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发布《中国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评估报告(2023年)》(简称《报告》)暨“2023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100强”。上海、北京、深圳位列2023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100强前三位。《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基本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川渝贵四大数据要素产业聚集区,四大聚集区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中各显优势。
《报告》从数据要素政策环境、数据要素产业基础、数据要素供给、数据要素流通、数据要素治理等多个视角,对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最终形成2023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100强评价结果。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数据要素政策环境、数据要素产业基础、数据要素供给、数据要素流通、数据要素治理;二级指标包括政策文件、财政支持、专项法规、产业载体、基础设施、公共数据供给、企业数据供给等。
上海凭借优良的政策环境、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数据供给、成熟的数据流通环境和健全的数据治理体系,在城市排名中高居榜首。北京作为首都城市,自身产业优势明显,凭借原有地位的助推作用,位列第二。深圳是全国的科技创新重镇,数字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数据供给能力强,数据交易市场活跃,在全国城市中位列第三。
《报告》分析发现,排名前30强的城市呈现“阶梯化”特征,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由上海、北京和深圳3座城市构成,该梯队城市在数据要素政策环境、数据要素产业基础、数据要素供给、数据要素流通和数据要素治理领域全面发展,总分均超过80分,得分优势明显。第二梯队由重庆、广州、杭州、成都、武汉等9座城市组成,该梯队城市总分处于55—80分之间,城市间分差较大。第三梯队由青岛、苏州、合肥、福州、长沙等18座城市组成,该梯队城市总分处于40—55分之间,城市间得分差距相对较小。
《报告》指出,我国城市已基本形成四大数据要素产业聚集区,分别是京津冀聚集区、长三角聚集区、珠三角聚集区和川渝贵聚集区。四大聚集区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评估指标中各具优势,协同带动、辐射示范效应显著提升,实现城市群产业联动发展。京津冀聚集区数据量集中,高效能算力承载力领先,在数据中心建设和数据产品研发方面极具优势。长三角聚集区内省市共建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推动跨域数据共享共用,实现数据要素跨省市流动通畅。珠三角聚集区在加快塑造“数字湾区”背景下,创新探索数据跨境双向流通机制,成为我国探索跨境数据流动的先行示范区。川渝贵聚集区在组织架构、合作模式等方面开展诸多探索,为培育数据要素产业生态积累新经验。
沿海城市引领市场发展,中西部省会城市强势发力。观察分析发现,沿海城市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中排名较为靠前,中西部一些省会城市强势发力,也取得良好成绩。一是沿海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综合实力领跑全国。从全国排名来看,前30名中包含11个沿海城市。二是中西部省会城市强势发力,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从整体排名来看,中西部省会城市成都、武汉、贵阳位列前10强,合肥、郑州、西安、呼和浩特、兰州入围30强。
数字经济助推作用显著,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体现明显。分析发现,排名前25的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与数据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由此,可以看出,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不仅能推动数据经济的发展,良好的数字经济基础可以聚集更优数字人才和技术,反向赋能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