理、客户服务、收费管理等各环节数据共享、统一调配、实时监控,实现多热源、多种供热模式联网智能化运行的设计思路,切实提高供热服务质量及设备管理水平,推动华源热力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实现企业创新、绿色、协调发展的目标。
2.确立实施路径,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华源热力以持续性技术、管理创新和降本增效为实施路径,其特点为以供热、用热全过程为管理主体,通过企业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引领技术、设备、工艺等全方位创新,不断提升热网智能化程度和节能减排效率,以智能管控与集成管理与供热、用热全过程有机融合,逐步形成完善的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产业生态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供热企业精细化管理难度大、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持续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确保供热系统安全、舒适、节能。
3.建立四级管理小组,确保执行落地
华源热力成立以经理为组长、领导班子为成员的智慧热网建设管理领导小组;以总工程师担任组长、生产计划科、运营管理部组成的智慧热网建设推进小组;由总工办、安全部、自控部、保全厂、热源厂班组成员组成的智慧热网建设实施小组;由党支部书记领导、党群行政部门成员为主的宣传保障小组,为智慧热网管控体系建设提供精简高效的组织保障,营造全员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根据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科学分析预判市场拓展与服务管理的重心和关键点,持续调整优化机构设置与管理分工,不断改进工作模式,构筑符合实际需求的机构模式,确保组织机体活力。
(二)引进先进管理工具,搭建智慧热网管控平台
为有效解决供热企业管理精度和实效性等突出问题,华源热力通过引入IDH智慧热网管理平台和链接地理信息系统,并将全面质量管理、PDCA管理工具与大数据、云服务等新的技术成果以及供热运行管理实际有机结合,建设适合自身特点的智慧热网管控平台,遵循“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原则建立系统循环,整合与优化供热生产运行、设备管理、用户服务等资源,持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质量。
1.引入IDH智慧热网管理平台,生产运营智能管控
2014年,华源热力引入IDH智慧热网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建立以全面节能为目标,集热网监控、热用户服务调控和能耗监控为一体的集成化的供热指挥调度平台,对供热系统内的热源厂、管网、换热站和辖区终端热用户的整个供热生产过程实施联网集成管理,达到从燃气用量到热能生产、输配、到用户消耗的参数检测、统计分析、精准计量、智能调控的目的,稳步推进全网智能化监控与高效管理。
一是实施供热生产智能监控。在热源、管网、换热站及楼栋和用户等位置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控温度、压力、流量、热量等供热参数,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大量数据,通过互联网将热源、换热站、用户室温、用量等数据上传至智能热网平台监控中心,借助数字大屏准确显示用户楼栋、房号、面积、供回水温度等实时流量数据,从热源、管网、换热站到末端热用户进行全局监测,涵盖运行参数、能耗数据、氮氧化物排放指标变化及设备运行情况,全面掌控供热系统全过程运行情况,实施预警管理,从热源生产到换热站、到用户终端供热量和用热量的“可调、可控、可计量、可远传”的管理目标,实现用户室内精准控温。
例如:用户室内温控装置温度设置在20℃-24℃之间,如果用户室温高于24℃,温控装置将会自动关闭,直至室内温度低于20℃时温控装置自动打开,个别用户为保持家中温度始终在高温状态,将温控装置搁至窗台或冰箱内,此时上传至智能平台的数据显示该用户温度较低或者为负数,以雪花标注,而从该用户及其邻居家室温、供热流量、供回水温度等数据可判断出该用户家中正确的室温数值,为企业节能和用户行为节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二是实施能源数字化管控。通过IDH智能管理平台对供暖运行全过程中能源消耗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对数据进行高效集成的整理、存储、计算和分析,定期汇总全网耗能并进行同比与环比,形成耗能定额库,进行水力平衡、供热质量等专业分析与量化管理,保证供热系统安全可靠、节能高效的运行效果,提供能耗测评和节能评估分析数据依据,实现能源数字化管控。通过IDH智能热网的科学调节,实现供热质量提升、服务管理高效、运行成本降低等效果,最大限度满足用户供热需求,节能降耗作用明显,更加精准化供热。
2.链接地理信息系统,设备智能化管控
华源热力通过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推进设备硬件设施的技术革新与管理创新,进一步降低供热设备运行能耗,提高供热设备性能与使用效率。一是完善设备电子档案。通过全面开展管网、设备“大普查”,明确各种设备(包括锅炉、循环泵、阀门、管网等)的生产厂家、设备型号、使用年限等信息,近10万件供热设施拥有电子“身份证”,同步录入设备地理信息系统,并将地理信息系统和智能热网管理平台相互链接,实现设备快速查询、设备事故预警、紧急处理、设备调拨等功能;二是利用GIS分析、模拟等强大功能,存储、管理、检索、维护和更新各类设备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实现设备电子化管理;三是通过电子地图可视化管理,利用供热设备调拨、管网设计及故障处理等功能,为供热管网日常维护、设备分布、巡检、设计施工、分析统计、规划提供决策参考和科学依据。
例如,在电子管网图中,以节点标注设备所处位置,以颜色区分设备运行状态和供热情况。在二次管网分布图中,节点可准确标注热源、换热站、小区楼栋位置、数量及热计量改造户数、设备数量及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和瞬时流量,实现设备智能化管理。
(三)深入挖掘技术和管理潜力,促进生产运营精益化
智慧热网节能减排核心管理环节在于供热生产运营阶段,华源热力深耕技术管理,停暖期和科研院校及设备厂家共同钻研、实施技术改造,供暖期内通过实时动态化、精益化管理模式,以及智慧热网平台精准控温,逐步实现生产运营全过程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
1.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华源热力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智慧热网管控体系与节能高效、低碳减排、绿色生态技术融合,全面推进智慧化清洁供热。一是利用烟气余热,实现“高”回收。燃气锅炉排出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热量,以往通常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大量烟气余热被浪费。企业通过实施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改造,锅炉排烟水蒸气冷凝率提升至80%,锅炉综合热效率由93%提升至108.39%,回收的烟气余热直接覆盖100万平方米面积供暖,在有效降低生产运行成本的同时,大气中排放的水蒸气大量减少,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二是应用超低氮燃烧新技术,实现氮氧化物“低”排放。华源热力率先应用先进的超低氮燃烧新技术,对12台70MW燃气锅炉实施超低氮燃烧新技术试验性改造,使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达到60mg/m3以下,成为供热行业排放指标先进的企业。三是实施“气电互补”模式,引领“新”潮流。为有效解决供暖对单一能源的依赖,最大限度保障供暖安全,提高供热高效性。华源热力在全国率先实施“气电互补”新型绿色清洁供热模式,采取错峰供热方式,每天在谷电时段运行电锅炉,在峰电与平电时段采用燃气锅炉供热运行,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尤其是风电采暖技术的应用实现排放零污染,引领行业发展新潮流。
2.完善技术管理,助力降本提质增效
华源热力把技术管理提升作为应对新时期新挑战、破解当前发展瓶颈的重要措施,持续增强内生动力与价值创造能力,健全促进技术管理提升的体制机制,激发提质增效的“源头活水”。一是成立专家智库。通过内培、外聘等方式,组建专家智库,定期深入一线指导工作、关心培养人才,集中力量解决技术问题。同步设立多个专项小组,分组负责项目实施。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各专项小组通过记录、分析各类运行参数数据,为企业技术创新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与技术保障。二是优化技术管理体系。不定期组织专家召开技术指标论证会,通过专题研讨和集中论证等方式,集中编制完成技术管理制度,涉及实施、考核等环节全过程,进一步明确技术管理、创新方向和目标,确定技术创新实施可行性,形成节能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的技术管理体系。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大学、河北工大、新疆大学、天津宝成、北京硕人公司等院校、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联盟,重点在节能减排技术、供热设施设备、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等方面加强合作。四是加强国家产业政策与地方行业政策协同,增加企业社会适应性与抗竞争能力,持续推进华源热力内外跨系统、跨领域的协力合作,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能力、水平和效率,发现和引进新技术,被芬兰奥林能源有限公司确定为“奥林超低氮燃烧器示范基地”,被天津宝成公司确定为“天津市锅炉清洁燃烧及低排放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五是增强技术改造力度。围绕拓展企业利润空间、降本增效,每年滚动修订《华源热力技术改造方案和计划》,不断提升技改科学管理水平。同时,深度实施检修技改工程,有效应对和解决各类技术难题。通过建立“重大技术改造督查问责制度”“技术攻关奖励制度”等机制,以技术创新制度为依托,充分调动全员参与技术革新改造积极性,释放全员技术创新潜能。
3.开展“四化”过程管理,精准管控生产成本
华源热力依托智慧热网管控平台,结合多年生产管理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一套实用性强、专业规范的符合现场生产管理的“四化”过程管理,实现生产成本管理精准低控。
第一,运行指令清晰化。根据智慧热网管控体系对大数据分析与管理要求,在采暖期开始前通过汇总、分析近年历史能耗数据,编制完成当年采暖期各生产单位主要能耗计划指标。按照日清日结、令行禁止的原则,每天由调度部门下达各项生产运行指令,各生产单位根据指令分解岗位工作任务,严格执行定额计划指标。
第二,运行操作可视化。通过智慧热网管控系统,所有设备运行指标及状态均显示在计算机大屏上,随时监控和调取各项数据。按日、月汇总各单位能耗数据、运行参数,监控燃气用量、用水、用电、供热量、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数据指标,分析能耗及运行工况,保障供热质量,降低运行成本。
第三,校准调整动态化。一是建立参数差异化管理机制。量化换热站不同温度、区域、建筑类型的运行参数指标,运行期间适时根据区域测温结果分析,动态调整换热站运行参数。二是生产运行人员依据运行指令,结合走动管理及用户实时反馈提出指令调整要求,对全网流量进行平衡调整,促进流量分配更加均衡合理。三是自控部门通过对各热源厂、保全厂温度、压力、流量等指标和参数定期进行校准、修正,确保动态调整达到最佳指令要求。
第四,考评奖惩严格化。制订并执行《华源热力公司燃气锅炉房及保全厂冬季安全运行考核办法》,加大对生产指令执行、监督以及能耗数据管控与考评力度。一是生产计划科每日根据室外温度下达运行参数指令,实时监控换热站数据,对流量、温度超出标准范围的生产单位实行日通报、月考核。其中保全厂以换热站为单位分析失水情况、供热量、用电量,热源厂对燃气量、用电量以及与上采暖期同期同温情况的对比分析,统计分析各生产单位最近3-5年同温情况下的最低物耗,督促能耗水平高的生产单位开展自查。二是每月会同客服中心与经营管理部门集中考核评比,把能耗管控、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用户服务等指标纳入主要考核内容,每周开展安全检查、考核打分,并将其作为年终考评、绩效奖励与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三是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经济奖罚、通报批评、预警及约谈等方式,同步提出明确整改措施,实施全程跟踪整改。
(四)依托网络信息系统,提供统一高效的客户服务
华源热力秉承“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工作、亲情化服务”的理念,结合智慧热网管控体系,利用智能化手段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标准,健全监督机制,保障服务质量,构筑目标统一、分工明确、上下互动、横向协同、高效务实的用户服务管理网络,推进企业发展全面提升。
1.开发应用客户服务网络信息系统
第一,管理系统平台处理自动化。应用客户服务管理系统,实施统一的用户咨询、报修、投诉等各种业务自动化处理,细化网络派单流程。一是客服中心集中收集、记录、整理、分类用户投诉问题,转到相应的责任部门,责任部门需在规定的投诉处理时间内解决实际问题,并将处理结果报客服中心,客服中心全程跟踪整个处理过程,并按照处理时间节点,及时电话回访用户反馈意见,将投诉处理的资料归档、分析汇总,上会通报,对用户服务真正做到有制度、有流程、有量化、有考核、有奖惩,形成规范、细致、严格的闭环管理。二是客户服务管理系统与企业24小时服务热线互通互联,用户呼入电话后,客户服务管理系统自动识别电话号码,并快速显示与之对应的用户姓名、家庭地址、是否交费、历史报修记录等详细信息,通过系统派单功能将用户信息及报修内容自动派发维修人员,进一步提高服务的及时性、高效性,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
第二,推广微信公众号线上“微服务”。开通“华源热力”企业微信公众号,在服务模式上提档升级,丰富服务方式,通过平台分享用户关心的各类供热问题及生活常识,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工作新格局,架起双方沟通交流的纽带与桥梁,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时间全天候,与传统服务形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开通银行网上缴费系统和微信公众号缴费功能。为用户足不出户运用网络、微信等平台和载体缴纳采暖费提供方便,改变了一直以来依靠收费窗口单一、陈旧的收费方式,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和丰富用户缴费方式。2017-2018年经营产值中微信收费占比达39%,一方面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有效提高用户自觉主动缴费的积极性,增进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信,凸显智能管控手段对企业经济提质增效的促进作用。同时利用经营收费系统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管理,并生成各类分析报表,便于详细掌握热费缴纳相关信息,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为高效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统一高效的服务管理机制
第一,坚持“五零”工作原则。明确服务人员“零距离”、服务环节“零推诿”、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对象“零投诉”5项服务原则,为高效服务提供遵循和指引。
第二,推行“321”工作机制。一是快速响应,突破专业壁垒。针对供热环节发现的运行问题或用户投诉,明确由保全部门牵头,保持与热源供应部门、经营客服中心信息互通,形成3个部室相互协同配合的快速反应联动机制;二是实行抢修2级判断处理机制,一般抢修由保全厂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针对重大抢修事件立即启动联动机制,并第一时间上报领导小组,同时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三是“牢牢把住用户用暖需求,做好用户服务”1个中心任务,与客服中心密切配合,及时掌握、收集、整理、分析终端用户的数据信息,为上游热源厂生产运行提供详实依据。
第三,确保“三到位”。一是认识到位。加强管理、服务、调度的统一协调,通过优质服务“让政府满意、让社会满意、让百姓满意”;二是组织到位。建立片区所、保全厂、企业层面三级用户服务体系,有效解决用户服务中的各类疑难杂症,同时关注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形成用户服务工作闭环管理;三是监督到位。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借助电子服务流程系统强化服务监管,对内提高客服工作人员劳动生产率,对外提高用户服务工作效率与服务处理的通透性。
2017-2018年采暖季期间,精准帮扶用户有效解决各类疑难问题46项,用户满意率与认可度达到100%。
(五)实施本质安全管理,夯实智慧热网运营基础
为保障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营,华源热力通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643”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实施设备智能管控等举措,实现企业成立以来安全运营无事故。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是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和目标。按层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将安全责任状层层分解至热源、保全厂、班组、个人,定期开展年度考核。针对各管理岗位均制订安全管理职责,在各生产岗位设置专、兼职安全员,确保安全责任到位到岗到人。
二是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常态化推进安全生产管理,牢固树立“保人身、保系统、保设备、保供热”的理念,通过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警示标志等方式,从制度与流程、教育与培训、执行与监督等方面,持续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意识入心入脑。
三是严格安全责任追究。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安全监察人员的作用,按照“四不放过”原则,确保责任追究落实到每一层级,每一职级,每一岗位。督促各级人员坚决不触安全生产“高压线”“闯红灯”,也不随意变通制度、打擦边球,使守规者得到褒奖,违规者受到贬惩,并做到褒贬分明、奖惩得当。
2.实施“643”安全风险防控管理
以“六会”(晨会、周会、经理办公例会、生产调度会、经营分析会、安全生产会)、“四检”(日检、周检、月检、点检)、“三验”(班组验、部门验、公司验)工作制度为依托,夯实安全运行管理基础。
第一,坚持日常巡查与定期巡检相结合。坚持落实以日、周为单位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对关键设备、要害部位、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全面排查,针对排查出的每一个隐患和薄弱环节实行零容忍,明确整改责任,认真实行督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质量、时限、预案”五到位。形成检查问题库,以会议通报与OA办公网络下发督办的方式限时整改。部门自检实施运行“三规定”的走动管理,即各单位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到达规定的地点进行规定设备巡检,检查结果记录上传,保证设备持续稳定安全运行。
第二,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一是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牢牢树立对违章违规“零容忍”意识,加强整改过程控制和整改成果验收。二是针对作业现场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巡)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切实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三是成立应急抢修队伍,编制《处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组织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和培训,强化专业器具操作使用,提高企业应急处突能力。四是开展风险评估,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结合安全标准化运行情况,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和规范16项,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通过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等措施,全过程全方位辨识安全风险,确保安全风险可控能控在控。
3.实施设备智能管控,提升安全系数
华源热力为全面提升供热安全保障能力,夯实设备管理基础。一是实施换热站无人值守管理。在140余座换热站安装先进的自控、计算机、通信、视频监控、电磁调节阀等设备,借助智慧热网对换热站设备运行工况实施科学规范的远程监控管理,通过调节阀自动调节流量温度,实现对换热站温度、流量的远程控制,由手动调节转变为自动调节监控的自动化管控模式,人力成本大大降低。二是换热站标准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与智能热网相结合,周期性开展供热设备设施和供热管网的维修保养、更新改造、修旧利废,稳步提高供热设备性能,逐渐降低供热设备运行能耗,确保供热设备设施完好率达到100%。
(六)以班组建设为核心,保障热网高效运行
为切实调动和激活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确保智慧热网高效运行。华源热力通过培育创新孵化基地、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等有效举措,进一步激发员工团队活力,凝聚企业发展新动能。
1.激发工匠团队活力
第一,培育创新孵化基地。一是依托“劳模工作室”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城市供热技能大师工作室”“模拟实操室”为载体,建立“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工作基地,把“工匠精神”融入智慧热网管控体系的每个环节,加强智能化管控核心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一线工匠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司炉、维修、电工专业岗位大练兵等专题活动,采取“理论考试+实践考核”方式,评定企业工匠2人,高级工22人,中级工121人。二是推行技术工种持证上岗制度。通过外请专业教师在企业内部集中组织钳工、焊工、电工等工种专项取证培训,59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持证率达62%,64人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专业岗位持证率达100%。三是按照“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凸显特色、注重实效”原则,吸纳爱岗敬业、技术精湛、锐意进取的工程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一线工人到创新工作室参与各类创新工作,打造行业领先、技术过硬的优秀产业技术工人团队,逐步把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为企业“三百人才队伍”建设打牢人力基础,快速凝聚形成企业内生动力。近三年来完成自治区、市级及企业内部创新课题12项,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荣获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奖3项。
第二,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制定完善鼓励管理和技术双创新的激励分配制度。同时,围绕智慧热网管控全过程,制定绩效目标上下认同、绩效指标清晰明了、考核操作简便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薪酬的价值和绩效导向作用,重点关注智慧热网管控体系中的管理和技术类关键岗位和人员,将员工实际薪酬与个人工作绩效相挂钩。
第三,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结合智慧热网管控体系管理全面提升各岗位理论与业务技能,实施管理干部及技术骨干轮岗管理制,强化职称考评与继续教育,通过理论学习、现场实操、岗位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以及“师带徒”等带培活动推动技术进步与传承,畅通人才成长晋升渠道,拓宽人才成长发展路径,逐步建立一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产业工人队伍。近三年来提拔各级管理人员132人,2人评取高级职称,20人取得中级职称,34人取得初级职称。
2.培育精益求精的管理文化
第一,树立精益文化价值理念。一是培养广大员工精益管理意识和行为习惯,通过开展“智慧热网·你我他”征文、演讲等系列主题活动,逐渐改变员工从依靠经验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转变。二是开展全员创新意识与业务技能提升培训。实施“全员创新提质创效计划”,培养员工创新创效能力。通过强化业务考核,不断提升员工技能实操水平,精益文化价值理念快速形成。
第二,打造精益求精的领导文化。在智慧热网管控体系的长效作用下,各级管理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和历练增强自身专业能力,深入一线指导工作,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明确规定各级管理人员每月定期主动“进现场、下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营造“人人学、人人干”的良好氛围,实现从“领导说、员工干”到“领导领着员工干、员工自觉干”的转变。
第三,构建精益文化长效机制。建立技术革新改造奖励制度,发动一线员工深入参与,发挥员工聪明才智,推进“生产现场精细化”向“管理全过程精益化”转变,最大限度地调动并激活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现场小改善小发明、修旧利废、技术攻关等方式,累计节约资金75万余元。
三、供热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智慧热网建设与管理效果
(一)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提高供热经济性
华源热力通过实施节能减排的智慧热网建设与管理以来,节能改造供热量单位能耗由改造前的0.48GJ/㎡大幅下降,至2017-2018年度采暖期供热量单位能耗为0.36GJ/㎡,节能率达25%,效果显著。近年来累计节水量1129429方,减少热量损失189744GJ,节电量5616080度。实施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后累计减少燃气消耗量4577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6074.67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316.98吨,减少粉尘排放量1920.59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25.2吨,有效减轻和解决供暖区域内冬季雾霾天气的形成和不利影响。实施超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后,从大型燃气热水锅炉烟气超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社会效益方面讲,烟气NOx排放值≤60mg/Nm3,单个采暖期12台70MW锅炉共减少NOx排放量50吨之多,为新疆乃至全国大型工业燃气热水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标准限值的修编提供科学完整的数据和成功案例,对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和“蓝天工程”产生不可估量的效益。
(二)供热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促进行业创新发展
智慧热网精准高效的管控对供热管理质量、服务水平的提升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智慧热网服务平台辅以公司严格的“321”用户服务工作标准和“五零”工作原则的闭环管理,辖区用户满意率达到100%,且在供热行办的冬季供暖考核工作中以“零投诉”的好成绩排名第一,感谢信、表扬信、锦旗纷踏而至;2017年全年收费率99%较2016年收费率提高2个百分点。同时通过智慧热网管控体系的应用,在生产运行实践中积累大量丰富实用的运行数据和管理经验,为政府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及制定相关具体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更为供热行业创新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华源热力连续十二年被乌鲁木齐市政府授予“城市供热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环保局确定为“中央财政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示范项目”,先后荣获“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开发建设新疆奖状”“城市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三)企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智慧热网建设与管理,各项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人工劳动强度大幅降低,供热安全可靠性全面提升。经对比分析,实现单位面积能源消耗及运行成本最小化,燃气、水、电消耗量逐年递减,生产运行成本大幅降低,实施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以来,累计节约燃气成本费用5652.44万元、减少生产成本1641万元,减少人力成本3482万元,共计5123.41万元。
(成果创造人:李俊、彭军、张建良、吴建中、金东海、付进、朱琳、陈国富、陈伟、朱海涛、郑赢、刘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