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至金秋,山河焕彩,泰安大地美如织锦。泰山之巅松涛阵阵,东平湖面水波生光,大汶河畔鸥鸟翩飞,广袤田野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的生态画卷在泰山和汶水间铺展。
良好的生态是泰安人引以为傲的“家底”。多年来,泰安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上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先后被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评为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市。
放眼泰安大地,绿色发展尽显成效,生态美景绽放新颜,群众在良好生态中共享着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大气污染防治
打出“组合拳”
走进泰安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空气清新,满眼绿色,一排排绿树花草掩映中,高大预热器塔架和厂房规划有致,置身于这个百万吨级水泥的产出地,宛若在花园之中。中控室内,水泥生产的主要环节实时呈现在智能监控屏幕上,粉尘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指数一目了然。今年,公司又投资2800余万元,对炉窑尾气进行深度治理,氮氧化物稳定性控制在每立方米40毫克以下,进一步降低了大气污染物排放。
蓝天如海、白云如浪的美景图,如今成为许多泰安人朋友圈的主题。1至9月,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18,排名全省第9位。蓝天白云常驻的背后,是泰安常抓不懈攻坚、精准源头管控污染的决心和实干。
泰安以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大标志性战役为重点,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狠抓工业源深度治理。全市31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21台燃煤机组、6家水泥熟料企业、5家水泥粉磨企业、3家焦化企业、1家钢铁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600余家涉VOCs企业完成低效治理设施改造,122家企业完成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2家企业入选全省第一批豁免挥发性有机物末端治理企业名单,石横特钢成功争创环保绩效A级企业。
在移动源污染管控上下功夫,我市累计淘汰国三营运柴油车5563辆,大力开展柴油货车车载自诊断系统弄虚作假排查整治。我市成功入选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区(县城)新增清洁取暖面积974.54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39.13万户。
针对季节变化,我市坚持科学施策,对症下药,今年制定落实《泰安市2024年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从推进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开展涉VOCs企业错峰生产调控、强化VOCs污染综合治理等5个方面提早部署臭氧污染防治,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向臭氧污染出击,坚决守护“天空蓝”,确保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向优发展。
美丽河湖
为群众幸福感“加码”
盈盈碧水,脉脉流淌,串联着山与城、自然与人。
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东平湖面金光闪烁,波光粼粼,乘一叶扁舟,在湖中畅游,看飞鸟掠过水面,看晚霞染红天边,湖边美景尽收眼底。
东平湖是黄河下游唯一的蓄滞洪区,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和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近年来,东平县深入贯彻《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因地制宜,科学施策,修复湿地,生态去污,建立高效防控预警体系,不断完善东平湖生态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一湖清水向北流”。
宁阳县海子河的水清了、草绿了,居民涉水而行,体验捉鱼摸虾的乐趣。作为大汶河的一级支流,海子河从过去水质污染严重的“黑水河”,经过雨污分流改造、河道清淤、湿地修复、水质智慧管控等治理,成了如今水清岸绿、居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今年,继东平湖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后,海子河入选省生态环境厅第一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泰安的绿水青山画卷又添了美丽一笔。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大仗、硬仗,只有下猛药,才能除沉疴。近年来,泰安一条条河流由“纳污河”变为“生态河”“景观河”,实现了惊艳“变脸”。
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治水理念,我市扎实推进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累计改造市政雨污合流管网221.23公里,完成6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51处建制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同时,深入推动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管”,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3577个,全市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在大汶河、东平湖、南四湖等流域,我市重点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水生态修复,建设82处视频监控、17套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及泰安市水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全市水环境感知与监管“一张网”初步形成。
1至9月,全市水环境质量指数4.88,位居全省第3位,“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欢快流淌,也为更多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加码”。
“无废细胞”
引领绿色新风尚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是打好净土保卫战、守护一方净土的重要内容。
“无废景区”聚焦环境清朗、智慧旅游;“无废企业”探索固废资源化利用新模式;“无废学校”注重“无废”理念培养;“无废公园”加强知识科普、寓教于乐;“无废社区”关注垃圾分类,共建绿色家园……
我市全方位探索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新路径,打造13个生活领域215个各有侧重、各有特点的高质量“无废细胞”,让“无废细胞”遍地开花。其中,我市创新思路,充分发挥泰山“顶流”IP作用,实现集泰山景区运营、旅游交通、文化演出、酒店餐饮、商业会展等于一体的“无废”文旅产业新链条,泰山脚下“无废酒店”“无废饭店”随处可见,成功打造“无废泰安”旅游品牌。
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同时,我市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2021年以来,累计发布重点监管单位名录236家次,确认重点建设用地空间信息464个,评审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522个;成功争创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完成7个化工企业聚集区、26个工业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成果系统集成,国控区域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稳定达标;深入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管控,全市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今年1至9月,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继续保持100%。
生态环境保护的累累硕果、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转化为全市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我市将坚持不懈抓好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环境治理,牢牢筑好黄河下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把生态蓝图绘到底,全力谱写美丽泰安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